浅议林业生物安全
2019-12-09汪新强俞思宇
汪新强 俞思宇
摘要:本文概述了林业生物技术的研究状况及基因工程树的生态风险,提出了设置生物屏障、物理屏障,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措施来加强林业生物安全。林业生物的发展研究是一把“双刃剑”,飞快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关键词:林业;生物;安全;基因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115035
引言
生物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不容小觑,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林业生物技术相对于比较成熟的生物技术,发展还不成熟,但对我国现有的林木产业所带来的发展是巨大的,比如跳出固有的育种方法,新型培育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最近几年林业生物技术的崛起,得益于国家对于我国林业产业的扶持,不同领域之间的技术相互助力,也推动了林业生物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的发展虽然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渗透在我国国民健康的方方面面,加强转基因生物的管理问题急待解决。
1 林业生物技术发展状况
1.1 树木转基因特点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林业产业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也鼎盛起来。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大难题,林业产业的转基因难度颇大,这些都取决于林木的独特性。林木种类繁杂,由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所涵盖;林木的转基因极其庞重,比人类转基因要复杂得多;林木栽种以及存活时间长,一般生长周期都在10a左右[1]。林木的组成及发育生物学研习远比农作物衰弱,缺少树木生物研究所必要的林木转基因和个体成长环境等基础科学原料。
1.2 研究现状
全世界第1例转基因生物在1983年诞生,1984年之后首例关于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林木在比利时田间实验,9a后全球首个转基因树木云杉开始田间释放,本世纪中便有100余林木生物研究成功,与此同时,几百种转基因生物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研究,转抗虫基因、轉抗病毒基因等多个树种也已批准商业化种植。当前林木有多种种类的转基因,具备人们希冀的各类接触品格。在转基因除草剂基因树的情况下,转基因杨树已在田间释放,转基因落叶松也已成功研究;在转抗虫基因树木方面,有多种杨树获得抗鳞翅目害虫基因,这些杨树抗虫效果显著,如欧洲落叶松、榆树、白云杉等树种的转基因植株的抗虫表现很好;在转抗病基因树木方面,对易染真菌病和细菌病的多个树种进行研究,也获得抗病的转基因植株;在转抗逆性基因树木、转速生长基因树木、转改造木质素基因树木、除污基因树木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显著效果。
中国研究转基因农作物自20世纪80年代后,其研究的农作物多不胜数,其中有杨树、白杨等等。基因工程是指开发对昆虫、疾病、压力和雄性不育有抗性的转基因树种。但钻研相对老练的成果是在防虫方面。20世纪初我国将Bt毒卵白基因顺利地导入欧洲黑杨,得到转型后的农作物,杀虫的概率大大增加。此外还得到Bt转基因欧美杨。大田实验是指豇豆胰卵白(CPTI)引入毛白杨从而得到的转基因农作物。
2 基因工程树的生态风险
转基因技术为林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商机。因此,外国财团在转基因树木的研究和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开设了农作物转基因的5a计划,研发出具备高质量的转基因物种。但是,转基因生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给人们带来光明前景的同时,其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基因污染”是指转型后的林木基因往自然界转移。当前有调查结果表明,在自然界转移的一些转基因生物已经分散。假设除草剂的基因扩散到杂草中,便会产生含有抗体的杂草。此外,转基因生物的持久性也被质疑。在林木的生长环境中,将其他基因融入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对于植物是难以适应的。特别是在树木转基因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在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树木的转基因是否稳定至今无人知晓。甚至还存在外源转基因,这些外源转基因一旦插入到树木之中,树木转基因原有的不稳定性以及外源转基因的风险性,最后造成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树木的寿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在这几十年的活动当中,树木外部的环境也在随之进行改变,沙漠、河流、雨雪等因素都有可能对树木转基因产生影响。这些情况并不能经过人为更改和预防,在这里植物影响所产生的生态风险必然巨大。其实不仅是树木转基因会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在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是存在这样的情况。
因此转基因植物对整个生物环境产生影响需要重视起来,比如含有防虫基因的树木对某些动植物以及微生物无益,从而让某个节点崩塌,会对整个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生物入侵所带来的后果也不容忽视,影响自然界各个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影响整个生物链的均衡[2]。
3 加强林业生物安全的措施
虽然林木产品及生物存在挑战,但是因其具备杰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树木产业和土地绿化需要这样的自然条件,侧面来说又推动了林业转基因生物的发展。如何才能防止林业转基因生物对自然环境及人们健康生活造成的不利后果,平稳有序地结合当代生物技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1 设置生物屏障
生物屏障指把含有基因的树木进行不育,制止了转基因的逃逸。经过探讨,外国的研究学者也基本认定了此观点,所以林木基因不育是探讨的重要方向。“多重不育系统”(Re-dundant sterility system)是使转基因不育的重要方法,是指采用不同的遗传基因或不同的基因方法来进行改变基因,它的转基因就不会分散了[3]。专家提出把与林木有关的一切遗传系统进行改变,使平常的遗传能力丧失。但是没有研究可以成功进行这一环节。
3.2 设置物理屏障
在实施转基因工程时,将2个不相同的物种相分离,例如在杨树附近不能种植与之相近的物种毛白杨。隔离可杂交的相近种也是一种办法,这种办法简单易行,在一定程度可以防止转基因的林木顺势扩散到生态环境之中。
为了防止转基因林木对研发的不育林木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具体的抵御措施。譬如抗虫Bt基因工程树,使人忧虑的是昆虫防御的发作,植物学家的观点应证了这个想法,建议2种措施:可以像抗虫生物那样,在林木工程附近栽种部分相同种类的非转基因林木作为防御区,从而保存某些昆虫,减慢昆虫防虫的特性。还可以发展转基因树木的防虫性,因为有害昆虫很难对多种基因产生抗体。
3.3 建立并落实林业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
转基因生物研究既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也不能损坏公共福利;要做到扬长避短。对于林业转基因生物应加强防范安全意识,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执行。国家也在加强此方面的相关规定,出台了关于落实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今后还须出台更多的林业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并将其落到实处,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林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4 结语
林业生物安全发展的过程中,转基因技术属于首要注意的部分,其中存在着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因此对外部环境的要求较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自然环境也有所改变,很多不单纯的隐性风险因素必然会浮出水面。从而影响转基因技术,对于林业生物安全造成一定的损害。
为了更好地发展林业生物安全技术,避免其中存在的风险所产生的影响,预防比整治更有效果。本文针对林业生物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这些措施可以真正地应用到未来的林业生物安全方面,进一步推动整个林业生物安全管理的工作,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孝宙,钱迎倩.基因工程树的现状、生态风险与对策[J].高技术通讯,2002(4):100-105.
[2]曾燕如,方伟.林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2):209-214.
[3]谢耀坚.基因工程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J].广东林业科技,2000(4):45-49.
作者简介:
汪新强(1992-),男,本科,技术员。研究方向:湿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