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都安地下河国家地质公园:全球地下河之王,天窗之都
2019-12-09林涵
林涵
在广西都安,我们看到了以地苏地下河为连接纽带,峰丛、峰林等各类地表喀斯特景观有序、集中地分布在地下河系周边,而通过天窗群、季节性地表河、竖井、落水洞等之间的相互联系,地质公园内呈现“一河、百窗、千谷”的形态。
行走都安,这种极具冲击感的视觉体验,让人有非常强烈的“地质感”,让你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此同时,千百年来,都安地苏地下河滋养着这里广阔的土地,人们伴河而生,无数深厚历史记忆和文化信息在这片土地上延伸着。
天窗,地下暗河的窥探之眼
2019年10月,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增的5个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名单中,广西罗城国家地质公园和广西都安地下河国家地质公园赫然在列。其实,在晋升为“国家级”之前,广西都安地下河系统在学术界、洞潜界早已声名远播。
广西是中国地下河分布最集中的地方,目前,在中国共发现了10条长度大于80公里的地下河,都安的地苏地下河是长度最长、水量最大的一条。其主流发源于河池市七百弄山区,从地下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七百弄、保安、东庙、地苏等乡镇,在地苏镇的青水村注入红水河。
在都安地苏地下河241公里长的河段上,分布着三百多个天窗,其中,规模较大、形态典型的有136个,可进入性较好的达47个,是目前国内外分布密度最大、观赏性极好的地下河天窗群,堪称世界第一的地下河天窗群,目前已探明世界级天窗9个。在东庙乡,我们看见几个无名的天窗,它们出露面积不大,看上去就像平常的小水塘,但幽蓝深绿的水色,隐隐透出深不可测的神秘。
深幽的地苏地下河在地下涌动,人们只能通过地面的一个个眼睛般的岩溶天窗,感受其存在。千百年来,当人们面对幽深的碧潭,目睹洞口河流呼啸涌出又倏忽而去的奇景時,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种现象一定来自地下神秘的某种力量。
在地下河国家公园区域内的村镇,有许多关于天窗的传说。地苏镇的苏夏说:“小时候,大人们常和我们说水下有水怪,不让我们靠近天窗或河流。有时候去摘野果,要经过天窗区域,要是被大人们知道,回到家一定会挨大人一顿狠揍。”
其实,可以理解当地人对于天窗的天然敬畏,甚至是恐惧。潜在地下的暗河,行踪飘忽,对于几乎没有什么潜水技能和设备的当地人来说,天窗、地下暗河更多的意味着难以预测的危险。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地下河神秘莫测偶尔出露地表时,在地面塑造出了一个个精彩神奇的自然景观。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2011年6月的一天,国内为数不多的开放水域潜水女教官——韦庆华率队在都安东庙乡架珠天窗进行潜水训练。那天光线充足、阳光直射天窗。在3米多深处,韦庆华忽然发现一“朵”奇妙的浮游生物,非常像她曾经听闻的珍稀水生生物“桃花水母”。她马上打开照明灯,让身边的队员拍摄,将这美丽的生物影像拍了下来。
我在网上查阅资料时,看到了这段影像,在幽深的天窗底下,那个奇妙的小生物仿佛刚刚睡醒,孤零零的一个,从潭底翩翩上浮,就像一朵美丽的桃花,通体晶莹透亮,在水中有节奏地一张一缩,悠然自得。后来,韦庆华从3米深处继续下潜,至8米深时,成千上万的桃花水母开始密集出现,场景纷繁而梦幻。
桃花水母为世界濒危物种,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其多呈粉色、白色,直径1~2cm,生长于温带淡水中,形状如桃花,在水中舒展时非常之美丽。每年4~10月,都安地下河会出现数量庞大的桃花水母群体,它们无头无尾,晶莹透亮,可通过巴丁天窗群、吞榜天窗等直接观赏,是目前国内外较为罕见的地下河生物景观。
在中国各区域,虽然北至北京、西到云南、东到台湾的19个省市区都有桃花水母分布,但因为这些小精灵总是偶然出现在一些水域,表现为来无影去无踪,很少连年出现,所以一直非常神秘。而且桃花水母对水环境要求极高,其生存的水域必须洁净无害,没有任何污染。
在都安的桃花水母天窗,桃花水母曾集群出现。当地80多岁的老奶奶说,小时候在潭边洗菜,经常可以看见这些水母,一大片一大片的,还有成群的鱼虾。这真真是活在了山水景观里啊。
潜水爱好者的“麦加”
2011年都安发现桃花水母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欧美潜水爱好者那里。一直在广西进行溶洞考察的法国洞穴探险家让·波塔西听闻桃花水母的消息后,立即意识到这段地下河水系的极高价值,他当即发了一封邮件给自己的好友——洞穴潜水探险家塞班·利萨拉格,他在邮件中写道:“都安数不清的天窗散落在喀斯特峰丛中,深邃的地下河系统几乎无人造访。”
确实如让·波塔西所说的那样,当时的都安,在世界上知之甚少,在国内也鲜为人知。而彼时的欧美等地,大多数洞穴已经被潜水爱好者探索得差不多了,这些充满探索欲的欧美潜水爱好者,正在迫切地寻找新的洞潜目标。都安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的石华萍说,所以当这些潜水爱好者听说广西深藏着一个庞大的、未探知原生态地下河系统时,他们非常地兴奋,并很快来到了都安。
他们来到都安后发现,这里的天窗水质好到难以想象,是理想的潜水胜地。2012年,法国潜水员塞班和同伴在对都安大兴镇九顿天窗进行探索时,创造了当时中国洞潜的深度纪录——122米,他还在水下发现了非常复杂的地下暗河系统,并感慨称之为“世界级的巨大”。2015年3月26日,在都安的九顿天窗群中,澳大利亚潜水员大卫·保罗以及队友桑德琳·米歇尔又一次刷新了中国国内洞穴潜水纪录,潜水深度达到213米。
充满未知的地下河,数量众多的天窗,让都安在全世界洞穴潜水爱好者中享有盛誉,都安也被誉为洞潜爱好者的“麦加”。石华萍告诉我,都安地下河是中国最早的洞潜之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英国皇家探险队来此潜水探险。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法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港澳台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洞穴潜水员来过都安,其中世界冰潜女王——来自芬兰的米娅·皮蒂卡纳在短短的1年半内5次拜访都安。
在都安地下河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我看到了数量众多的欧美潜水爱好者的洞潜手绘图,这些手稿非常直观地描绘出天窗底下的深度、地形,数据详实,是都安天窗洞潜宝贵的一手材料。我相信,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天窗、洞穴、季节性地表河等只是都安地下河系统的冰山一角,那瑰丽如翡翠一般的天窗之下,一定还隐藏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等待着人们前去探索。
山水之间的人文景观
这片土地上的都安人,千百年来依地下河而生,形成了许多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与生活习惯。他们习惯了地下河明流与暗流交替,以暗流为主,频繁转换的出现方式:有时候白天家门前的河流还是满满的河水,一夜之间,河水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而过了几天,河水又慢慢地溢满了河床。他们也习惯了利用地下河天窗,靠水吃水,引水灌溉、网箱养殖、捕鱼捞虾,浣洗衣物、洗菜淘米,夏天里还冰镇西瓜、饮料,自得其乐。
沿着这条河,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安县被称为“中国竹藤草芒编织工艺品之乡”,在国家地质公园范围内的各个乡镇更是编织的发源地。当地乡民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如竹篾、藤条、芒草等,生产出形式多样的手工艺品,常年出口欧美、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及地区,深受客商青睐。
编织在都安可以说是遍地开花,走在地质公园的公路上,时常可见许多车子装着芒草、竹藤等编织材料,或者已经编织好的藤篮、小玩具、小玩偶等工艺品。随便走进一个村庄,都可以看到农户的房前屋后,屋里屋外陈放着各种各样编织的材料和产品。当地人的编织技能仿佛是天生的,小到几岁孩童,大到白发老人,都会编织,动作从容老练,娴熟自然。
围绕地苏河的地表河,也产生了诸多的人文景观。当地非常出名的安福寺就坐落于地苏河中的古松洲上,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广东地理先生樊安福游历至安定古城(今都安县地苏镇),见此地石峰连绵,松木葱茏,江水澈明,坐拥妙境,引人入胜,遂萌发善心,在古松洲上建起了一座寺庙。乡邻百姓感念樊氏创建寺庙之功德,故取“安福”为寺名,沿用至今。
安福寺四周群山环绕,形成莲花座,古松洲三个岛代表佛法僧三宝坐在其中。每年春夏,地下河水溢出,古松洲犹如金瓦浮于水面,有水涨洲高,水降洲下之神异,众人称之为“浮岛”。岛上尘埃不染,嚣声无闻,环境清幽,宛若仙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