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意识行为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研究与实践
2019-12-09邓晔宁
邓晔宁
高职院校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需要为社会输送优质的人才,并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
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就应该从具体的人才培养技能出发,合理的在其中运用利他意识行为。高职学生的生活条件比较好,有的学生就缺乏进取心,不能正确的利己。
同时,还有一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比较弱。针对多个问题,就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合理的运用利他意识行为。下文分析了利他意识行为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实践策略。
一、现阶段高职生的利他利己意识行为现状
(一)注重自我意识,潜意识强调利己
当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受到了家长的过分溺爱。这样,就会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学生不管是和家长相处还是和同学相处,都会仅仅关注自身的感受,并没有考虑其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这样,在缺乏利他意识,拥有较强自我意识的情况下,就会对学生今后成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生活条件好,缺乏进取心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带动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学生的家庭生活水平是比较高的。
在家长的过分溺爱下,就会让学生缺乏进取心,也会拥有较低的利他意识。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班级、社会中,学生都不愿努力和做出奉献。在不愿为自己努力的情况下,也会影响自己今后的发展和成长。
(三)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弱
高职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在劲烈的社会竞争下,就会出现很强烈的无力感。在这其中,并没有展现出较强的主观幸福感。这样,就让高职生的人才培养目标难度逐渐增加。由此,也对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二、利他意识行为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实践
在高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合理运用利他意识行为。从多个内容出发,通过利他意识行为为高职生提供生存和发展机会,让高职生的幸福感得到提升。保证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下面从以下几个层面对其进行重点分析:
(一)运用利他意识行为促进高职生生存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人和社会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人的价值主要涉及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不能仅仅依靠自己存活在这些世界上。个人需要从自然和社会中索取生产生活、资料和他人的尊重等。一个实现自我价值,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努力,并能够获得社会的支持[1]。利他是利己的重要前提。个人的行为要对社会、集体和自己有利的,这样才会展现出较大的社会价值。因此,在高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就应该让学生对利他意识产生准确的认知和理解。最终,为高职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
(二)运用主动利他行为提升幸福感
高职生在实际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一般来说,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的联系。积极的情感会让学生对生活产生很大的满意度,减少消极情绪的出现。利他意识行为和人们的自我价值实现存在很大的联系。自己情愿的去做某事,就会让人们角色幸福。在此,开展高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就应该积极的鼓励高职生形成利他行为[2]。比如,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关注专业技能,刻苦的锻炼自己身体,还能够积极的选拔班干部,参与社会集体公益活动。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下,让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全面的实现。在提高学生生活满意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为其他学生提供示范。
(三)利他意识行为促进高职生人际关系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实际成长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让自己对社会价值进行准确定位,让学生在实际成长的过程中拥有积极的心态。利益行为不当就会导致学生的人际关系淡漠。对其实质进行分析,就是不能处理好利益关系,就会影响高职学生的管理效果。这其中主要是因为高职学生自身的个体意识比较强烈,不能顾忌他人感受和集体的利益。在过度的个人意识行为下,就和利他意识行为的目的产生了矛盾。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就应该提高学生的利他意识行为[3]。通过平衡利益关系,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其中涉及了平等意识和尊重意识,在教育管理体系之中,就应该让学生把自己的发展与集体联系在一起。这样,让学生之间更好的沟通,并进行服务,最终形成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就应该合理的运用利他意识行为。通过利他意识行为促进高职生生存和发展,让高职学生拥有发展的充足机会和空间。同时,运用主动利他行为提升幸福感,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看到希望。最终,运用利他意识行为促进高职生人际关系。高职院校要让利他意识行为在学生管理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希望本文的研究为高职院校管理学生提供相应借鉴,让学生朝着良好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