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油气勘探60年

2019-12-09

石油知识 2019年6期
关键词:渤海储量钻井

■ 宫 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预测,中国领海及其大陆架至少有400亿吨的石油储量,尤其是中国的南海储量更为丰富,堪称第二个波斯湾。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前,四海之内中国没有一口采油井,巨大的勘探空白令中国石油界下定决心进军海洋。

土法初探莺歌海

1960年4月,海军舰艇拖着一艘驳船驶离了海南岛,前往莺歌海盐场水道以南1.5公里处的浅海区进行作业。这是广东石油局海南勘探大队104地质队首次开展海上油气田调查,他们在租来的驳船上安装了一台原始的冲击式钻机。历经一年的风吹浪打,钻成了3口浅探井,在深度仅有25米的英冲2井,用罐头盒捞出了150公斤原油。这一年,成立了第一支海上地震勘探队,双船作业,在莺歌海完成了2302公里的二维测线,查明了一批隐藏在波涛之下的浅层构造。

1963年6月,广东茂名页岩石油公司成立了地质处,意在详探莺歌海。当时,中国还没有海上钻井平台,只能因陋就简土法建造。广州造船厂用两个500吨级的打捞浮筒做基础,在上面安装了一台钻深可达1000米的小钻机,拼成了中国第一艘海上钻井船。1964年2 月下水,拖航933公里,到达距离陆地仅有4公里、水深不足15的莺歌海探区。从四川调来的1011钻井队登船开钻,“旱鸭子”在不断呕吐的晕船中努力拼搏,用一年时间钻成了3口深度不超过400米的探井,发现了少量的原油和天然气。

初探莺歌海,尽管没有发现油气田,但却是中国海上油气勘探事业的发端。

踏破渤海万顷浪

1965年元月,石油工业部在北京召开厂矿长会议,研究下海勘探油气的战略目标,决定首先从海况相对简单的渤海打开突破口。1965年9月,华北勘探指挥部1806钻井队乘船登上了距离塘沽92公里的曹妃甸沙洲,用陆地钻井的方法探查水下油气。不料11月突然遭遇海啸袭击,53名队员侥幸得救,钻井设备却被恶浪卷走。一个月后重新登岛,用海军登陆艇搭载一台车载钻机,艰难地钻成了110米深的曹1井,获得了初步的地质资料。

辽阔的海洋凶险莫测,沿用陆上的方法勘探油气绝对行不通。1966年1月,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成立了海洋勘探指挥部,下设海洋勘探室,研究下海钻探的新措施,决定采用安全性比较高的固定平台打探井。同年11月底,桩基础钢结构的海1井平台落成于岐口坳陷17—-2构造之上。3206钻井队于1966年的最后一天开钻,第二年5月钻进到2441米时完钻试油。首钻渤海,日产原油49.15吨的好消息惊动了国务院,6月21日发来电报,祝贺海1井的成功。此后,在海1井平台上又相继钻成了3口定向井,均获得了预期的油气产量。这座固定式平台成为中国海上采油的开始,命名为 1号平台。

1968年10月在距离塘沽22公里建造的海2井平台却在不久之后遭遇不测。1969年2月,倒春寒致使渤海大范围结冰,巨大的冰块随风漂流,不断撞击平台的桩腿,留守人员被迫撤离,救援船刚一离开,生活平台轰然倾覆,几天后钻井平台也未能幸免。

尽管海上的环境异常艰险,石油人下海钻探的决心却从来没有动摇。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历经十年的探索,在渤海的波涛之中矗立起4座固定式平台。其中1971年落成的海4井平台大放异彩,1974年7月钻成的一口定向井,贯穿了80多米厚的油层,日产油量达1025吨,创造了中国海上油田的第一个高产纪录。

固定式平台虽然降低了海上作业的风险,但是造价昂贵,最大缺点是不能移动,限制了钻井范围的扩展。1972年5月,渤海石油研究所与协作单位联合设计建造了5号沉浮式移动钻井平台,拖航到距离塘沽89公里的埕北凸起西高点就位。当年的12月钻成了海7井,获得了日产原油91.2吨,天然气1710立方米的佳绩,发现了海上的埕北油田。

渤海的油气钻探,促使海洋石油钻探装备的研制骤然加速。1973年3月,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1号下水,开赴预定的海域钻探海8井。同年4月,从日本引进的二手自升式钻井平台,加入海洋石油勘探指挥部的序列,更名为渤海2号。承钻的渤中1井和渤中2井,深度均超过3000米,在寒武纪地层发现了油气储量。

1975年5月,渤海1号转至渤中5井开钻,9月钻到3246米深完钻,日产370吨油流,发现了428西油田。1977年6月,渤海2号转至渤中12井开钻,钻到3502米完钻试油,酸化后日产原油1310吨,天然气29万立方米,刷新了海4平台创造的纪录。

1978年8月1日,石油工业部在天津塘沽成立了海洋石油勘探局,从此中国油气勘探行业有了正规化的“海军”。正当海洋油气勘探加快脚步的时候,发生了一场令人震惊的海难。1979年11月25日深夜,拖航中的渤海2号钻井平台遭遇了强风暴雨,通风筒被海浪打掉,机舱大量进水,造成翻沉事故,74名船员仅有2人幸存。

艰难起步的海上油气勘探,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鲜明特征。十余年的渤海磨砺,面对的都是水深不过40米的浅水区,累计钻井114口,在辽西、渤东、渤南、垦东、埕北海域发现了13处含油气构造,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700万吨,建成海4和埕北2个海上油田,年产油量达到19万吨。

南海惊涛无惧色

1973年7月,一艘承载陆上钻井装备的货轮,驶向了南海西沙群岛的永兴岛,32554钻井队的130余人将在这处远离大陆的弹丸之地钻西永1井。钻进期间,受到南越军队的武装袭扰,钻井职工协助守岛部队顽强抗击,冒着枪林弹雨完成了西沙海域的地质探查,为后续的南海油气钻探提供了宝贵的地质资料。

南海勘探远比渤海更为艰难,为了解决海上钻探所需的专业装备,国务院动用外汇先后从新加坡、美国、挪威、日本等国引进了一批能够在300米深水作业,钻井能力可达7000米的移动式钻井平台,以及几十艘配备了数字地震仪、可控震源、数字测井仪、大型电子计算机的工作船。20世纪70年代后期,鸟枪换炮的海洋石油勘探局,开始面向南海探查油气。

1977年3月,从新加坡引进的南海1号钻井平台,在莺歌海2号构造首钻莺1井,发现了深层油气显示。同年8月,南海1号转至北部湾钻湾1井时发生井喷,发现了油气富集区。

1978年4月,从挪威引进的南海2号钻井平台,首钻莺2井,发现了深层天然气。1979年3月,南海2号转至海南岛琼东南坳陷区钻探莺9井,莺歌海盆地首次喷出油流。

南海的勘探形势令人鼓舞,也令人发愁。喜的是截至1979年底,累计钻井169口,发现了16处含油气构造,探明了4个油田,拿到的地质储量与渤海相当,也是3700万吨。愁的是海洋油气勘探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建设海上油田的投资比陆上高出4~5倍,不但财力不足,技术上也有很大的差距,现有国力难以承受。进退维谷之际,迎来了划时代的巨变,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长风冲破了禁锢的藩篱。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同年2月8日,国务院批准石油工业部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家批准海上油气勘探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路绿灯,引来多国石油公司参与竞争。

内外并举储量飙升

早在1979年,石油工业部就已经开始了海洋油气勘探对外合作的探索。当年6月8日,石油工业部与英国BP石油公司签订了《南黄海南部海域开展地震普查工作的协议》。第一份权责利明晰的合同,释放了中国部分海域对外开放的信号。当年就有13国48家石油公司表达了参与风险勘探的意愿,经过筛选签订了8份协议。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后,排除干扰,按照通行的国际惯例对外进行第一轮招标,开放了渤海、南海珠江口和莺歌海的部分区块,先后有9国27家石油公司响应,签订了18份合同,吸引风险投资10.3亿美元。1984年第二轮招标,开放了南海和南黄海。1989年第三轮招标,开放范围扩大到东海盆地。1992年第四轮招标,中国的领海近乎完全开放。截至1997年,共与中标的外国石油公司鉴定了131份合同协议,风险投资32.3亿美元,完成二维地震测线33.3万公里,三维地震7679平方公里,钻探井484口。

借助国外石油公司的技术力量和风险投资,中国的海洋油气勘探突飞猛进,发现的含油气构造成倍增长。通过与外国石油公司的合作,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培训了一批高端人才,自主经营的海上勘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20世纪末,累计在海上发现了149个含油气构造,其中44个确定为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8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000多亿立方米。此时的中国石油界不再是单纯的陆地雄狮,已经历练成长为海上蛟龙,具备了与国际知名石油公司同台竞争的实力和水平。

1998年,在深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自成体系,独立经营,以国际化的崭新姿态,面向更深、更远、更凶险的深海区搜寻油气。跨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远洋勘探装备制造业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独立设计建造的“981”超级钻井平台,不仅具备自行远航的能力,还可以在水深1000米的海上精准定位,钻一万米深的探井不成问题,对中国来说远洋深海已经不再是勘探油气的禁区。“蓝鲸1号”钻井平台在南海钻探可燃冰,燃烧了60多天的火炬,向世界宣告中国掌握了最先进的试采技术。

不懈探索的60年,中国海上油气勘探化蛹成蝶,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巨大成就。据统计,截至2010年,共有80余个海上油气田建成投产,年产量已经突破了50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相当于在海上找到了一个大庆油田。目前,内外并举、储量飙升的态势仍在继续,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疆还有相当广阔的面积尚待钻探。

最近,联合国能源开发组织做了新的估计,预言中国南海的油气地质储量可能高达700亿吨,70%蕴藏在深海。此外,还有油气当量600亿吨以上的可燃冰。日本的前国土资源大臣爆出猛料,预测东海钓鱼岛一带蕴藏了77亿吨石油和可供日本使用一百年的天然气。这些数字激励着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必须挺进深蓝,为实现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大国石油梦持续奋斗。

猜你喜欢

渤海储量钻井
渤海大学作品精选
自升式钻井平台Aker操作系统应用探讨
基于三维软件资源储量估算对比研究
全球钴矿资源储量、供给及应用
2019 年世界油气储量与产量及其分布
渤海竞渡帆高举——记渤海轮渡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新建
渤海大学剪纸作品选登
扫描“蓝鲸”——观察海上钻井平台
未来2年将有超过100座钻井平台报废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