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2019-12-09霍昺阳褚雅萌陈宇轩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

营销界 2019年50期
关键词:访问量财经大学安徽

■霍昺阳 褚雅萌 陈宇轩(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

一、前言1

随着“互联网+”形式日益丰富,技术不断成熟,国家对“互联网+”产业的重视不断加强,为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思路。目前,该领域对“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的研究侧重理论,但如何具体地将“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的理论引入并实践到高校图书馆的运行体制和实际工作中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本文将在提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际实践方法,并采用个案研究法结合安徽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就“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模式及运行机制进行讨论与研究。

二、“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模式概述

(一)“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模式简介

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相结合的新型模式,依托互联网平台,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使在校大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将图书馆功能发挥至最大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提供多样化服务。同时,提出建立馆际合作、开发移动客户端、打破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服务空间改造和功能再造、开创新型服务形式等创新理念,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于图书馆的需求,让高校图书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型,更好地服务于公众。

(二)“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模式的可行性

“互联网+”模式已经运用到众多行业中,许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大都重新焕发了经济活力,这些都为“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模式的探索和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经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和广泛运用也为“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的模式提供了技术条件。正如马化腾在两会上所提出的“科技是一种力量,向善是一种选择”,如何抓住机遇、让科技的力量助推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激发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和产业重塑需要我们认真思索、努力实践。另一方面,国家层面和高校层面对新时代下图书馆的重视也为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理论和资金支持。

三、安徽财经大学图书馆现状与问题

(一)安徽财经大学图书馆现状

安徽财经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作为全校文献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保障和服务中心,图书馆遵循“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提供书刊借阅、参考咨询、网络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教材服务、讲座、教育培训等服务,数字资源365 天全天候开放。在各种新兴技术不断丰富发展的背景下,安徽财经大学图书馆为提升管理水平、丰富服务内容,不断加强各类平台建设,其中包括:硬件平台、GDLISNET 集成管理系统平台、移动图书馆平台、文献传递平台、区域图书馆联盟、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监测平台、智慧导航认知平台、特色数据库平台等,满足学校师生教学科研和发展需求。但由于 “互联网+”和大数据与图书馆的结合运用模式机制探索仍处于初期不成熟阶段,图书馆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馆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问题、图书资源存在专业间分配不均问题、馆际合作问题等等。

(二)安徽财经大学图书馆现存问题

1.需求问题

图书馆是各类信息资源聚合的中心,安徽财经大学重视对资源的持续更新和补充,以2017、2018 年为例,安徽财经大学分别投入152 万元、137 万元,为学校师生引进和补充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纸质资源。同时安徽财经大学图信中心高度重视数字资源建设,根据学校“新经管”工程建设冲击高水平科研的需求,学校每年为师生购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多种类型数据库,以满足全校师生对相关资源的需求。

根据《安徽财经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图书馆)2017 年鉴》和《安徽财经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图书馆)2018 年鉴》,笔者了解到2017 年安徽财经大学投入558 万元、2018 年投入572 万元进行图书资源采购;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使用量2017 年、2018 年分别为3583 万次与14.1 万次、7354 万次与25 万次,可以明显看出资金流向电子资源的增长速度远远小于读者的使用量增长速度,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子资源需求、迎合读者移动化、便捷化的阅读特点和趋势,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加强电子资源的建设。安徽财经大学通过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为同学们提供了线上图书资源,但仍存在线上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师生需求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微信公众号更新慢、信息接收不便、日常维护较难等问题。

2.图书资源专业间分配不均

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财经类院校,有着鲜明的专业导向色彩,在新增馆藏图书分配方面出现专业间分配不均问题, 2018 年新增中文馆藏图书分类中经济学类图书占比47.35%,而政治法律类仅占12.33%,文学类占比仅占10.07%。我国部分专业性色彩较强的大学重视重点学科建设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发展问题,如学校人文建设方面、文化氛围营造和学科的同步发展等。均等化地购入各学科类书籍显然难以实现,也会加大学校图书馆建设的资金压力,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可以利用电子资源对这一问题进行弥补。

3.数据库信息资源检索

安徽财经大学图书馆高度重视数字资源建设,启用了以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包含科学引文索引SCIE、基本及科学指标ESI 等部分)为代表的一批权威数据库资源,为学校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但由于学校在资源引进宣传和使用方法宣传上不到位,致使师生无法充分利用数据库信息资源,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受调查群众中有10.59%的人不知道网上数据资源的存在,40%的人知道但从未使用过,47.06%知道但使用次数较少,仅有2.35%的人能熟练使用且频繁浏览。

4.服务转型问题

图书馆在转型升级方面也应该重视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换的问题。现在学生在书籍借阅方面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当前需求来进行书籍选择,没有系统性、专业性的读书方案,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拓展和综合发展。为了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助推全能性人才培养建设,“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的模式可以向学生提供“私人订制”的个性化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由各专业老师在图书阅读方案定制方面提供专业化的意见和指导,针对学生不同专业背景、培养方案进行合理的图书资源推荐。

四、“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开发高校图书馆移动客户端、丰富高校图书馆线上平台

移动化、便捷化已经成为当下人们的阅读习惯,移动客户端的建设正迎合了这一习惯,用户可以享受在进入图书馆前通过网上客户端查询是否有空位和短时间的座位预约等服务功能,避开图书馆使用高峰期。另外,移动客户端可以为师生提供线上咨询交流平台,使学生和老师可以进行直接的、线上的沟通,可以使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需求动态,进而提供更加精确的帮助,也为读者提供开放自由的讨论平台,营造了更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移动客户端平台可以开设一个专供图书馆信息宣传的版块,解决信息传达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为学校大型图书馆活动提供宣传平台,为学校图书馆条例提供一个专门的公示平台,强化读者的规则意识,创建文明的图书馆环境,加强总馆与分馆间、各部门间、图书馆与各社团部门间工作的对接、沟通与协调。

(二)共建共享及馆际合作

共建知识库和馆藏、开展馆际合作是当前美国图书馆发展的一大趋势,美国加州大学的“印本共享项目”是高校间资源共建共享及馆际合作的成功案例,在优化馆藏资源、充分发挥馆舍空间、珍贵资源保护、馆内资源获取水平提升方面为其他高校提供了珍贵经验。在建立馆际合作关系时应注意制定各种相关政策,系统的资源整合,加强各高校间密切合作,同时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引进新技术进行维护。

(三)引进数据分析技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安徽财经大学自身拥有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对图书馆进行转型升级时,可以发挥数据分析的优势、利用书目数据与流通数据、电子文献数据与检索数据等各种数据,对其进行精准化分析。大数据与云计算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个性化定制服务,在图书馆的管理与运营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定制化服务”,可以与各院老师开展合作,实行专业性老师入馆的模式,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撑下,为各院学生提供“私人订制”的服务——专业阅读培养方案定制。

(四)图书馆数字资源购进标准精细化

安徽财经大学图书馆高度重视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从2014年起,数字资源的采购占比呈现直线上升态势,2017 年学校投入558 万元进行电子资源采购,2018 年投入572 万元。电子资源购进呈现出多种类、多样化的特点,但通过对各数据库的访问量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访问具有较强的倾向性。2017 年师生对数据库的年访问总量为35835875次,其中,知网的访问总量为22363078次,占据总访问量的62.4%云图数字有声图书馆访问量为12049 次,占比0.03%。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各数据库功能不同,所提供的服务不同,读者对各数据库的访问量和需求量也不尽相同,高校传统的付费方式就不太划算,所以为缓解经济压力,应根据各数据库使用量和访问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采购订价标准。像知网这样功能性较强、提供服务多样、读者访问量大的数据库,高校可以按年进行付费;而其他读者访问量小的数据库,高校可以采取按客户访问量为单位进行付费。

猜你喜欢

访问量财经大学安徽
王梦媛作品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中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分析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如何做好搜索引擎优化(SEO)提高新闻网站访问量
如何做好搜索引擎优化(SEO)提高新闻网站访问量
一所大学有40人被确诊为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