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姚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2019-12-09任兆丽
任兆丽
(姚安县经营管理站 ,云南姚安 675300 )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推广、培养农民科技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改革,更好地解决农业投入机制、土地规模经营等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姚安县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探索组织制度创新,规模化经营得到了较大发展,克服了家庭分散经营的制度缺陷,推动了家庭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到2018 年,姚安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76 个,拥有社员15 408 人,比上年增4%;带动农户25 103 户,比上年增2.3%。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结构涉及农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果蔬种植、农业机械作业等。按从事行业划分:有种植业227 个、林业14 个、畜牧业93 个、渔业3 个、服务业12 个、其他27 个;按经营服务内容划分:有产加销一体化124 个、生产服务为主的55 个、购买服务为主的1 个、加工服务为主的4 个、其他192 个;按牵头人划分:农民的349个、企业的3 个、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的1 个、其他23 个。2018 年合作社经营收入5550.39 万元,比上年增26%。
二、采取的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加强管理,积极引导
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全县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2012 年, 姚安县制定并下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试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管理办法(试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县农业部门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认真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县工商部门为方便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开辟了“绿色通道”,免费提供一切服务。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积极推进姚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强指导,规范登记
认真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严格依法登记,规范运行,以获得法律保护。目前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形成了新的热潮,截至2018 年底,姚安县依法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76 个。
(三)典型示范,以点带面
姚安县农业、畜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供销合作社等部门,选择运作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典型,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使他们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截至2018 年,全县被省、州、县农业部门认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4 个,比上年增6.3%。
(四)争取扶持,促进发展
自2005 年以来,在省、州农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 农业部门共争取省级财政扶持姚安县农民合作社示范项目12 个,扶持资金91 万元。通过省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带动了合作社周边区域的产业带,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加快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五)深化服务,强化功能
相关部门依法履行指导,服务职能,深化服务,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有效地提高了社员的生产技能,强化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营销能力和服务带动功能。县农业农村局一方面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云南省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产品放入超市代为销售,实行“农超对接”,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销售渠道;另一方面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急需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人才。2018 年,全县共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826 人,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800 人,颁发绿色证书520 本,农村劳动力培训3050 人。
三、取得的成效
(一)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对外销售,调动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纽带。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全县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蔬菜面积由2014 年6333.3 hm2增长到2018 年的9200 hm2,设施蔬菜面积由2014 年23.3 hm2增长到2018 年的166.7 hm2,软籽石榴种植面积由2014年10.7 hm2增长到2018 年的866.7 hm2,花卉种植面积由2014 年77.9 hm2增长到2018 年的385.1 hm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力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二)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十分重视技术推广、培训、创新工作,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通过开展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咨询、指导和交流服务,提高了社员科技和掌握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的能力。
(三)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成立初期单纯向社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逐步延伸到储运、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延伸了服务链条,解决了社员“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愁的是销路”的实际难题。一些合作社建设育苗基地、产品保鲜冷藏和加工包装设施,还有一些合作社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基础。2018 年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8726.36 万元,比上年增5.7%。
(四)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加速了人力、财力、物力向产品优势的转化,加速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势单力薄、分散经营的农民,依托合作社进入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使农产品商品率和效益明显增加,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2018年合作社经营收入5550.39 万元,比上年增26%。
四、存在问题
姚安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政府引导、支持,农民积极参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组织规模小,实力不强
目前,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人数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面窄,流动资金短缺,组织化程度较低,抵御风险能力弱,规模化经营实力不强。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的实际经济利益结合不紧密,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强。
(二)管理还不够规范,凝聚力还不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从事同类产品或产业的生产经营的农民“集合体”。由于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合作社管理人才,导致一些合作社内部运作机制和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规范,执行水平还不高,社员的民主管理意识还不强,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还不够规范。制度不完善和执行不严肃以及利益分配不明确,直接导致社员对合作社关注度和期望值还不高。
(三)生产合作领域还处于初步阶段,产品附加值还不高
农业是弱势产业,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弱势合作社来讲,合作的内容和项目起点自然不会很高。目前,在全县现有的合作社中,70%以上都是直接从事种植和养殖,处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阶段,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合作项目还比较少。绝大部分合作社的服务和业务还是停留在初级产品销售及信息、技术层面上。
(四)组织管理体制不够顺畅,难以形成合力
对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指导、管理体制。供销、农业、财政、科委等各系统都从各自的角度对农合组织进行指导,形成多头共管的状况。由于职责不清,管理体系不顺,多个部门既管又不管,资源使用不合理,难以形成合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相关统计数字无法统一,扶持政策、组织制度、培训、常规化指导等工作落实不到位,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了影响。
五、对策和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因此,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有利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管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当前姚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管理上应继续坚持“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树立发展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理念,加快合作社资源整合,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合作社规范管理和功能拓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提升社员素质,夯实发展基础
通过素质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社员自我生产经营能力,使合作社成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是合作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按照分级培训、注重引进的原则,进一步充实培训内容,加强合作社成员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经营技能、营销策略、管理经验、财务知识、合作技巧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注重人才引进,鼓励科研专家、有特长的农技人员、营销与管理人才、大中专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帮助解决合作社人才稀缺问题。
(二)强化制度建设,构建发展平台
按照专业合作社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则,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抓好制度贯彻执行,使合作社的发展、运行有章可依可循。在组织制度上,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完善且操作性强的章程,健全财务会计、收益分配和内部民主管理等相关制度,并抓好贯彻落实,实现合作社组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在生产制度上,逐步制订统一的农产品技术和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强化生产经营的质量控制,确保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优质农产品。在活动形式上,要定期组织合作社社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探讨研究解决社员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三)拓展合作功能,增强发展动力
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充分发挥合作社“五统一”特有功能,使社员真正得到实惠、赢得好处。组建植保队,实施统一防病除虫措施,降低生产成本,使社员在技术服务上得到好处;生产资料统一采购、统一发放,降低生产成本,使社员在生产资料供应上得到好处;在做强做大合作社品牌的同时,采取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等办法,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使社员在品牌共享上得到好处;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注重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合作项目的开发,扩展延伸产业链,减少市场风险,最大限度的提升农产品的价值。通过促进社员增收,体现合作社的优越性,激发社员的凝聚力,促进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四)理顺管理体制,形成发展合力
明确合作组织的牵头部门,建议成立“县合作经济发展办公室”,研究制定全县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规划,组织指导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构建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推进合作经济快速发展的职能职责。强化县合作经济发展办公室的管理职能,建立由农业、财政、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