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本积累的理论综述

2019-12-09王程程中央民族大学

营销界 2019年50期
关键词:禀赋产业结构劳动力

■王程程(中央民族大学)

一、理论背景

经济学家Schultz 于1960 年提出了人力资本这一概念。由此,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得到了经济学领域的重视并引发了众多经济学家对其研究和探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这引起了世界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经济学家们都试图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不少学者将目光锁定在了人力资本这一概念上,并且有很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是创造世界经济增长史上诸多奇迹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往研究中的缺陷在于忽视了产业结构的不变性。所以这必然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差。这又是因为学者们对产业结构的研究中没有涉及人力资本这一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了研究成果的偏差。新的产业因为掌握先进的技术,并且拥有着质量水平较高的人力资本,而逐渐发展,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步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的历史,即人力资本不断积累,质量不断提升的历史。并且,这一历史过程的初期阶段,即劳动力素质低下阶段,农业在经济中是占绝对优势的,人类处于农业文明时代。而当劳动力素质提高,人力资本不断积累,工业逐渐发展,并在经济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随后,劳动力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阶梯,第三产业实现了腾飞,成为主导产业,人类也就进入了信息时代。

Berman 的研究理论认为,产业结构中劳动力素质会进行转移,这种转移可分为产业内的转移和产业间的转移。产业内劳动力素质转移的含义是高素质劳动者增多,而产业间劳动力素质的转移含义则是生产资源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集聚。人们一直熟知的是,经济增长从根本上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那么技术进步又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显然是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只有高素质的劳动力作为条件,才有可能研发新技术和生产新产品,因此,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的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研发水平。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质量也决定了在生产过程中先进技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生产效率。

新的产业因为掌握先进的技术,并且拥有着质量水平较高的人力资本,而逐渐发展,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步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的历史,即人力资本不断积累,质量不断提升的历史。并且,这一历史过程的初期阶段,即劳动力素质低下阶段,农业在经济中是占绝对优势的,人类处于农业文明时代。而当劳动力素质提高,人力资本不断积累,工业逐渐发展,并在经济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随后,劳动力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阶梯,第三产业实现了腾飞,成为主导产业,人类也就进入了信息时代。

纵观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发展历程,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一部分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处于边际生产力递减阶段,因此经济发展处于一定程度上的瓶颈阶段。

而我们知道,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最终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所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将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需做好的方面。有关理论指出,一国或一个地区产业政策的制定需要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只有把模仿成本降到最小,这一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具有充足而低廉的劳动力,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禀赋优势,实现劳动力由数量到质量上的优化和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外,在国际贸易和组织变革中也体现着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性,若劳动力素质提高,则其数量的变化能够显著推动贸易发展和组织变革。

人才历来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因素,而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核心人才掌握着关键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这一现象也成为人力资本愈加重要的原因。现实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不仅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通过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且这种情况下的发展,是其他传统因素所不能企及的高质量发展。特别地,人力资本这一重要作用的发挥会由于不同地域下产业结构的特殊性而存在着差异。

二、研究相关理论

(一)劳动力禀赋理论

从20 世纪到现在,工业化一直是诸多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实现的目标,工业化相关理论也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一般可以这样认为,一国或一地区如果能够合理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则将有效促进工业化的发展。而一国的产业结构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因此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通过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来进行。但需明确的是,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也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因此,并不能简单地将其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手段来看待。通过要素禀赋结构理论,一国或一地区需要遵循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促进比较优势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手段的优化、变迁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味地简单引进和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因为技术模仿可能带来一时的经济发展,但不利于长远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若一国或一地区能够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并合理地利用好比较优势,将其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来发展经济,往往会有效降低发展成本,并且缩短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变时间,实现可维持可持续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能够提高多样化产品的生产效率,也能够提高研发部门的效率,从而得出劳动力素质作为人力资本是动态比较优势源泉的结论。

比较优势的存在又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方向,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了,技术发展的变迁也就随之而来,所以就没有必要对发达国家亦步亦趋。能够用来生产产品,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投入到研发部门进行技术创新。劳动者素质是一国长期动态比较优势的核心,一方面,它来自于“干中学”效应,另一方面,它来自于教育投入。因此,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首先从劳动力素质上着手,调整产业整体结构,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劳动力素质提升的作用不止于此,它还能够改进人力资本的积累效率,从而有效提升一国或一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适宜技术理论

技术往往会因为与本国劳动者素质的不匹配而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他们最终证明:在发达国家,与先进技术相匹配的是经过了系统教育和培训的熟练技术工人,即相对高素质的劳动力,而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的时候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扔将引进的技术交给低水平劳动者所运用,这就导致了技术与劳动者的不匹配,使得先进技术的作用难以正常发挥,最终带来了产出和生产率的巨大差异。据此,Atkinson 和Stiglitz(1969)提出了适宜技术理论,将之描述为“本地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适宜技术理论同时也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他们利用劳动力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较快地弥补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增加工人工资和产业利润率。

1993 年,经济学者Lucas 指出,在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和经济趋同中,人力资本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并且,相当值得关注的是,他们把空间因子纳入到研究之中,在对美国众多州的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假若一州提高了技术水平,尤其是采用了新技术,则不止该州,连相邻州的劳动力素质也会得到提高,并且经济发展的效率也会显著上升。不止于此,技术水平的变化还会加速淘汰那些不具备先进生产经验的旧工人(Allen,2001);并且由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对于旧技术工人的再就业培训和技能升级已经渐渐成为成为各国公共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三、文献评述

虽然由一些学者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但由于学者们研究方法、数据获取以及经济发展背景的不同,结论上的差异在所难免。但有一个规律是一直存在的: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时候,即产业有落后的生产部门向先进生产部门演进的时候,这种状况下经济增长是现实存在的。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情况决定了城乡二元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失衡。因此相关研究就尤为必要。研究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人力资本有关。所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将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须做好的方面。总之,依托现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力资本积累或者说劳动力素质的提升能够促进先进技术的转化和运用,从而提高一个行业或者产业的技术水平,推广开来,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状况就能得以提高,那么产业机构的优化和升级也就有了实现的条件。

猜你喜欢

禀赋产业结构劳动力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
政府干预、资源禀赋与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以煤企为例
初始商业文化禀赋如何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