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界观察:中小企业融资探索

2019-12-09吴艳敏

营销界 2019年16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贷款融资

文/吴艳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中小企业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关乎我国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中小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的中坚力量,但其融资现状却不容乐观,融资问题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因为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中小企业的发展难以壮大,甚至难以维持生存。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利于实现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于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融资渠道单一

从理论上来讲,企业融资主要有扩张、还债以及扩张和还债混合在一起这三个目的。为了达到融资目的,企业一般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渠道。内源融资主要是企业通过留存收益、员工持股、向亲朋好友借款等形式获得资金,但由于覆盖范围太窄,企业很难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满足融资需求。外源融资主要有向金融机构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综合实力较弱,信用状况较差,很难达到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条件,只能将金融机构贷款作为融资的主要渠道。内源融资渠道受限,外源融资主要依靠金融机构借贷,融资渠道单一,是我国中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恐贷”、“惜贷”

我国中小企业当前的信用观念比较薄弱,违背诚信原则,违约赖账现象时有发生。一部分中小企业当老赖并不是因为缺乏资金,而是为了占用更多的资金去获得更多的收益,中小企业的这种占用资金行为导致金融机构的应收账款和不良贷款增加。还有一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美化自己的财务数据,准备内账和外账应对金融机构的审核。这些违信行为和虚假行为导致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关系恶化,为防范风险,金融机构会更加倾向于贷款给实力雄厚的国有经济和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则“恐贷”、“惜贷”现象时有发生。

(三)融资成本高

成本关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成本越高,中小企业发展越艰难,因此,中小企业对成本就极为关注,高融资成本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项难题。贷款期限短、贷款额度小、贷款频率高、贷款时间急是中小企业贷款的显著特征。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一般包括:一是贷款利息,包括基本利息和浮动部分;二是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三是担保费用;四是风险保证金利息。除此之外,金融企业为了防范中小企业到期无法偿还贷款的违约风险,其在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借贷搭售、克扣贷款额度、不合理延长融资链条,要求中小企业额外支付担保费、评估费、公证费等其他融资费用,最终导致融资成本上升。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

(一)自身综合实力弱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贡献不可小觑,企业数量占据我国企业总量的九成以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在内部控制方面不够完善,企业管理不规范,进一步导致核心竞争力缺乏,创新能办不足,企业资产较少,偿债能力较弱,其综合实力与国企和大型企业相比更是相差甚远,中小企业为了维持和扩大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尤为迫切,必要的现金流是维持资金链完整的基础,特别是对变现能力弱的企业而言。此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有诸多漏洞,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存在失真现象,因此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会发现企业存在许多问题,如对其所面临的市场和经营风险没有一定的资金去化解和承受,影响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实力评估。这些因素就造成了中小企业在融资中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往往需要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才能获得贷款。

(二)信用状况较差

我国中小企业绝大部分都是由私人创办的,创办者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在这种企业目标刺激下,中小企业主更多考虑的是短期利益,而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遇到经营困难时,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努力开拓市场,提高诚信,争取到金融机构贷款的大力支持,而是更多地逃避问题,造成金融机构对其“恐贷”、“惜贷”。金融机构通过中小企业的贷款记录和履约情况对其信用进行评级认定,中小企业在多次违约的情况下,自然成为信用评级较差的一类,从而导致金融机构不敢向其贷款,或者贷款时收取更多的利息和费用,从而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和成本更高。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虽然政府也提供了政策支持,出台了很多政策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负担,但是这些政策仅仅能够惠及部分企业,并非所有中小企业都能享受到政策的优惠,这些政策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依然遥不可及 此外,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贷款给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更有收回保障,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的收入更加稳定,抗风险能力更强,而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针对中小企业提供的定制化产品种类不足,在审批环节对中小企业更加严格。虽然地方政府将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列为工作规划的重点,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民营企业发展基金、纾困基金,但是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毕竟只有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降低其制度性成本和负担,才能让金融机构更加放心地服务中小企业,使其获得金融支持。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要加强内部控制,规范治理结构。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内部控制越好,越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坚强企业内部凝聚力,越有利于企业的资金筹集和投资决策,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状况,也是企业融资能力的保障条件之一。中小企业要积极学习先进的内部控制制度,改变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推动企业治理结构改革,为企业融资创造更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为金融机构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报表,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二)强化信用意识,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信贷关系

中小企业要强化信用意识,做到诚信贷款。“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只有做到诚信贷款,按时还款才能缓解与金融机构的紧张关系,从而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信贷关系。金融机构对其融资资格进行审查时,中小企业一定要向金融机构提供真实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报表,不得弄虚作假,积极接受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审查以取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解决融资问题。从长期来看,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信贷关系,可以得到金融机构长期的金融支持,以此缓解中小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资金困难,使得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地可持续发展。

(三)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其融资成本

首先,政府要认清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补贴力度,最大限度的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性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从税负方面入手减轻中小企业的成本负担,对于边远山区的中小企业,要加大政策的倾斜性,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当地的脱贫问题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次,政府要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对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和奖励以表支持,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其创新性和竞争力,谋求更好的发展。最后,引导金融机构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贷款流程管理优化、提升差别化利率定价能力、下调转贷利率、减免服务收费等方式,缩短中小企业融资链条,减少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合理管控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带动降低总体融资成本。对金融企业各种变相提高融资成本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减少中小企业融资附加费用,规范融资相关的担保费、评估费、公证费等附加手续收费行为。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贷款融资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融资
融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