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山县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做法与成效
2019-12-09李自光
李自光
(贡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贡山 673500 )
1 项目背景与实施情况
1.1 背景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怒江州傈僳族自治州北端,东经98°08'~98°56',北纬27°29'~28°23',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72 km。高山峡谷地貌、立体气候突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4.7 ℃,无霜期 287 d,年降雨量1677.4 mm,年日照时数1322.7 h,相对湿度70%~80%。全县常年耕地面积3160 hm2,旱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2%。适宜种植玉米、水稻、马铃薯、蔬菜、水果、药材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玉米和马铃薯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自然气候、生态环境、传统民风民俗等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玉米产量低、地区间粮食生产发展不均衡,马铃薯种植均自产自销。2010 年在各级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冬农开展和高产创建活动,贡山县粮食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2014 年贡山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承担实施了省农业厅下达的玉米高产创建1 片666.7 hm2;冬马铃薯高产创建1 片666.7 hm2。
1.2 实施面积及目标产量
1)实施面积。2014 年贡山县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样板1 片面积713.33 hm2,项目覆盖丙中洛镇、捧当乡、普拉底乡、茨开镇,16 个行政村4521户、9464 人;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示样板1 片700 hm2,项目覆盖丙中洛镇、捧当乡、普拉底乡、茨开镇,16 个行政村4178 户、9180 人。
2)创建目标产量。①玉米创建目标为百亩核心区亩产量460 kg,千亩展示区亩产420 kg,万亩辐射区亩产340 kg。示范区粮食总产量较前三年平均增长3%~5%。②马铃薯创建目标产量百亩核心区单产1250 kg,千亩展示片单产1100 kg,万亩示范区单产950 kg。辐射带动全县马铃薯产量比前三年提高10%。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贡山县农科局成立了高产创建领导小组,由县农科局局长为组长、局属科室负责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为成员的高产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绩效考核工作。成立了以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为组长的技术指导组,负责全县玉米高产创建工作的技术指导、数据收集、信息上报及宣传等。同时,结合贡山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措施,确保了全县高产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广泛宣传
一是树立标牌。示范区按规定的标准,设立标牌,标明示范创建单位、工作责任人、生产目标、品种名称、技术要点等内容,方便群众学习,接受社会监督,使高产创建活动深入人心。二是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组织乡镇农业科技人员、村主任、村民小组长及示范户进行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充分发挥示范片的辐射带动作用。
2.3 加强科技培训,提高技术措施到位率
为了让示范区农民掌握高产创建关键技术,要保障县有专家、乡有技术员、村有技术能人,并按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培训到人的要求,采取现场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开展科技培训5 场338 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00 份。其中丙中洛镇甲生村培训2 场126 人次;捧当乡闪当村培训2 场164 人次;茨开镇双拉娃村培训58 人次。
2.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整合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补贴、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项目核心区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项目区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确保项目技术措施落到实处。整合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项目资金,强化农业保险服务、降低农民种植风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5 良种良法配套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及适宜贡山山区自然气候、生态环境的作物品种是实现高产的前提。玉米选用云瑞88、云瑞21、罗单9 号、西山70 等优良品种。玉米重点推广种子包衣、宽窄行、等行条播、地膜覆盖、合理密植等技术措施。马铃薯重点推广中甸白皮红眼种植、高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等。
1) 独龙江乡。在独龙江乡玉米推广科学施肥、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4 项技术,以壮苗、缩小株行距、增苗、调肥等技术,以解决独龙江乡玉米生产中存在的种植过稀、基本苗不足、施肥不科学、苗不壮等问题。
2)丙中洛镇、捧当乡、茨开镇等乡镇。玉米种植水平相对较好,重点推广统一播种、等行条播、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4 项技术,以改变过去栽培不规范、有机肥使用偏少,容易倒伏等问题。
2.6 强化服务
及时制定和上报项目实施方案、认真抓好项目布局,拟定技术方案、确定主推品种、做到工作措施早制定、工作任务早落实。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实施村组开展宣传、落实面积、技术培训等工作。春耕之际,县农科局及时组织科技服务队分5 个工作小组赶赴三乡二镇,开展调研和检查指导春耕生产,掌握高产创建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7 严格管理
1)在项目的实际过程中,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点进行了定期不定期的跟踪督查,及时掌握和通报高产创建项目的情况,了解技术员入户指导情况、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情况,帮助基层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措施的落实。
2)项目资金管理按照《云南省科技增粮项目管理办法(暂行)》中有关资金管理内容执行,根据资金支持环节专帐管理,并请财政、审计等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真正用于项目、用出成效。
3)在作物收获前,严格按照《云南省农作物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进行测产验收,在县级自测的基础上,提请省、州专家及贡山县财政、审计、统计等部门对高产创建项目进行复测和验收。
3 实施成效
3.1 增产增收明显
1)经州农业局组织专家复测:核心区平均单产511.9 kg/667m2,示范区平均单产438 kg/667m2,辐射带动区平均单产378 kg/667m2,较上年增产28.5 kg/667m2,增6.2%,示范区比去年总增加粮食44.935 万kg,增产效果显著。
2)经州农业局组织的专家复测:核心区平均单产1328.2 kg/667m2,辐射带动区平均单产961.5 kg/667m2,比目标产量增111.5 kg,增13.1%,示范区比目标产量总增加粮食46.83 万kg(折粮),示范辐射效果显著。
3.2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1)生态效益。在科技增粮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倡科学施肥,以农家肥为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在病虫防治上采用“色诱、性诱、光诱”等绿色防治技术。既优化了施肥结构、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浪费和流失,又促进了耕地修复和改良,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另外由于作物抗逆性、抗病性增强,间接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2)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一是在全县推进城镇化、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背景下,实现粮食连续稳定增长、边疆农村繁荣稳定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二是普遍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种田水平,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农技队伍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三是探索出了粮食增产的新集成技术模式和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4 建议
一是加大以高产创建为载体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二是在保持好当地优质品种资源的同时,加强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加快老品种的更新换代工作。三是加大高产创建活动的投入力度,以项目为支撑,以样板带动,实现粮食优质、高产,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