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与环境保护
2019-12-09陈彦刚
陈彦刚
(晋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晋宁 6506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发展取得了卓越成效,生产方式呈现多样性,但由于发展的需要,农业生产投入了过多附加品,各个生产环节产出了各种各样农业面源污染物,对环境(土壤、水源、大气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原因进行分析、危害进行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晋宁区位于滇池南岸,是滇文化发祥地。近年来,晋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以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蔬菜、花卉、奶牛产业,打造高原“花都、菜谷、奶乡”,全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被认定为云南省主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和蔬菜生产重点县之一;花卉已成为全省鲜切花生产大县,鲜切花产量和玫瑰种植面积均居全省第一。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与环境息息相关,作为传统产业的农业,既不能忽视它对社会的贡献度又不能忽视它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滇池治理,“七改三清”等工作,晋宁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因此本文从产业发展、主要做法、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发展现状
(一)晋宁区2018 年蔬菜、花卉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蔬菜播种面积完成1.46 万hm2,总产量47.2万t,实现产值14.35 亿元,外销蔬菜达43.42 万t,占生产总量的92%。全区已认定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5360 hm2,晋宁区已成为云南省主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之一。花卉种植面积3333.33 hm2,产切花35.2 亿枝,总产值15.86 亿元。晋宁区鲜切花和单一品种玫瑰种植面积均居全省第一。
(二)畜禽养殖
截至2018 年三季度末,全区完成生猪出栏171 782 头,肉牛出栏4170 头,肉羊出栏13 173只,肉禽出栏2 783 056 羽,猪肉产量16 342.9 t,牛肉产量765.9 t,羊肉产量385 t,禽肉产量5690.1 t,肉类总产23 183.9 t,禽蛋产量13 279.8 t,牛奶产量23 754.9 t,奶牛存栏10 709 头。
二、工作措施
晋宁区在农业生产方面,深入贯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指导思想及“低耗、无污染”的原则,从农业生产的源头上减少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采取土壤取样的方式(特别是在滇池流域和水源保护区),掌握各区域土壤中各元素含量,制定了科学的施肥建议卡,有针对性地施用肥料。2018年完成滇池流域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00 hm2,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样板66.67 hm2,完成技术培训30 期,培训3450 人次,并推广使用有机肥、农家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能有效减少土壤板结、酸化等情况,减少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有效保护滇池河道。
(二)开展绿色防控工作
2018 年实施3 个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绿色防控示范村,示范面积266.67 hm2,辐射面积1666.67 hm2;开办降低农药使用风险(PRR)农民田间学校3 所,培训24 期,培训学员720 人次,培训效果显著,省、市专家给予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工作很高的评价。农户自发使用粘虫纸56 100张,示范面积374 hm2,安装杀虫灯36 盏,示范面积133.33 hm2。严格开展农业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出售高残留、高剧毒和假冒伪劣农资等非法行为,并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应用。
(三)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和禁养
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取得了环境部门环评报告,实施清污分流。干粪在场(小区)内堆粪池统一堆放发酵后用于还田,污水、便尿进入沼气池或经三级沉淀池处理后用于浇灌农作物,有效解决和降低了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的污染,实现减量排放,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的方式为堆集发酵、沼气开发,资源化利用率达98%。农村散养畜禽粪污清理方式为垫草垫料,堆集发酵后直接农业利用,是优质有机肥,可还田肥地,粪便、污水利用率达90%以上。随着滇池流域水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晋宁区为了拓展畜禽禁养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强化禁养工作,在滇池流域禁止畜禽养殖。
(四)秸秆综合利用
深入开展秸秆还田及秸秆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机割碎秆还田和秸秆肥料化利用。2018 年秸秆还田6666.67 hm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秸秆饲料化利用2.5 万 t。
(五)实施田间清洁行动
实施田间清洁行动和回收处置农业废弃物。一是引进企业处理冷库产物废菜叶;二是实行堆沤堆肥还田;三是对废旧膜回收或以旧膜兑换新膜的方式以达到对农膜回收的目的。
(六)双室堆沤池建设
为更好地把废弃物直接利用还田,晋宁区直接建立了堆沤池和农药袋(瓶)收集池,而堆沤池可以把收集的蔬菜叶、花卉废弃秸秆等进行发酵直接还田,能有效促进清洁农业生产,推进农业面源治理工作。
三、产生原因
(一)农药化肥的施用
晋宁区以蔬菜、花卉种植产业为主,2018 年蔬菜播种面积完成1.46 万hm2,花卉种植面积3333.33 hm2,晋宁区已成为云南省主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之一,鲜切花和单一品种玫瑰种植面积均居全省第一。因蔬菜和花卉成为主导产业,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通过喷洒农药可以防治作物病虫害,通过施用化肥,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大量的化肥、农药施用,会导致土壤的酸化、板结、pH 值失衡、渗透等问题,甚至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二)农膜使用
农膜的使用具有提升地温、防虫、防草、加快作物生长等作用,但农膜是由难降解的化工物质制成,如果不加以回收处理,随意丢弃田间,很可能造成空气、水源的污染,破坏土壤环境,也会间接影响到农作物产量。
(三)废菜叶、秸秆污染源
目前,晋宁区已成为云南省主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之一,鲜切花和单一品种玫瑰种植面积均居全省第一。蔬菜、花卉作为晋宁区农业主导产业,有着不可替代性,但种植蔬菜、花卉的副产物较多,因处理成本较大,也没有专业的处理企业,导致烂菜叶随意倾倒或把秸秆当成废弃物烧毁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不仅污染土壤、大气、水源,也把我们的生存环境破坏了。
(四)畜禽粪便污染物
近些年,规模化养殖不断扩大,各地养殖产业不断兴起,出现了养管分离,管理不善、缺乏处理畜禽粪尿设备等问题,导致畜禽粪尿随意排放现象,若粪尿排放不加以控制和处理,会流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水,从而污染土地、水源、大气等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
(五)农户生产的随意性
传统农业生产的思想就是多施肥、多用药,就能产出高效益,但实际效果却相反,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各种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不仅不能提升效果,反而降低产出。这种情况在农户中普遍存在,这跟他们的生产随意性有关,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生产与环境的关系,观念和思想有待进一步提升,生产方式还有待于改进。
四、治理建议
随着滇池保护的深入,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户思想和观念的变化,农业面源污染源不断提上了日程,而且效果也日趋明显,农户的积极性正在提高,现就一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培训宣传,改变农户的思想观念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做好培训工作,力争从思想和观念上改变农户的生产方式,讲解科学种田、施肥、用药的益处,要用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这就需要我们各级部门做好宣传培训,加大督查巡查力度。
(二)继续加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
加大土壤取样的范围,以掌握各板块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科学合理的施肥。同时做好减肥技术措施:一是推广使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肥料);二是使用生物菌肥,改善土壤中有益菌种种群,分解土壤中养分;三是利用农业设施加强水溶肥料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四是精准施肥、分类指导;五是加大水肥一体化试点推进工作,加大肥料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的排放和渗透。
(三)继续开展减药技术推广,加强农户安全用药培训工作
一是开办PRR 农民田间学校及全区减药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二是推广杀虫灯、粘虫纸、性诱剂等物理生物防虫技术,有效降低虫源基数;三是推广生物农药,逐步减少或替代化学农药;四是设置病虫和农药使用监测点,及时监控虫情并精准指导农民科学防治;五是释放天敌,控制示范区内的虫源基数;六是修建农药袋(瓶)回收池,避免对水源和农田的二次污染。
(四)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
1.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结合“七改三清”粪污综合利用和改圈工作,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选址要合理,远离村庄、集镇。周边有种植用地,需取得环评报告,且由环保部门批准方能建设。建议完善已有沼气池、沉淀池、发酵池、排污管网、固体粪便密封堆放池等粪污处理设施,实施清污分流。养殖场干粪在场(小区)内堆粪池统一堆放发酵后用于还田,污水、便尿进入沼气池或经三级沉淀池处理后用于浇灌农作物,有效解决和降低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的污染,实现减量排放,形成资源循环利用。
2.农村散养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畜禽养殖是一项家庭副业,农户在从事养殖的同时还进行农业生产,畜禽粪污的清理方式为垫草垫料,堆集发酵后直接农业利用,是优质的有机肥,可还田肥地,粪便、污水利用率达90%以上,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五)加大巡查、督促工作
随着滇池治理的深入推进,各级部门要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实现部门联动,加大环境、审批、土地、农业、工商等部门的联审工作,加强巡查、督促工作,同时公布举报电话,把污染源消灭在萌芽状态。
(六)大力推广秸秆、烂菜叶的综合利用
秸秆、烂菜叶等作为面源污染源之一,特别是晋宁花卉已成为全省鲜切花生产大县,花卉、蔬菜保有量仍是大头,因此摆在面前的就是如何处理好秸秆、烂菜叶等废弃物。通过几年的实践,结合农机补贴项目,大力推广秸秆农机粉碎还田或做成青贮饲料喂养牲畜;处理烂菜叶还可以通过引入企业加以综合利用,用烂菜叶堆沤成肥还田或制作生物肥、也可生产沼气、沼液施用还田。
(七)加大农膜的综合回收利用
农膜不但可以提升地温,促进植物的生长,而且可以减少杂草的丛生,但农膜利用不好会成为田园的白色污染,从而污染土地、水源等。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农户回收的积极性,可以以旧换新或变卖的形式达到回收的目的,减少田间白色污染的随意丢弃,同时加强宣传,增强农户的保护环境意识。
(八)出台相应补助政策,发挥政府职能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需要多方联动,也是一个长期工作,在当前经济运行环境下,我们既要发展经济建设,也要保护环境,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要出台相应补助政策,让企业、农户既发展农业生产又注重保护环境。这也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发挥功能,做好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的推广,同时也要做好培训,做好宣传引导,村委会一级要做到宣传监督,不断提升农户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