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盈江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9-12-09孙体助何加权周文昌

云南农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山区全县农业

孙体助,何加权,周文昌

(1.德宏州茶叶技术推广站,云南芒市 678400;2.盈江县农业农村局,云南盈江 679300)

盈江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大力发展农业是立县之根本。县委、县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不断创新促农富农举措,使全县农业持续发展,农村繁荣稳定。截至2018 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4 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0.8 亿元、畜牧业产值7.9 亿元、渔业产值1.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5 亿元,农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盈江农业在基础设施、科技水平、产业品牌、综合效益、农民收入等方面与全省全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面深化农业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农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发展现状

(一)冬季农业开发成效显著

2018 年全县完成冬开发面积2.93 万 hm2,比上 年 的2.89 万 hm2,增0.04 万 hm2,增1.08%,实现总产值86 179 万元,比上年85 167 万元增加1012 万元,增1.19%;实现农民冬农开发人均收入3990 元,同比上年的3726 元增长264 元,增7.09%,增幅达到历史新高,冬季农业开发成为经济增收新亮点。

(二)传统产业稳中有升

1.粮食产业。全年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73万 hm2,同比上年的4.77 万 hm2,减0.04 万 hm2,减0.8%;实现单产335 kg,同比上年328 kg,增加7 kg,增2.1%;实现总产23.74 万t,同比上年23.09 万t,增加0.65 万t,增2.8%,实现粮食面积、产量15 连增。

2.蔗糖产业。2017-2018 榨季,甘蔗收获面积1.32 万 hm2,甘蔗总产93.4 万t,共入榨甘蔗87.2万 t,产糖11.85 万 t,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58 亿元(农业产值4.12 亿元,工业产值6.46 亿元),蔗农人均种植甘蔗收入5127 元。

3.茶叶产业。全县茶叶总产量4790 t,总产值共8190 万元,较2017 年总产量增325 t,增幅1.9 %,总产值增加200 万元,增幅2.5% 。

4.畜牧业。2018 年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78 500万元,同比增长4.15%;肉蛋奶总产量达37 030 t,同比增长2.9%,其中:肉类总产34 680 t,同比增长2.8%;禽蛋产量2000 t,同比增长10.7%;奶产量350 t,同比下降22%;全县生猪存栏21.5 万头、牛存栏7.35 万头、羊存栏3.6 万只、禽存栏90 万羽,同比分别增长2.1%、6.5%、3.4%、-0.26%;全县生猪出栏28.8 万头、牛出栏3.95 万头、羊出栏2.45 万只、禽出栏140 万羽,同比分别增长2.6%、9.4%、11.3%、 -0.49%。

(三)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1.咖啡产业稳固发展。全县共有咖啡种植面积0.84 万 hm2,其中投产面积2901.13 万 hm2,实现产量2.39 万t,实现产值6572.5 万元,咖啡产业得到稳固发展。

2.烟草产业持续增收。2018 年全县种植烟叶面积0.17 万 hm2,实现总产量73 219 担,实现税收1901.47 万元,实现总产值8643.03 万元,同比上年7835.81 万元增加807.22 万元,增10.3%。亩产量达146.44 kg,亩产值达3457.21 元,户均收入13 496.30元,烟叶产业成为了群众增收的主渠道。

3.渔业稳步推进。2018 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完成10 309 t(鱼类10 218 t,虾类13 t,蛙类2 t,贝类76 t),按分类价格计算,当年实现渔业总产值13 950 万元,比2017 年的总产值13 682 万元增268 万元,增幅1.96%。水产品人均占有量32.46 kg,比2017 年的32.11 kg 增0.35 kg。

4.蔬菜产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蔬菜种植面积0.64 万 hm2,同比上年0.61 万 hm2,增0.03 万 hm2,增长5.1%;实现总产量7.55 万t,同比上年6.3 万t,增1.25 万t,增长19.8%;实现单产791 kg,同比上年694 kg,增97 kg,增长13.9%。

5.马铃薯成为农户增收新抓手。2018 年完成冬马铃薯种植10 471 hm2,实现总产量57 571 t(折粮),同比上年增11 707 t,增长25.5%,实现总产值49 100 万元,同比上年46 077 万元增3023 万元,增长6.5%,亩产值达3125 元。

(四)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姬松茸和蚕桑产业。全县桑园面积达到309 hm2,养蚕面积有179.6 hm2,全年蚕桑农业总产值达到300 万元;姬松茸种植1367 棚,实现总产值2655.48 万元。

2.中草药产业。2018 年全县共发展中草药——白芨、重楼、黄精、三七、龙胆草、石斛、天麻、草果、胡椒等0.96 万 hm2,“云药之乡”中草药产业得到有效落实。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发展不平衡

通过多年扶持和建设,全县山区发展综合实力、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山区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总体来看,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山区与坝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二)农业基础建设薄弱

近年来,全县虽大力开展水利、田间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但覆盖率仍然不高,大多数农田还未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抗自然灾害能力低,农业生产保障性差,尤其是山区更为明显,靠天生产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好转,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品竞争力不强

全县优势产业带还没真正形成,农业产业化尚处在初级阶段。一是现阶段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面窄,科技含量低;二是精深加工企业少,多数加工企业都以加工生产一般的资源性产品为主,加工层次低,深加工转化率差;三是附加值不高,产业链短,品牌效益和产品竞争力不强,效益产出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化发展。

(四)农业科技含量不高

一是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科技推广效果不明显;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还不够高,劳动力投入多,造成生产成本高。

(五)农业产业化政策不够完善,投入不足

一是农民生产信贷政策、农民合作社建立与农业产业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尚未完善;二是盈江县农业的投入重点靠上级部门和项目支撑,其它资金投入较少,各级财政投入农业经费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过大。

三、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当前中央、省、州党委、州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力度前所未有,可以说在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就深化农业农村经济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的新热潮,必将释放出更大的改革红利;2018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问题,对贯彻落实提出明确要求,中央一号文件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的新举措;省、州党委、州政府始终将“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制定出台了多项举措,这些都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提供了更大更多的政策红利;在全国多地区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情况下,盈江可以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紧紧抓住国内外健康消费需求显著增长的趋向,积极拓展高原特色优质生态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空间,加速释放高原特色农业的健康红利。

四、发展措施与对策

推动盈江农业发展,关键在改革、根本是发展,必须坚持树立好“稳定粮蔗、提升茶畜、加快烟叶、壮大渔蔬、突破果药、粮经并举、山坝统筹”的农业发展思路。通过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的努力,实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农业发展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力打响“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重点建设“边关粮仓、特色经作、生态牧业、淡水渔业、开放农业”五大内容。

(一)多措并举加强山区工作,着力实现山坝协调发展

要实现山区、坝区协调发展,推动全县农业工作整体性突破,必须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在人才上山、资金上山、科技上山等方面取得突破。

1.建立山区发展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山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资源利用补偿机制,逐步提高公益林和水源林管护费用和补偿标准。加大金融服务山区的力度,增加对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放,增加山区贷款农户的授信额度、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加大林权抵押等贷款支持力度,破解山区发展融资难的瓶颈。

2.建立山区发展项目推动机制。建立山区发展项目库,各种项目、政策、资金、人才、技术要更多地向山区倾斜。加大山区传统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项目申报,扶持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产业带发展;加大山区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申报,促进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山区,带动发展。

3.完善建立山区发展科技支撑机制。建立完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大产业发展技术指导。重视优良品种选育,加快山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建立山区科技示范园。鼓励农科人员带资金、带项目、带人员到山区创业,引领和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在水利建设上,要继续推进“兴水强县”战略,着力抓好民生水利工作,全力推进水源工程、江河治理、大型灌区、山区“五小”水利、水保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深入推进盈江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抓好大型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那邦界河治理工程、槟榔江盏西段防洪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不断提升水利防洪减灾、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为全县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大力兴修田间水利,持续推进沟渠配套工程,实施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在道路交通上,按照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标准,大力实施田间机耕道路建设,持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为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在基本农田建设上,围绕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山区农田分类整治力度,对山区水田大力实施“小改大”“洼改平”“水改旱”工程,对山区旱地大力实施“坡改梯”工程,不断改善农业发展条件,促进农村发展。

(三)快推进特色农业建设,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高原优势特色产业是盈江县农业发展的潜力所在,同时也是盈江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任务,立足县情实际,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抓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要继续主抓粮食、甘蔗等生产不放松,坚决做到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保质量、创效益,着力推进边关粮仓建设。进一步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加快水稻优质化发展步伐,加大饲料粮、蔬菜粮发展力度,提升粮食效益。依靠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广节粮减损技术、机械化作业和良种良法,实施标准化生产等措施,不断提高农业效益,使粮农、蔗农获得更多收益。

2.重点抓好特色产业规模发展。盈江县作为全省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要继续巩固这一优势地位不动摇,打好高原牌、走好特色路,实施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咖啡、坚果、核桃、油茶等作物特色产业,抓紧规划建设一批规模化、特色化和产业化的示范基地,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

3.认真做好冬农开发这篇文章。结合市场变化,认真总结近年来全县冬季农业开发的经验,指导好农民群众调整冬季农业种植结构,优先发展晒黄烟、马铃薯、冬早蔬菜等效益好、农民收益高的冬季农业,使农民群众通过冬季农业开发获得更多的收益。

4.要积极发展生态牧业。从壮大规模化养殖和发展畜牧产品加工方面入手,推进生猪、肉牛、肉羊、奶牛、肉鸡、蛋鸡小区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5.努力做优淡水渔业。盈江淡水渔业的优势在于丰富的水资源和立体气候条件,要以“人无我有”的土著鱼和“人有我优”的罗非鱼为重点,加快渔业产业化步伐,打造养殖、加工、市场产业链,提高渔业养殖效益。要科学编制渔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水产苗种基地建设、大宗水产品标准化养殖和生态养殖,使渔业成为一项富民产业。切实落实好生态补偿政策,科学实施增殖放流,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强渔政执法,开展好江河禁渔专项行动。

6.加快发展开放农业。按照桥头堡黄金口岸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方案的总体要求,以国家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为契机,切实强化与缅甸的农业合作;加大“请进来”力度,建立特色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进入盈江县开发特色农业。

7.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事关未来“谁来种地”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要从三个方面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重点打造现代农业庄园经济,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大培训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争取2 ~3 年内实现村村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目标;加快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引导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组织经营方式,增强带动能力。

8.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的解决办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做到“线上线下”互动、“场内场外”共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成为拥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市场主体。

9.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始终坚持把优质、安全、绿色标准挺在前面,建立从“种子”到“盘子”的全程监管体系,坚持更高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强化科技支撑,切实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切实加大农村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一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让农民掌握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技术,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建立田间课堂、农业技校,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生产水平;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强化科技创新。紧紧围绕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绿色发展、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等需求,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力度,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科技推广工作,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应用力度。三是强化机械化生产。加强购机补贴政策的宣传,切实将购机补贴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引进新机具,举办农机生产示范现场会,实施小型机械上山、大型机械下田工程,不断提高全县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

(五)整合部门资源,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农业投入

一是要认真落实《农业法》相关规定,依法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使公共财政用于农业、惠及农民,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开发,形成多元化农业投入新格局,不断完善农业投入保障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强力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把农业发展同林业、水利、交通、脱贫攻坚等工作有机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各部门、各渠道、各项目涉农资金整合的叠加效应;三是要积极推进“三农”金融改革工作,引导金融机构探索扩大抵押范围,丰富担保模式,扩大涉农担保贷款规模,大力培育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民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服务,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四是要健全农村创新创业机制。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农业科技人员等群体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不断增多,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使农村真正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

猜你喜欢

山区全县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山区修梯田》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山区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宁陵县举行中小学跳绳比赛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