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9-12-09石小金
石小金
(重庆市合川区天府矿务局三汇职工医院 重庆 401535)
肺结核是以结核杆菌为主感染所致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肺部疾病,其可经空气传媒传播,患者临床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相关研究发现肺结核患者中继发性肺结核非常常见,分析认为可能是在年龄增长、工作压力增加下免疫力降低使得潜伏病灶被激活等有关[1]。临床对于收治的肺门淋巴结肿大者要考虑恶性肿瘤、结核病。目前,统计发现全球每年约新增900万左右肺结核患者,且成人发病率高、病情重、住院率高,急需探索出有效的防控策略来降低其发病率[2]。X线、CT等是肺结核临床诊治中的常用手段,有助于及早检出和判断病情。现就我院78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者经痰结核菌涂片显示阳性,具有低热、轻咳、乏力、胸痛等症状,结合患者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后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伴有肺炎、肺不张、区域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转移者,排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比剂过敏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40例;年龄26月~78岁,平均(44.8±0.2)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2.1±0.8)年;临床症状具体表现(部分患者有2种以上症状):咯血39例、咳嗽71例、发热21例、胸闷41例。
1.2 研究方法
78例患者先后接受常规X线检查及双排螺旋CT扫描,(1)X线检查:常规摄取肺部正侧位X线片。(2)CT扫描:选择NeuViz Dual型号的双排螺旋CT扫描仪,层厚7~10mm、间隔7mm、120KV电压及175~250mA电流,扫描范围为肺尖部至肺底部,患者仰卧位、双臂上举,屏气,扫描时间15s。观察肺内病变部位、数量、大小、形态、密度、边缘、邻近组织结构等。完成检查后由2位影像学专科医师进行阅片,做出判断结论,记录阳性病灶及其位置、数量等。肺结核分型:原发性肺结核为I型,血行传播性肺结核为Ⅱ型,继发性肺结核为Ⅲ型,结核性胸膜炎为IV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果
78例肺结核患者经X线确诊61例、经双排螺旋CT确诊72例,双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92.31%明显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78.21%,且差异显著(χ2=6.1706,P<0.05)。双排螺旋CT确诊的72例患者中共检出162处病灶,其中肺上叶尖后段54处、肺上叶前段47处、肺下叶背段32处、肺下叶各基底段20处、隐蔽部位9处。肺结核分型:I型11例(15.28%)、Ⅱ型8例(11.11%)、Ⅲ型37例(51.39%)、IV型16例(22.22%)。
3 讨论
肺结核常规诊断采用X线,其操作简单、经济性高,但随着临床上CT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X线诊断的局限性越加明显,尤其是对前后重叠密度高的胸部组织分辨率难以满足要求[3]。胸部皮肤肌肉、胸膜、肋骨、脊柱、心脏、大血管等重叠的情况下,X线对于被纵膈所遮掩的肺内病灶显示效果不尽人意,难以完全显示肺内小病灶及隐蔽部位病灶,对病变形态密度特征显示效果也不佳。双排螺旋CT扫描可获取更加清晰的断层图像,在显示细小病灶及隐蔽部位病灶方面更具优势[4]。螺旋CT利用窗技术能观察到肺窗、纵膈窗等不同窗宽及窗位下的病灶密度特点。研究表明双排螺旋CT对重叠密度高的组织分辨率也较高,对非典型性肺结核、隐蔽部位结核病灶均可清除显示,为进一步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5]。本组研究结果发现双排螺旋CT对肺结核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P<0.05)。同时能准确分辨结核灶位置及分型。另外,在肺结核诊断中还需注意与肺癌相鉴别,肺结核、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多发疾病,肺结核无典型临床表现,且其肺部团块极易与肺癌混淆而造成误诊、漏诊,总结二者影像学特征并进行鉴别诊断对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及治疗针对性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诊断中主要应用肺结核、肺癌X线片中的病灶边缘特征、内部特征、病灶周围改变等进行鉴别分析。综上所述,双排螺旋CT是影像学诊断疾病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应用方便、重复性好,在肺结核诊断中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