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小结节病变诊断中磁共振成像应用分析
2019-12-09刘芹
刘 芹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职工总医院磁共振室 山西 太原 030053)
肝脏小结节主要是指肝脏中直径小于3cm 的病灶,通常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较常出现肝内小结节,小结节病变可能演变为小肝癌,还有少数可呈现出良性再生性结节。临床上对于肝脏小结节病变主张早诊断,以便于尽早予以针对性治疗。当前,由于磁共振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其在肝脏小结节病变诊断中也发挥有重要价值,本文在此通过比较64 例肝脏小结节病变患者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 检查结果,分析肝脏小结节病变诊断中磁共振成像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3 月期间收治的64 例存在肝脏小结节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及多层螺旋CT 检查。64 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41例、23例,年龄最小为28岁,年龄最大为69岁,平均年龄为(49.38±4.68)岁。其中有良性结节患者共25 例、恶性结节患者39 例;本次研究所选取的64 例患者均排除存在有其他严重疾病、精神系统疾病等情况患者,所有患者对于检查过程中涉及的碘造影剂不存在过敏情况,患者对于检查及诊疗过程均之情,且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64 例肝脏小结节病变患者均采取飞利浦1.5T 进行磁共振成像、64 排螺旋CT 检查,最终经穿刺活检术及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在进行磁共振成像及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均由我院影像科中级职称以上医师进行检查及诊断,并将最终结果与穿刺活检术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出率及准确率。
螺旋CT 检查扫描参数为:管电流300mAs,管电压120kV,层厚3mm,螺距1mm。造影增强以碘海醇为造影剂,分别在造影剂注射后三十秒、六十秒及九十秒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检查仪器为飞利浦Multiva 1.5T,进行常规MRI 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取仰卧位,序列:DWI 序列在增强扫描前完成,经EPI-diff800FAST-DWI 序列对图像进行采集,层厚为7mm,层数为60 层,层距为1mm,矩阵为128×128。平扫包括有轴位T1WI,T2WI 序列,MR 增强扫描采取顺磁性对比剂轧喷酸葡胺,经磁共振专用的高压注射器自肘静脉注入,同时注入30ml 0.9% 的氯化钠溶液,流速控制在3ml/s。在对比剂注射结束后延迟10s 扫描,间隔10s 进行1 次扫描,共计扫描5 次,层数为20 层,层厚为5mm,2min 时展开全肝延迟期扫描矩阵为256×19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百分比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4 例患者中良性病变患者共28 例,其中局灶性结节增生4 例、肝硬化结节17 例、腺瘤7 例,恶性病变患者共36 例,其中淋巴瘤2 例、转移瘤7 例、胆管细胞癌6 例、肝细胞癌21 例。
MSCT 检查结果为(例数/ 比例):局灶性结节增生检出率(2/50.0)、准确率(1/50.0),肝硬化结节(9/52.9)、(3/33.3),腺瘤(5/71.4)、(2/40.0),淋巴瘤(1/50.0)、(0/0.0),转移瘤(5/71.4)、(5/100.0),胆管细胞癌(4/66.7)、(3/75.0),肝细胞癌(19/90.4)、(15/78.9)。
MRI 检查结果为(例数/ 比例):局灶性结节增生检出率(3/75.0)、准确率(2/66.7),肝硬化结节(15/88.2)、(13/86.7),腺瘤(6/85.7)、(4/66.7),淋巴瘤(1/50.0)、(1/100.0),转移瘤(6/85.7)、(5/83.3),胆管细胞癌(5/83.3)、(4/80.0),肝细胞癌(19/90.4)、(18/94.7)。
64 例患者MRI 诊断方式检出率(85.9%)及诊断准确率(85.7%)均高于MSCT 检查(70.3%)、(64.4%),P<0.05。
3 讨论
对于结节病变小于30mm 的孤立性小结节,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相关研究数据结果显示,肝硬化结节能够进一步演变为肝细胞癌[1]。所以针对肝硬化结节患者在早期便进行准确诊断,然后予以及时治疗,对于患者来说有积极意义,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现阶段CT 检查及磁共振检查发展迅猛,尤其是MSCT 检查与传统CT 检查相比其分辨率更高,在扫描过程中速度更快,并且在后期处理中功能较多,对于病变可以展开多期强化处理,临床应用价值更高。磁共振检查则有完善的脉冲序列,相对于MSCT来说分辨率更高,采集速度较快,并且灵敏度及准确率均较高。
现阶段在针对肝脏小结节病变诊断上,采取MSCT 何MRI 进行鉴别是主要诊断方式,其能够对不同病理下肝脏结节病变影像学情况进行分析,其对于不同结节病变有不同特点的影像学表现,比如说肝硬化结节影像学特点表现为病变组织同步强化,肝细胞肝癌特点表现为病变组织快进快出,血管瘤影像学特点则表现为向心性强化。然而,并非所有肝脏小结节病变都有明显表现,这便给临床影像鉴别诊断带来一定难度,同时也是导致MSCT 与MRI 检查时检出率与准确率有差异的主要原因[2]。
磁共振主要是借助造影剂来让组织T1 像缩短,造成病灶增强效果,而螺旋CT 则是借助碘剂使得组织对X 线衰竭度改变及碘浓度差异,形成病灶增强效果。磁共振优点在于组织分辨率高,能够准确显示出血流灌注动态情况,可以发现同一时间段内图层信息,相对于CT 逐层扫描来说,磁共振在针对肝脏小结节病变诊断上发现率更高,且诊断准确率也较高。在本文研究中,对我院收治64 例肝脏小结节病变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64 例患者磁共振诊断方式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均高于螺旋CT 检查,由此可见在肝脏小结节病变诊断中,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在临床医师或影像学医师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