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2019-12-09袁世好张国良
袁世好,张国良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重庆 409900)
本次研究回顾性选取我院2017 年3 月—2019 年3 月收治颈椎病患者共480 例,均行CT 和磁共振检查,比较CT 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符合率及阳性病变检出率,旨在探讨CT 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7 年3 月—2019 年3 月收治颈椎病患者共480 例,均行CT 和磁共振检查;其中男性284 例,女性196 例,年龄33 ~72 岁,平均年龄(53.81±6.49)岁,合并头痛103 例,眩晕207 例,颈肩痛358 例,恶心呕吐157 例,上肢疼痛麻木250 例。
1.2 检查方法
CT 检查采用GE 公司optima 型128 层螺旋CT,后仰位下扫描颈椎间盘,完成骨窗和软组织窗图像收集。磁共振采用西门子公司ESSENZA 型1.5T 磁共振仪,仰卧头部自然伸直位下采用颈部专用线圈行矢状位扫描。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2.0 软件处理数据;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CT 和MRI 诊断颈椎病符合率比较
CT 和磁共振诊断颈椎病符合率分别为81.46%(391/480),95.42%(458/480);磁共振诊断颈椎病符合率显著高于CT(P<0.05)。
2.2 CT 和磁共振诊断颈椎病阳性病变检出率比较
CT 诊断颈椎病椎间隙狭窄、颈椎曲度异常、骨性椎管狭窄、小关节突增生、钩突增生及椎体后缘骨赘、椎间盘纤维环病变、椎间盘变性、椎间盘膨出及突出、后纵韧带病变、颈髓缺血性损伤检出率分别为71.88%(345/480)、67.08%(322/480)、71.87%(345/480)、73.12%/(351/480)、89.79(431/480)、70.21%(337/480)、4.38%(21/480)、19.79%(95/480)、55.63%(267/480)、5.83%(28/480)、20.21%(/97/480);磁共振诊断颈椎病椎间隙狭窄、颈椎曲度异常、骨性椎管狭窄、小关节突增生、钩突增生及椎体后缘骨赘、椎间盘纤维环病变、椎间盘变性、椎间盘膨出及突出、后纵韧带病变、颈髓缺血性损伤检出率分别为73.75%(354/480)、70.83%(340/480)、72.92%(350/480)、74.79%(359/480)、92.92%(446/480)、71.45%(343/480)、72.71%(349/480)、79.58%(382/480)、76.46%(367/480)、60.21%(289/480)、53.54%(257/480);磁共振诊断颈椎病椎间盘及颈髓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两组颈椎椎间隙狭窄、颈椎曲度异常、骨性椎管狭窄、小关节突增生、钩突增生及椎体后缘骨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X 线用于颈椎病影像学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应用率高及费用低等优点,但相关临床报道证实,其无法有效显示韧带及椎间盘病变[1-2]。CT 检查可敏感反映骨性椎管、椎间孔狭窄、椎间盘钙化及其他病变征象,明确脊髓、神经根等组织受压程度[3];同时其还能够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椎体小关节骨质增生及韧带骨化等问题;此外其对于椎管和侧隐窝清晰显示还有助于确定椎管狭窄和颈椎受压病变情况[4-5]。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临床诊断主要通过对颈椎间盘矢状位成像进行清晰显示,全面观察颈段椎间盘及脊髓病变情况[6];其较CT 在观察脊髓受压、变性及软化方面更为清晰,尤其适用于起病急骤、合并严重神经症状者[7-8]。
本次研究结果中,磁共振诊断颈椎病符合率显著高于CT(P<0.05);磁共振诊断颈椎病椎间隙狭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证实颈椎病患者采用磁共振辅助诊断价值优于CT。
综上所述,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较CT 在提高准确性及椎间隙狭窄检出检出方面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