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路者说
——《词韵诗心》宋青松歌词探索作品集自解

2019-12-09宋青松

岭南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谱曲专辑创作

文|宋青松

在没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是开拓者,而在有路的地方走没了路,是什么?

在整理这些作品的时候,我自己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我写的这些是歌词吗?虽然我一直努力让歌词写不要太像歌词,而努力多些诗意,但是我回看自己的作品还是在疑问,我是不是走得有些远了、有些偏了?因为毕竟我是以词作者身份面对大家的,这本书也称作歌词集,当我为每辑的歌词加上小引的时候,这种疑问更加重了,我毕竟不是思想家,这也不是哲学著作或者诗歌,这些思考和探索有必要吗?我问自己,我必须给自己一个回答,因为读者和听众并没有几个真正会关心这些作品。这是一个表达欲望强于聆听欲望的时代,每个人都想表达自己,而有人聆听显得多么奢侈,有人阅读并提出批评和探讨简直就是做梦。所以我必须说服的是自己:你为什么这么写?

我天生不是一个作家,学习的也不是写作,而且从来没有从事过专业创作,但是我在社会上却是以一个词作者的身份立足的。这源于1992年我以一首《长大后我成了你》获得全国“虹雨杯”歌词大赛一等奖开始。在这之前我是一个中学物理老师和宣传干部,虽然发表过一些诗歌散文等,但几乎没什么影响,在这之后我又有了一个身份“词作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坚持了三十多年歌词创作,边学习一边摸索,既在追风赶潮、又想独辟蹊径。人过半百,常喜回望,正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引子中说:“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将旧作做一梳理,以“歌词探索集”系列拟结集出版。

但既是探索,就应有些不同的尝试,所以我呈现给你的是另一类写作。这种写作没有功利、没有定势,没有人下任务、没有人定指标,甚至很少有人谱曲、演唱——因为谱了、唱了也没有市场。但是我依然乐此不疲地追寻着,如一个海滩上的顽童、看到什么就拾起什么,而不知他是砂粒还是珍珠;如一个荒野里迷路人,东闯一下,西探一下,试图能从无路处走出一条小路。这些词先是前一首后一首毫无关联的写出来,而后又陆续做一梳理成了一个个系列。我以无知者无畏的胆略将近四十年实践特别是近十年探索尝试选择整理,结为十五个小专辑,每个专辑辅以小引做一说明。我原本想通过小引让大家对本辑的词作有个粗略了解,可小引写完后大家可能更不知所云,所以索性我又自己为全书写个自我解读,在云再加上一层薄雾,算是为我直白的个性添上一些朦胧吧。本想说朦胧之美,可一想朦胧也许有了,但美不美还有待列位评说。

现在这本词集大约有290多首作品,我把他们分成了15个小专辑。大致可分为几个方面。

第一、二、三辑《一脉相传》《诸子归来》《吾谁与归》侧重历史文化方面,试图寻找我们自己的血脉、文脉和思想之源。

第二、把哪组作品作为开篇的第一辑,我是颇费周折的,最后决定从历史切入,想一想我从哪里来的问题,但这辑作品也许是全书中最弱的,至少是全书中谱曲最少的。因为大多数作品为2017年创作,没有发表和谱曲,只是我越来越痴迷探寻人类的起源,并在向书本、网络、历史学者求教,我将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认识用歌词的语言尝试着表达,也期待与同好者一起探讨。

第二辑是我在整理后期才加的一辑,虽然我一直想写诸子,但由于自己思想学识的浅薄与诸子的浩渺精深无法比拟,历时几年学习仍只得之皮毛,好在偶有所感、偶有所悟,不成体系的草成几篇,暂且放在这里,还有没写到的“子家们”,待我学习中完善。

系列中自认为比较成熟的是第三辑《吾谁与归》,这组作品多写于2010年,我自以为是我歌词创作中较有分量的一组,也有著名作曲家谱曲。虽无一传播,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他们的偏爱,因为我在借与古人的对话传递着我的人生姿态、构建着我的精神家园。

第四辑、第五辑《故乡回望》《游踪心痕》写的是我生活工作或游历采风经过的地方,也算是我的人生经历。第四辑是我的成长地方,从山东的宋庄到北京的陶然亭边,我走过一条长长的曲线。我从事过宣传文化口的大部分工作,当过教师、宣传干部、文化局长、图书馆长、文联主席、文化宫主任、报社书记……风风雨雨,甘苦自知。而第五辑的作品多数是我采风创作的地方,我与他们并无更深的交集,但是正像看戏能哭能笑一样,我在它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感触,借景生情,传达着一种人生体验。

第六辑、第七辑原本可以成为一个专辑,考虑到歌词较多所以分开了,第六辑可以说写的是我身边的平凡人,他们今天依然平凡。这组词大多写于1994年至1999年,是我在黑龙江穆棱市和牡丹江市工作期间,这期间我与许多普通百姓有着密切的接触。词里边有的形象是我身边人的综合,有的干脆就是这一个,比如《老郑大嫂》,就是我在文化局机关的一个保洁员,她被人指使来指使去,别人不愿意干的话都推给她,而她却挣得最少,不是她的能力大小,而只因为她是个“临时工”。《他们》是我早起晨练时常见的场景,没有具体人,但我却常常看到这样的人。第七辑侧重写的平凡的英雄,他们有的已经成为英雄,并有了自己的雕像,我正在努力用音乐为他们塑像,榜样的力量很大,这个专辑中的作品多已谱曲演唱,还有些作品获奖。

第八辑其实是可以分开为儿童作品辑和科学知识入词作品辑的,因为儿童歌词不是本书探索的重点,所以只选几首并入这一辑中了。我一直觉得我们的歌词用农耕文化的语汇比较丰富生动,而用现代语言思维则显不足,尤其数理化知识似乎与歌词甚至文艺无关,作为一个物理老师改行的词作者,我尝试着这方面的创作,所以写了这样一组作品。

山水、草木、风月等篇其实也是我状物写人的一种尝试,所以第九、第十、第十一辑《山水思量》《草木情怀》《无关风月》写得依然是我情、我心、我思、我感……只是借助的形象不同而已。有意思的是同一个形象,我在不同心态写出了截然不同的作品。如在《一条河的思绪中》我写道:“我执着地拓宽着我的梦想、我的流域,成为一条大江向你汹涌而来,大海啊,你可知道:我所有的奔波只为消散在你的怀里。”而在《不想入海的河里》却写道:“我是一条不想入海的河,我宁愿滋润一片小草从此消隐;我是一条不想入海的河,我宁愿化做一缕清气从此干涸。”这个中的思想变化、以及这个“海”所代表的东西也许你能理解,也许还得让我用另一篇小文慢慢道来。

人随着节气的变化心情也会大不相同,我常常在某个节令有感而发,有意思的是选第十二辑《四时佳兴》时,我竟然没有选出一首夏季节令的词,也许是我已远离了那朝气蓬勃的季节,或者这些情绪已在别处表达了。

感情是无法言表的,总觉得这些年爱情歌词好的很难找到,可是看一看,我也无法写得更好,也许这些词只有一个人心动就够了,所以我依然保留了第十三辑的作品。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礼记·大学》论述“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格物正是致知的起源,没有对物质规律的认知也很难解读人生和社会,其实我的所有作品都有格物致知的成分,只是在第十四辑用了《格物之悟》做为题目,里面更多表达的是我对人生的一种参悟。

第十五辑《万千气象》是贴近主旋律的作品,是汇总了无法收入其他专辑的作品,多是昂扬向上的歌曲,在这其中我也努力融入自己的思考与探寻。

我虽然将这些具有探索意味的歌词分成了十五个专辑,但这种分类显然是不严谨的。然而,我希望朋友们能从中看到我探索的真实足迹,看到我探索成败的原因和绊我跌倒的石头,并能从这些成败中找到借鉴。

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当然我渴望成功,用我倒下的身躯为后来者铺一条小路,拓宽一点我们歌词创作的领域。但更多的可能是我失败了,那么就用的我的这些作品做一个路牌,上面写上:此路不通!

猜你喜欢

谱曲专辑创作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两张专辑,你更喜欢哪张? 区瑞强《致敬 Beyond》/张玮伽《你最珍贵》
为九月谱曲
SNH48组合7SENSES推出第三张迷你专辑《天鹅(SWAN)》
《一墙之隔》创作谈
如何为歌词谱曲
如何让学生谱曲歌唱经典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傻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