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阶段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

2019-12-08高丹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营销界 2019年51期
关键词:造车动力电池汽车产业

■高丹(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一、不断更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于21世纪之初,早在2001年,新能源汽车项目研究就被列入“863”重大科技课题,多年过去,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和实力,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据全球销量的半壁江山。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和120.6万辆,截止到2019年3月国家平台累计注册新能源整车企业达到了635家,成功注册新能源整车企业的有486家,通过“平台符合性检测”的新能源整车企业有450家,足以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之大。

(二)造车新势力的出现

近年来,相对于传统老牌造车企业,出现了一批以创新、节能,新能源为理念的新兴造车势力,相关数据显示注册车企已经达到了500余家。2019年,造车新势力出现了梯队,一大批车企由于补贴退坡、金融支持困难和技术落后等原因退出了这场较量,目前来看300多家造车新势力中仅有包括蔚来、威马、小鹏、零跑等12家车企实现了交付工作。造车新势力近些年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生命力与活力,但在2019汽车制造产业遇冷的大条件下许多被称为ppt品牌的车企也被迫离开了这场盛宴。

(三)国外车企入华

随着新能源概念的普及以及我国能源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外国新能源车企甚至是传统车企也纷纷开辟了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渠道,特斯拉自2014年进入中国,同时奥迪e-tron,奔驰EQC 等新兴系列也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宝马ix3,大众,福特等传统老牌车企也将相继登场。与国内汽车制造产业相比,这些外资车企拥有更多的人才,资本,技术等实力,在这个激烈的关头进入国内市场无疑讲给国内制造企业带来不小的挑战与压力,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外部的刺激也将倒逼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找准自身定位和支撑点而不是简单停留在以补贴优惠为存活关键的阶段。

二、补贴优惠政策进入新阶段

(一)补贴优惠政策效果显著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始于2009年1月的“十城千辆”工程,主要内容是通过财政补贴等资金投入针对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用车给予补贴。多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为了鼓励厂商生产新能源用车和私人购买新能源用车制定了大量补贴政策,设置了一系列的激励工具包,大致包括生产、购置、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如车型开发奖励、碳排放限额与交易计划、车辆购置税减免、使用税补贴、不限号出行等手段。

这些政策支持大大刺激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发展,实现了我国新能源市场销量的快速增长和新能源制造产业的不断进步。从2009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增长,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5.6万辆,市场的规模保有量占全球50%。

(二)政策激励进入过渡期

随着各项政策激励措施的施行,我国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新能源车企,但同时也催生了许多企业的蹭补现象,许多企业过分依赖于财政补贴生存而怠于创新和技术研发。为了刺激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我国从2018年开始逐渐施行过渡期政策,通过补贴退坡的方式倒逼汽车制造企业成长发育。

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为第一阶段过渡期,中国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这次调整提高了造车企业的技术门槛要求,同时也提高了新能源用车的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要求,完善了补贴标准并进一步加强了推广应用管理监督。在此期间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按照对应标准的0.7倍补贴,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按0.4 倍补贴,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不变。

第二阶段过渡期为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四部委要求在这一时期内符合2018年技术指标要求但不符合2019年技术指标要求的销售上牌车辆,按照《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应标准的0.1倍补贴,符合2019年技术指标要求的销售上牌车辆按2018年对应标准的0.6倍补贴。过渡期期间销售上牌的燃料电池汽车按2018年对应标准的0.8倍补贴。同时四部委还进一步加强了优化技术指标,完善补贴标准、清算制度,质量监管等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对于新能源车企的要求。

这样的补贴退坡力度给我国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短期调整。现阶段,各部门应当借助前期积累经验建立更加健康的财税政策,开启行业全面市场化步伐,将选择权交归于市场。

三、能源动力是关键

目前来看,市面上存在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就相当于汽车的灵魂和心脏。

(一)动力电池决定行业发展质量

大数据显示我国退役电池已达到20万吨,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退役潮。动力电池直接关系着汽车的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以及后续的维修和养护成本,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所生产的动力电池种类多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

2018年,装机量排名全球前10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中,有7家来自中国。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目前来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早且具有弯道超车的潜力,研究新能源汽车电池装备也有助于我国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二)把握能源动力发展机遇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我国一定要注重前沿技术研究,重点发展动力电池。现在,我国的液态锂电池的研发已进入中后期。同时外资企业也准备进军我国动力电池制造领域。但短时期内我国自主研发的动力电池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局势不会改变,预测未来两到三年内外资电池企业将处于建设和改造的阶段,产能尚且达不到国内的高度。预计2021年,外资企业在电池市场与中国的合作市场占有率将达到11.3%左右。因此,国内新能源制造业要加大固态电池的研发投入,追踪前瞻性研究进展,保持自身质量和产量优势。

四、新能源配套设施建设管理

马儿行得远需粮草配的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的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充电桩成为了关键的一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用户的不断增加,政府计划在2020年建成超过1000 座城市快充站,充电桩市场需求超过千亿,同时考虑运营和衍生产业链后市场容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无疑给相关电力设备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充电桩建设应合理规划,分场所,分级别。公共服务用车如公交、出租等泊车场所内应建立专属充换电站。居民区、企事业单位周边应配套建设用户专用充电桩。交通枢纽,大型文体设施周围应建设分散式公共充电桩等。我国目前的车桩比为3.5:1且多数充电桩为慢充桩,市场应当投放更多的快充桩,提高运作效率。

五、发展劲头不松懈

尽管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有许多潜在困难,但在全世界尚未形成一个完整成熟的新能源汽车生态圈时,各个发展中国家都有望借助绿色能源和新科技在某些领域赶超发达国家。未来五到十年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工信部近日下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提到: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定为:纯电动汽车成为主流,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运行,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趋于普及。同时还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达到30%左右;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2升/百公里。以上这些目标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当不断研发新技术,制造新产品,吸引复合型人才投入研发工作中并制定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的整体道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范围的逐渐扩大,未来也将有更多的外资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制造技术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产业补贴激励政策也将逐渐减少。这在给国内汽车制造厂商带来冲击时也将激励中国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激发国内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动力,倒逼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成长。

猜你喜欢

造车动力电池汽车产业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造车新势力进入量产期
迎接升级版开门造车时代
当资本无处可去时,可以造车啊!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上汽与宁德时代合作回收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矿战
动力电池回收——崛起的新兴市场
互联网造车能否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