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9-12-08孙凯涛西安世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营销界 2019年51期
关键词:会展业西安市会展

■孙凯涛(西安世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品质提升、对外交流具有非常显著的带动作用。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城市,西安市近年来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大力发展会展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

一、西安市会展业近年来的发展成就

(1)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会展决策机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及配套服务机构等四位一体的会展业协调服务体系。包括会议、展览、节庆、赛事、奖励旅游等在内的“大会展”格局基本形成,先后荣获“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中国十佳会展城市”以及“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等荣誉。

(2)政策支持持续强化。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西安市会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西安市会展业促进条例》《西安浐灞生态区关于促进会展业发展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涵盖了会展业宏观指导、奖励扶持、协调服务等各方面内容。

(3)场馆建设稳步推进。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西安国际会议中心位于西安浐灞生态区,目前正在建设,规划总占地面积约为1415亩,规划净展览面积30万平方米。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为7.6万平方米,设有会议室40余个。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占地约为345亩,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包含5个室内展馆,展览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2018年展馆使用率59.81%,租馆率排名全国第六。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占地约94亩,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已落成的会议功能区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大唐西市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0.5万平米。

(4)展会经验积累丰富。西安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国际性会展综合服务能力。世界园艺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硬科技大会等国际国内大型展会的举办,使西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迅速提升,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大型展会举办经验。另外,西安交通、通信、物流、媒体、电力、能源、酒店、餐饮、住宿、购物等配套齐全,为西安发展会展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西安市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整体实力不强。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18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2018年西安举办展览230个,展览面积283万平米,位列全国第14位,展览数量和面积在全国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分别排名第8和第7位,处于较后位置。会议情况则较好,据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2018 年国际会议市场分析报告》,2018年西安举办27场国际会议,排名北京、上海、杭州之后,位列全国第4位。会议、展览发展不均衡,会展业整体实力不强。

(2)大型场馆缺乏。展览面积10万平米以上的会展场馆是我国主要会展城市的基本配置。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18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2018年全国共有19个城市24个展馆面积超过10万平米。目前,西安仅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1个专业会展场馆在运营,可供展览面积5万平米,难以满足现代会展业的发展需要。应进一步加快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进度,促进其尽快投入使用。

(3)品牌化程度低。西安虽然专业展会较多,但除了定期举办的丝博会、农高会、欧亚经济论坛外,缺乏足够的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受制于现有场馆规模等因素,西安5万平米以上的大型展会数量偏少。加入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等国际权威会展组织或通过其认证的会展企业或项目数量较少。目前,西安市有全球展览业协会(UFI)成员2个、ICCA 成员2个,但还没有展会得到UFI和ICCA 组织的认证,相较于一线会展城市差距十分明显。

(4)服务质量不高。对组展商、参展商、服务商的支持政策还不完善,在监管和投诉处理、人才培育与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政策缺失。对境外参展客商签证、海关通关、知识产权保护、交通、电讯甚至翻译方面缺乏高效协调。会展业营销理念较为落后,在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营销上做的不好,对会展活动事后顾客满意度的跟踪调研、整改提升上做的不够。

(5)专业人才短缺。西安市会展从业人员科班出身的较少,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系统的、专业化的会展知识和技能培训。目前西安有陕西教育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高校开设有会展本科、专科专业,但是毕业生从事会展及相关专业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同时,西安会展市场潜力仍有待挖掘,对国内外会展人才吸引力不足,特别是从事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品牌管理等的中高端人才储备不足。再加上东部会展发达省市对西部会展业人才较强的“虹吸效应”,致使西安会展业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

三、西安发展会展业的工作举措

(1)提升基础配套。把筹办好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作为西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重大发展机遇,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西安特色,以打造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体育盛会、惠民盛会和文化盛会为目标,优化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好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西安国际会议中心、西安奥体中心等场馆,完善周边酒店住宿、餐饮、交通、物流、娱乐、办公等各项配套服务设施,系统整治城市道路,提升重要区域环境,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同时,积极申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际国内重大会展活动。通过“大事件”效应,撬动会展硬件条件和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快速提升。

(2)培育市场主体。一是把准政府职能定位,从战略性、全局性角度出发,发挥好政府政策支持、规划引导、政务服务和市场监管等作用,减少对会展行业的直接干预,营造公平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二是发挥好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倾听企业呼声,向政府部门反映会展企业具有普遍性的诉求,并在健全行业标准,完善评估机制,提供咨询培训,推动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加大对重点会展企业、重大展会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社会资本通过收购、兼并、参股、联合等方式组建具有强大实力的会展集团,大力培育中小型企业,逐步完善会展产业集群。四是注重人才培养,通过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渠道培养,为西安会展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塑造会展品牌。一是依托丰富的文旅科教资源,完备的综合服务保障体系,以文化、旅游、科技、环保、能源、软件、医药等为重点领域,大力发展高端国际会议产业。二是提升自主品牌展会的影响力,例如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等,使其尽快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三是创新办会办展思路,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等支柱产业,智能终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搭建会展平台。四是鼓励各区县、开发区结合自身特色,按照“一区一节会”原则,举办一批特色展会节庆活动,构建“全域会展”格局。

(4)提高对外影响。一是加强与相关部委、厅局及协会、机构的联系,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积极申办全国性、省级大型会展活动。二是积极对接国内先进地区会展组织、行业协会等机构,结合西安产业发展情况及市场需求,拓展跨省级、跨区域、跨行业合作。三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会议、展览、贸促等机构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品牌展会,鼓励西安企业赴境外参展、办展。鼓励会展机构加入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等国际会展行业组织,鼓励会展项目获取国际认证。

(5)促进融合发展。一是推动“互联网+会展”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VR、AR、MR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会展业的应用和普及,提高场馆智能化水平,精准对接展商需求,优化延伸会展服务,持续拓展会展业发展空间。二是强化“大会展”理念,充分发挥会展业营销功能强、带动、辐射作用大的特点,推动会展业与通信传媒、文化旅游、休闲健身、康养娱乐、酒店餐饮、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新经济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项目共推、主体互动、客流共享、宣传互通、多元消费”的多业态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猜你喜欢

会展业西安市会展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亲子创意美工展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