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19-12-08范尧明宋叙生沙洲职业工学院
■ 范尧明 宋叙生(沙洲职业工学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更加的多元化,不但要求具有“学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还要求具有技能型的高职院校学生。近年来,高职院校得到了大力发展,这使得我国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规模的逐步扩大。我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全国有30多个省份,众多的城市,也有庞大的边远贫困地区。经济困难学生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增多,国家针对这些学生也提出了一些资助政策,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国家助学贷款、退役士兵等有关教育资助、勤工助学、贷款代偿、学费补偿助学和学费减免等各类有机结合贫困生资助政策系统,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学业。可是在这些政策实施的后,其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认定难度非常大,虽然国家的教育部、财政部门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中已经严格指出了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要依照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是困难依然还是非常大,原因就是我国跨省跨地区大,学生生源广,不同地区生活环境不一样,经济发展不同,这就影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有差异。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我国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高职院校经济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概述
从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有关概念而言,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主要是国家不同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学校部门和社会个人以资金或者物品的办法来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帮他们完成学业。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观点提出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斯.约翰斯通在《高等教育成本分英、德、法、瑞、美的学生财政资助》一书中最早提出的概念,主要是为高等教育实现成本的分摊,后来也被大家公认为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理论的核心依据。该理论主要强调的是高等教育成本不管是在怎么样的社会体制环境下,都应由政府部门、学生个人、学生家长、高等院校以及纳税人等方面的资源进行分摊;如果学生经济来源没有,通过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并以将来的收入来还款。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通过有关资料的审核和学校的批准才能获取相关的受助资格,学生获得了资助资金后,可以用于学校的日常学费。
二、沙洲职业工学院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现状
随着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开展,多年来我校也在不断完善并大力贯彻落实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某种程度上确保了有经济困难的学生上好学,读好书的问题。但是在资助过程中,我们发现贫困生的数量太多,而且分布全国各地,贫困生入学问题依然没能得到全面有效的解决,有关的资助政策在实施进行过程中还表现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我校近年来资助的经济贫困学生看,自2011年8月成立市慈善总会沙洲职业工学院分会以来,我院就构建了以经济困难学生为对象的“绿色通道”,包括助学贷款,和校园资助。.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高贷款额度8000元,校园资助需要经济困难学生填写《沙洲职业工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根据《沙洲职业工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办法》带上有关资料,进行相关手续办理。经济困难学生在报到入学时要交给班主任。学校就认定申请审核符合条件后,就能申请国家助学金、学费资助、张家港市地方资助等。2012年底全院累计资助贫经济困难学生2403人次,累计助学金发放509.69万元,分会发放的资助金占有152.8万元。而2012年,沙洲职业工学院在校学生有3920人次,该年经济困难学生库就有1007人,其占比达到25.69%,而且低保和低保边缘学生就有88人次,孤儿就有13人次,这样是数据是非常的庞大。近年来,沙洲职业工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经济困难学生逐渐增多,每年的资助金额也变得更多,而且随着不断深入的进行会发现经济困难的学生认定和资助监督机制都会是一个问题,因此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三、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问题
(一)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合理性差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地广泛,各个省、市、地区都会有,各个省、市、地区之间的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经济困难的权衡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认定就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国家也明确规定了因为各地学生家庭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认定就不能一刀切。教育部和财政部就颁发了相关规定,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助【2007】8号文件)中就明确指出了经济困难的学生填关于《高等学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然后通过本地民政部门或者是乡镇政府加以盖章,以确保学生的家庭收入的真实性状况。由于资助资金和范围的扩大,受资助学生的比例大幅增加,一些特殊学生很难分辨其困难程度。除了一些烈士子女、孤儿、残疾学生等特殊学生外,还有来自一些贫困地区的单亲家庭、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下岗的学生,这些地方学生的经济生活水平大家差距都不大,能否认定学生是经济困难家庭往往就不容易分辨。同时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真实性还需要搜集不同信息进行佐证,但是有关政府部门对出具证明把关不严格,让许多非贫困学生能轻易拿到贫困证明,这种弄虚作假现象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资助分配不平衡现象造成不公平问题突出
当前,国家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主要以“奖、贷、助、减、补”等多类型的方式实施,这种多类型的资助方式,虽然给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提供了受助的机会,可同时也会给管理者资助的公平发放造成某方面的难度。“奖、补、减”属于无偿的,学生对各种“奖、补、减”热情都非常的高,学校在这方面的资助主要采取平均化方式分配。例如每个高职院校都会分为多个院系,在资助过程中是按照学生数量分配指标量,并没有从院系中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思考。在奖项的分配过程中,同一个院系里把国家的一个奖给了一个学生,别的国家奖项或助学金就会分配给其他学生,这类平均主义分配,会让有特别困难的学生资助不够,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又得到了更好的资助,让资助没有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三)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监督机制不全面
为了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以及国家资助资金可以真实地帮助有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完善的资助监督机制就非常重要,现实中,资助监督机制存在监督缺失与诚信缺失严重。一是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民政部门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一些不符合经济困难学生标准的人也被算进资助领域里面。尤其是一些学生家庭并不困难,通过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开具家庭贫困证明,还因评定的时间短,学生的实际状况核实不易,造成一些资助资金的浪费。二是学校因为每年都面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因为时间短,任务重,让管理者力不从心,因此采取重评定与资助,资助的管理和后续的监督工作往往被忽略,这也使得资助资金的使用状况有没有符合资助政策也不关注,其根本原因还是欠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
四、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对策
(一)科学认定不同区域的经济困难学生
各个省、市、地区之间的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国家关于经济困难学生采取的认定标准要依照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然后通过本地民政部门或者是乡镇政府加以盖章,以确保学生的家庭收入的真实性状况。这种方式会存在主观性和过于形式性,在认定过程中就会存在不合理现象,因此,应该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上学校在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上,要严格按照程序规范进行,做到公开透明,尤其是每年进行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前,学校要让学生提出贫困申请,并详细说明家庭状况,这是作为一个硬性的认定指标。量化上,尤其是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考核上,可以采取量化的指标进行,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认定经济困难学生。例如,学生的家庭属性,爸妈的职业,家里面的成员状况,家庭所在地,当地居民平均收入,家庭收入,家里负债状况等因素进行量化分析,而且针对这些要素都赋予相应的权重,然后各种因素的权重的集合,以量化集合考核精准的度量出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针对不同区域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资助形式,让资助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二)构建合理的资助配置方式
“资助过多”或者“资助不足”这是当前资助过程存在的显著问题,前面提到的奖项的分配过程中,同一个院系里把国家的一个奖给了一个学生,别的国家奖项或助学金就会分配给其他学生,这类平均主义分配,会让有特别困难的学生资助不够,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又得到了更好的资助,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资助过多”或者“资助不足”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三个方面来进行规避,一是量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获得的资助,可以计算一个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的合理开销与他的家庭可以负担的有关花费,以此算出该学生所需要的资助数量,以此采取有针对性的资助。二是资助资金的统一管理,这类资金主要是来自社会,企业,个人等形式,针对这类资金的资助采取有明确数量的资助。三是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资助措施,能够实现让经济困难的学生受到的资助方式和资助的金额达到最优组建。
(三)健全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资助监督机制,其目的就是确保国家资助资金可以有效的帮助经济困难学生。一是强化学生所在生源地的民政部门、县级负责部门、乡镇负责部门自身的有关权利与责任,提升当地政府部门对当地民政部门的监督,尤其是民政部门出具的经济困难生家庭状况证明采取抽查,对于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坚决一查到底,并追究其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为了真真正正的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对资助工作要做好前、中、后监督,对获得资助的所有学生后期也要深入考察,避免申请资助的学生在班级、宿舍、班委同学间通过走后门、拉关系等不正当办法获得不必要的资助。假设出现经济困难学生有违纪行为,发生随意挥霍补助资金、跟实际申请材料不一致等问题。不但要取消其评定的资格,还要加大处罚力度,记入诚信档案。最终目的就是确保资金进入正规的途径里面。
五、结束语
我国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困难学生的增多,资助就成为一项十分系统的工程。我们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解决措施,以实现经济困难学的是资助更加的科学化,完善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