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VB 缺乏症的应对措施分析
2019-12-08张玉苓
张玉苓
(青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山东潍坊261000)
家禽VB 缺乏症是由于饲料中缺乏VB 而引发的疾病,一般常见的有两种,分别是VB1缺乏症和VB2缺乏症,VB1即硫胺素,VB1缺乏可引起家禽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及神经系统疾病。VB2又叫核黄素,是体内十多种酶的辅基,与生长、发育和蛋的孵化有密切关系。VB2缺乏时,主要表现神经症状,成鸡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常与其他B 族维生素缺乏相伴发生。本文对这两种情况阐述如下。
1 病因
1.1 VB1 缺乏症
长期饲喂缺乏VB1(如糠麸类)的饲料;胃肠道疾病使吸收能力差,饲料中含有蕨类植物、菜籽饼、棉籽饼、氨丙啉、磺胺等拮抗物导致VB1被破坏。
1.2 VB2 缺乏症
常见的病因有日粮中缺乏富含VB2的饲料,同时不添加或添加不足;饲料长久暴晒、霉变及添加碱性药物,使其中VB2遭到破坏;高温等应激状态下饲养时鸡对VB2的需求量加大;种鸡需要量比非种禽需要量增多;胃肠道疾病会影响VB2转化吸收。
2 诊断方法
2.1 临床综合诊断
2.1.1 VB1缺乏症雏禽缺乏VB1时多在2 周内发病。表现厌食、消瘦、贫血、羽毛松乱,腿软无力,行走困难。由于腿麻痹不能站立和行走,病禽以跗关节和尾部着地,两翅展开以维持平衡,头向后仰,呈特殊的“观星”姿势;有时坐在地面或倒地侧卧,严重的衰竭死亡。
内脏器官没有特征性变化。重症禽坐骨神经、肱骨神经肿胀,坐骨神经变粗,有时是正常的3~4 倍,质地柔软而失去弹性,呈黄色外观。
成禽VB1缺乏时表现较轻,逐渐发病,约3 周以后才出现临诊症状。病初与雏鸡相似,以后神经症状逐渐明显。
2.1.2 VB2缺乏症本病多发于育雏期和产蛋高峰期。雏鸡生长缓慢,消瘦,并发结膜炎和角膜炎。皮肤干而粗糙,羽毛粗乱无光,绒毛很少。消化机能紊乱,严重时贫血、下痢。最明显的症状是“卷爪”,脚趾向内蜷曲成拳状,中趾尤为明显,两脚不能站立,常以双翅支撑身体向前行走。严重的病禽常将两脚叉开,卧地,不能走动,最后衰弱死亡或被其他禽踩死。
无特征性病理变化,病死雏禽的皮肤呈广泛水肿,肾上腺肥大,生殖器官萎缩,睾丸比卵巢的萎缩更明显。心脏轻度萎缩,心房比心室较易受害。胃和肠壁萎缩。
2.2 实验室诊断
2.2.1 VB1缺乏症VB1的氧化产物是一种具有蓝色荧光的物质称硫色素,荧光强度与含量成正比。因此可用荧光法定量测定原理,测定病禽的血、尿、组织以及饲料中硫胺素的含量。
2.2.2 VB2缺乏症根据病因结合典型临床症状(趾爪向内蜷曲,胚胎的结节状绒毛)和病理变化(急性病例可见坐骨神经增粗变软,肠道内有多量泡沫状内容物)可做出判断。也可对雏鸡进行治疗性诊断。必要时化验饲料成份。
3 防治措施
3.1 预防
适当多喂各种谷物、麸皮和青绿饲料。注意日粮配合,在饲料中添加VB1,鸡料1~2mg/kg,火鸡和鹌鹑料为2mg/kg。雏鸡饲料添加5~10mg/kg,在应用磺胺类等药物时应适当增加VB1的剂量。在配合饲料时,应注意选用富含VB2的饲料,如新鲜青绿饲料、酵母、糠麸、谷类等。根据鸡不同的生长阶段的饲养标准,再加入人工合成的VB2。配饲料时,禽用多维素最好现用现配,因为多维素中的核黄素遇光及碱性物质极易被破坏。
3.2 治疗
患VB1缺乏症的病禽可用硫胺素治疗,每千克饲料加10~20mg,连用1~2 周;重病禽肌肉注射,幼禽1.0mg/次,成禽5.0mg/次,1~2 次/d,连续7d。患VB2缺乏症的病禽在每千克日粮中加10~20mg 核黄素,连用1~2 周。食欲不好时也可内服VB2,雏鸡为0.1~0.2mg/只,育成禽5~6mg/只,出雏率降低的母禽每只内服10mg,连用7d 可收到好的疗效。同时适当增加多维素的添加量。对足爪已蜷缩、坐骨神经损伤的病鸡,使用核黄素治疗无效,病理变化难于恢复。因此,对此病早期防治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