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形势下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
2019-12-08王功伟
王功伟
(吉林省磐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吉林吉林1323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食品安全监管要“严字当头,严谨标准、严格监管、严厉处罚、严肃问责”[1],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示范区是标准化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果,通过示范区建设来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基于此,我国可以通过建立现代化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示范区的形式,研究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标准化战略,进一步调优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是破解行业监管的“上游来源不清、下游去向不明、全程追溯困难”的难题,达到“情况可掌握、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的目标,进而提高我国农业的产业化与国际化水平。
1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示范区发展模式探讨
中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全球化对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农业的标准化建设逐步被提上日程,其中,建设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示范区势在必行:①探索实施动物源性食品标准化战略,严格把握执行标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积极落实相关操作规程;②建立高效的示范区标准推广运行体系,建立以示范区为中心、企业为重点的推广网络,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加大标准宣贯力度,使其自觉地按照相关标准规范组织和管理生产。
2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示范区的建设意义
2.1 提升科学生产和消费意识的需要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消费观念的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在我国居民食品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瘦肉精”“红心蛋”“三鹿牌婴幼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也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恐慌,威胁着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建立起标准化生产和科学规范的生产管理模式,引导广大消费者建立起理性科学的消费理念,营造食品安全的示范环境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2.2 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形势日益严峻,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盟、韩国等食品安全要求相对较高的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动物源性食品频繁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手段,严重阻碍了我国畜产品的出口,影响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在我国首例人感染H7N9 流感病毒期间,据不完全统计,仅半年时间养禽业有多达600 亿的直接经济损失[3]。
区域化的监管模式是WTO 的基本要求,也是国际社会通行做法。示范区作为区域化监管模式的主要载体,已成为促进动物源性食品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大力推广示范区建设,解决制约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发展的问题,是适应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复杂形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方式。
2.3 新时代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地方出台的规章制度,都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措施。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如何建立起载体式的平台,并与行业发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相结合方面仍需不断完善。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建成集饲养、运输、屠宰、加工、销售等一体化的环环相扣的监管和透明化的行业发展模式,符合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吃得更健康”的热切愿望。
2.4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4]。总书记的指示也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和制度,研究适合各地畜牧业发展策略。地方可探索建立现代化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示范区,目标是建立规模化、规范化饲养区,通过完善畜产品监管制度与措施,形成从饲养、屠宰、运输、上市销售一体化的全链条式全程可视化可追溯性的监管模式,以确保上市进入老百姓餐桌的肉食品安全,从而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是完全符合我国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3 有关思考
3.1 多措并举推动地方动物源性食品示范区建设
动物源性食品示范区建设需要地方做好顶层设计,多方联动,合力推进。建议要突出政府主导,完善食品安全共治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加大政策扶持,促进示范区提档升级,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应立足区域优势,支持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不贪多求大,杜绝形象工程。借力媒体力量,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
3.2 动物源性食品生产与产业结构调整相辅相成
在推进和实施动物源性食品生产的同时,要理顺动物源性食品生产带来的环境治理成本、经济效益拉动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中产业发展规划间的关系,进行合理配置和科学谋划,以发展先进产能、特色产业、绿色方式、品牌产品、现代体系作为发展目标,坚持质量安全为本,效益优先。
3.3 建设过程需警惕和防范投融资风险
动物源性食品生产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在产业发展中要强调全产业链项目,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总结推广好的模式和发展方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拓展服务功能,规避在投资等方面出现风险。鼓励“保险+期货”以及养殖保险等方式,有效降低动物源性食品生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鼓励有条件企业,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及时预测预报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