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葡萄球菌性皮炎的诊断及防治
2019-12-08杨勇军杨帆
杨勇军,杨帆
(重庆市秀山县龙池镇人民政府重庆409904)
1 葡萄球菌
引发本病的病原为葡萄球菌,临床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两种,但前者占到临床病例的90%以上,是主要的发病菌株。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镜检观察可见其呈球状,大量的菌体聚集在一起,如葡萄样,故得名葡萄球菌。单个菌体的直径约为0.8~1.2μm,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只有极少数的个别菌株表面有荚膜。葡萄球菌体外培养时对营养要求不高,普通肉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营养琼脂平板上37℃条件下培养24h,菌落呈小圆形,中间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不透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色素,菌落呈金黄色,在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上或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培养,菌落会更大,少数菌株有溶血作用,致病性强。
2 本病危害
葡萄球菌性皮炎虽然病灶只表现在皮肤表面,死亡率低,但会带来很大的间接性危害。首先,葡萄球菌感染后,皮肤病灶部位会出现明显的发炎、红肿,渗出性增强,当猪卧地或蹭墙时,病灶处很容易二次受伤,环境中的致病菌可乘机侵入,造成继发感染,继而出现全身症状,这也是本病如果长期未得到治疗,感染猪会出现死亡的重要原因。其次,皮肤长期受病灶的炎性刺激,感染猪的采食、饮水、活动等行为都会受到影响,表现吮乳能力下降,生长发育减慢,活跃度不高等。断奶前体重不达标,无法进入保育栏,难以进行统一管理。再次,本病人畜共患,葡萄球菌除了能感染猪之外,人也能发生感染[1],主要表现皮肤化脓、败血症和肺炎等。
3 临床症状
病猪起初精神萎靡,有结膜炎,皮肤感染处出现红斑并逐渐增厚,采食和饮水稍有下降。随着疾病的发展,数日之内,腹部、大腿内侧皮肤等处开始出现水疱或脓疱,破裂后流出大量淡黄色的渗出液,久之病灶处转变为坚硬的结痂,并伴有垢物黏附,部分猪局部瘙痒,经常蹭墙,将结痂蹭掉,还有些猪淋巴结表现肿胀,其他器官一般无肉眼可见的病变。本病死亡率低,无继发感染情况下大多数猪能自愈,病程一个月左右。
4 诊断
通过感染猪的临床表现,结合发病日龄和皮肤表面的病灶特征可对本病进行初诊[2]。由于皮炎的种类很多,临床特征又比较相似,故确诊还需进行实验室检查。葡萄球菌有个很重要的生化特征就是能够产生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能将双氧水分解为水和氧气,利用这个特征,可将渗出物刮取少许涂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3%双氧水溶液,如果瞬间出现大量气泡,则可确诊。也可将双氧水直接滴在病猪的皮肤病灶处进行诊断。将渗出物加少许生理盐水稀释,用火焰固定,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观察,如果视野中看到大量紫葡萄样菌株,则可确诊本病。
5 预防
环境卫生条件越差,猪舍中葡萄球菌的数量就越多,本病发生的几率就越高。猪场最好每天清粪一次,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大扫除,对舍内和场内垃圾杂物进行彻底清理。阴暗潮湿的环境有利于葡萄球菌的增殖,经常发生本病的猪场必须加强猪舍的通风,以降低空气的湿度。密切接触传播是本病的主要扩散途径,猪场可为仔猪提供较为宽松的空间,以降低猪与猪之间的接触频率。
6 治疗
病猪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青链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呋以及头孢喹肟等都能很好地治疗本病,可采用注射的方法,使药物快速达到血药高峰并经血流到达全身皮肤病灶。治疗过程中,配合体表外用药可显著缩短疗程,用温肥皂水或高锰酸钾水对病灶局部擦洗后,涂抹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或磺胺软膏,使病灶部位快速收敛,渗出减少,康复加快。已经有结痂出现的病灶,可在结痂周围涂抹碘伏溶液,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