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数学实验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
2019-12-06叶小芳
叶小芳
摘 要:“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部分,通过动手操作和数学实验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有着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几何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比较难学,因此教师必须充分结合低年级学生原有的认知特点,要加强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关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几何图形及其特点,并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从而认识更多图形,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关键词:数学实验;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依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限制,一味地向学生传授陈述性的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过于突出自身的“讲”,学生的动手机会并不是很多,甚至没有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结合低年级学生发展的总体特点,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充分发挥实物教具的作用,增强直观感知掌握图形特征
如果不使用教具进行图形教学,那么学生的思维难以建立在具体的表象上,无法对图形形成一个具体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一些常见的实物来进行灵活教学,充分地发挥实物教具对学生的感染作用,使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强化他们对图形的感知,给学生带来真实的感受。通过给学生提供常见的图形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以往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在不断观察、不断触摸、不断辨认中掌握图形的特征,同时增强他们的直观感知,使其通过实物观察来获取更加具体的表象。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提前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际物品:体育课上玩的足球、篮球;装可乐的易拉罐、喝水用的保温杯、接力跑时用到的接力棒;装牙膏的盒子、学生的铅笔盒、三阶魔方……并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通过实物教具来帮助学生更加直接明了地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这四种几何形体的形状,增强学生对各种图形的直观感知。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拼一拼”,引导学生利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来拼成新的图形,这样学生就会思考“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要用到几个小的正方体”、“用圆柱能够拼出什么图形”等问题,使学生获得对几何图形的直观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图形的特征。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增强趣味性感受图形的运动
实践操作技能是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一项关键能力,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剪纸、折叠图形等活动来锻炼他们的動手能力,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此来规范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还要动眼、动脑,通过多种感官的运用来感受图形的运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折一折等,以此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将以往枯燥、沉闷的教学变得“活”起来,在操作活动中有效地帮助低年级学生感受图形的运动。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教师引导学生动手画一条小鱼,分别向上平移5格、向右平移7格、向下平移4格、向左平移6格,最后一共画出五条小鱼,并把它们涂上颜色,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再次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画完之后,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引领学生总结“如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让学生知道“先确定好每个点平移后的位置,再把所有点连接起来”,从而增强对平移的理解。再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准备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片,引导学生“折一折”,通过折叠活动来认识它们的轴对称性。通过动手操作来增强图形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的运动。
三、设计探究性强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逐步形成
空间观念的形成必须要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教师要以操作活动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生的触觉、视觉、大脑来感知空间的存在。空间观念并不仅仅是通过观察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在对几何图形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如剪一剪、拼一拼等,使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逐渐转化为内在素质,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设计探究性强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操作来体验图形的大小、形状、运动、位置关系等,促进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的逐步形成。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给每位学生提供了5个梯形的纸片,并在上面标注了上底、下底和腰,还画了高。引导学生独立地用剪刀“剪一剪”、“拼一拼”,拼出任意图形,时间大约4分钟。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将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则将梯形从中间剪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有的学生剪下来两个三角形,拼到一起变成一个长方形……教师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操作,把握到一个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机会,使学生在原有梯形的基础上不断动手创造出不同的图形,可以有效地锻炼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逐步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综上所述,教师要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地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充分发挥实物教具的作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和“设计探究性强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完成的观察、操作、现象的过程,以此来丰富学生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体验,从而完成对空间知识的建构,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铁英.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图形与几何”教学实效提升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6(08):67-69.
[2]孙倚然.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