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 徜徉诗词海洋
2019-12-06杨永林
杨永林
摘 要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度浓缩和精华,古诗词内容也是古代社会文化、背景、人文风俗的高度缩影。学习古诗词目的在于传承经典,让经典永流传。本文笔者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探讨传承经典理念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传承经典;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7-0181-01
中国古诗词往往字句优美,用词经典,具有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晶,也是千年來人们脍炙人口优秀读本。如果从学习古诗词的目的来看,不仅仅是为了传承我国优秀传承文化,也不单单是为了传承经典,更多的是以诗词中蕴含的古代优秀文化来熏陶现代学生,洗涤现代学生的思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高尚的情操。无论是从学生审美情趣发展角度而言,还是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角度来看,古诗词的价值相比语文其他教学内容而言,都是不可替代的。也正是因此,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也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
一、以读为本,其义自见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不可摒弃的方法之一,虽然我们认为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简单地从“读、译、背”几个层面展开阅读教学是不可取的,但并不意味着学语文,乃至学古诗词不需要诵读。诵读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上也是一样的。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虽然我们不可只依靠诵读,但学习古诗词也不能脱离诵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也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的。
新课标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有限,如果不开展诵读教学活动,仅凭教师讲解和翻译是无法实现诗词教学目的的。因此,古诗词教学第一步依然是引导学生读,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读懂内容,读成习惯。当然,引导学读诗词也不是漫无目的地随意朗读,也是有方法可循的,笔者对此有如下建议:
一是指导学生对照拼音朗读,边读边动手,学会画一画、圈一圈,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这样的读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同时也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既动口动手又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是让学生有情感的朗读。诗词通俗讲就是作者的“牢骚”之作,大部分诗词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寄托。所以,在引导学生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有情感地读,从中感受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逐渐进入古诗的意境中去,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语感,同时也加强学生对诗词蕴含的情感体悟。
二、展开联想,加深理解
读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那么理解就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二步。我们学习古诗词的目的是传承诗词经典,只有理解诗词,才能真正有效地传承诗词。所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非常有必要。
例如教学《山居秋暝》这首古诗词时,在学生进行了诵读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领悟诗词内涵。首先学生归纳讨论,找出诗词中的意象(山,雨,月,松,泉,浣女,渔人);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谈景物给人的感受:诗中作者写的这么多景物给人的感受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谈谈。接着引导学生想象,雨过初晴的深山应该是什么样的场景,理解诗词首联内容;接着多媒体展示颔联内容,结合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出一幅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的幽清明净美景画面;再次引导学生找出颈联中的“竹喧”和“莲动”,思考作者的写作顺序,为什么先写“竹喧”后写“莲动”,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至于尾联则是诗人看到眼前之景有感而发,尾联则是诗人有感而发,表达自己志向的句子。这一句需要我们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和作者的时代背景来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前三句说描绘的画面和意境,从而与最后一句交相辉映,更深刻地解读作者寄托山水之间的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智慧也打开了。
三、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学习古诗词是为了传承,那么传承就离不开生活,古诗词也是来源于古人的真实生活,因此,我们学习古诗词的最终目的是将这种思想情感、精神品质应用与生活。那么,我们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感悟古诗词内涵之外,还应该努力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联系古诗词,构建诗词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学会初步运用古诗词中的精神和文化,体会诗人的情感。
例如,《春夜喜雨》这首诗的教学,此诗乃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定居成都之后所做,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杜甫对春雨的“喜”,以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来传递自己的情感。在教学此诗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如春耕秋收,为什么春耕呢,引导学生思考:春耕不仅因为季节,同时也因为有春雨,春雨滋润大地万物,万物方可蓬勃生长,这就是春雨的作用。当学生从生活场景的回忆中真切感受春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之后,也更容易体会诗人为何“喜”雨,“喜”雨什么样的品质和特点。诗词传递的精神自然更容易深种学生内心,诗人的情感也能自然地划过学生内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内容虽统一,但教学方法却各有不同。古诗词学习乃是对优秀经典文化的传承,在这种理念下,我们应该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虽以诵读为基础,但也可以启发学生想象,打开学生徜徉诗词的大门,让学生真正走进诗词意境,走进诗词描绘的生活,从而更深刻地解读古诗词,更有效地传承诗词中的精神态度。
参考文献:
[1]李东宁.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09):131.
[2]卢文俊.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发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