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特征和动力

2019-12-06田强强

科技风 2019年32期
关键词:动力特征

田强强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特征和动力,即继承性、能动性和相互影响相互丰富的特征,多样性动力因素、人民群众和科技进步的动力,有利于文化创造和文化进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有利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征;动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特征

(一)继承性

继承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同时,它也是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發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文化发展的不同程度、不同阶段、不同内涵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多方面的联系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保存、利用并发展了世世代代文化遗产的某些要素。继承性将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过去移送到现在和未来,以解决自己社会和文化的任务和难题。继承性摒弃了文明形态的闭关自守思想,坚持不脱离整个人类历史的自身社会文化发展的思想,它承认人类文化历史的统一性和世界文化的完整性,有助于科学认识的方法论基础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思想就是继承性集中的体现。

继承性过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间断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继承性为文化的发展保证了初始的基础,即为文化的下一个阶段发展提供了积累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并将这些阶段整合为一个整体。由于继承性,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文化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这就是说,文化的创新,只有保持过去文化业已形成的一切优秀成果,才会具有良好的创新并在长时期内保持应有的影响和作用。继承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不可分割的特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表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批判地掌握了前人进步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

(二)相互影响、相互丰富

如果说继承性是按纵向时间发展来解读文化的相互交流,即相互影响和相互丰富的话,那么,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丰富也可以按横向空间来解读。按纵向发展是借用过去的,按横向发展就是借用同时代并存的文化。一定程度上,文化发展的速度和形态决定于这两种源泉起作用的强烈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同样具有同其他文化形态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丰富的特征。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一理论表述表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它同当代世界的变化相互影响的,即社会主义文化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也是它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的,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互影响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相互丰富和发展,它给予文化新思想、新价值以及一切具有文化特征的东西,这些新事物随着当代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作用于它们自身。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丰富是普遍的,很难想象过去存在的或者当前的某种文化能够避免和其它文化发生联系,只不过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影响在程度和深度上有所不同,而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影响越大,它就越渗透进另一种文化中,进而它们相互作用的过程产生的矛盾就越尖锐。矛盾的产生同文化相互作用的动机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当代世界的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一方面是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丰富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积极彰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魅力和实力的有效途径,在不断的文化交往中坚定文化自信。在这个相互影响、相互丰富的过程中,各个国家、民族、社会群体的精神文化活动成为共同享用的东西,文化上的狭隘性和片面性逐渐消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克服固步自封或民族尊大的文化障碍,开放的吸取人类一切文化中的真正人道的、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丰富,促进世界人民整个文化宝库的扩大,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因此,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丰富是文化进步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文化的发展并使之丰富起来。

(三)能动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事物包括了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切进步的内容丰富的成分、方法和机制。一方面,它表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向未来这一重要意义,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迫切需要,它必然要向更纵深处发展,必然是无止境的,它不仅是补充和加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而且是唤起我们的新的激情并焕然一新的去激发我们改变世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事物,必然包含了不同于以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东西,它科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有机统一的关系。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进步和文化进步的必然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立了丰富的文化理论内容,明确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内涵,确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创造了一系列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效路径,这些都毋庸置疑的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新事物的充分的能动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动力

多样性动力因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力量的特征。人类文化进步是许多不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就自身的作用、力量、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有效性、以及积极性对文化产生的作用不同,它们对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和作用就不相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是这样,它的发展和进步必然有许多不同因素相互作用并且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是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反映。其中,物质的、经济因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动力因素,其他的各方面的因素的相互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综合性因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背景下提出的战略性文化建设思想。“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很大的危险。”[1]“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道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新问题、新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4]文化自信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来的。“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物质的决定性的动力因素和非物质的综合性动力因素不是一种固定的或者抽象的对立,二者完全是辩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也是这样,它必然反过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必须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产生了很多文化发展新的动力因素,它们对文化的进步产生了并持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的影响,如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猜你喜欢

动力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阳光动力
动力船
动力的源泉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最佳动力奖 名爵MG3SW
把美好的想像转化为动力 等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