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TA年终总决赛 深圳故事

2019-12-06莫小隽

新体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总决赛奖金网球

莫小隽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2019年深秋,深圳这座见证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城市举办了WTA年终总决赛,将中国职业网球赛事的热度推向一个新高度。

这是一届抢钱大赛,总奖金高达1400万美元,堪称网球史上奖金最高的赛事,1400万美元,是上届在新加坡举办的总决赛奖金总额的两倍有余,换算成人民币,是上亿元。

提升中国网球文化

深圳大方出手,一掷千金,让总决赛的单打奖金刷新史上纪录。如果一路得胜,最后带走的奖金数是472万美元,四大满贯中奖金最多的美网冠军奖金上涨后,仅有385万美元,而男子的ATP总决赛冠军奖金只有区区271万美元。

真是一张支票,一场波澜。世界网坛30年后再次聚焦深圳。一时间,巨额支票把中国网球再次推上了焦点。有人羡慕,就有人抱怨。《纽约时报》牵头一些西方媒体颇有微词,这么高奖金的赛事落户中国达十年之久,对其他渴望举办但财力不足的城市而言,有些“不厚道”。

不管西方媒体怎么不爽,但WTA很爽,能来到深圳的球员很爽。不管奔着冠军,还是冲着钱来这里,都是干劲十足。错过冠军,也错过472万美元巨奖的女将斯维托丽娜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达了来深圳参赛的自豪:“深圳创造了网球历史上最高奖金的赛事,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希望我们在未来成就更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女选手为同工同酬摇旗呐喊。如今的深圳,能来参赛的女选手自豪而骄傲。

有人发问,举办奖金如此之高的赛事,对中国网球有什么实际意义?除了让世界觉得真有钱之外,还能带来什么?至少,这项高规格赛事落户中国,本身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效应所致。WTA总决赛和深圳的十年之约,对中国耕耘网球文化,绝对有推动意义。

一口吃不吃胖子,一年也养不成参天大树。文化需要多年培养、孕育和栽培,需要耐心,慢慢来,才能让中国的网球文化具有底蕴。都说美国网球文化深远而有内涵,那是他们经历几十年深耕细作才有的繁花似锦。

深圳市弘金地体育产业有限公司作为年终总决赛运营方,一直走在推动中国网球文化的前列,首席执行官刘丰宁说:“深圳有上百万的网球人口,有优质的群众体育运动基础,还有连续成功举办ATP和WTA赛事的经验,毫不夸张地说,网球已融入深圳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十年相约,深圳将用热情、创新、行动力开拓WTA年终总决赛的全新未来。”

流光溢彩的总决赛欢迎晚宴,多屏联动实现视觉特效的开幕式,高科技冰屏承载光影狮子追逐的景象,逼真的裸眼3D技术带观众穿越时空隧道,通过网球这个小小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向世界展示出深圳科技之城的无限魅力,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远绵长。

第一年和WTA相约,让深圳把亚洲最前沿的科技、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等带给球员、球迷和全球媒体,让大家在深圳WTA年终总决赛拥有独特的参赛、观赛和报道体验,也让全世界借此认识深圳、了解深圳,从而将深圳打造成一座名副其实的网球之城。

可以预见,WTA总决赛这张属于深圳的体育名片会变得更加耀眼瞩目。

从雅典奥运会李婷、孙甜甜以黑马姿态夺冠开始,中国网球经历了从拓荒到如今的繁华。大量职业赛事落户中国,网球热度持续升温。随着网球基础设施和培训机构与日俱增,网球运动人口基数迅速扩大,中国网球全方位进步。

引导中国球员不断向上

进步有目共睹,但最让中国球迷关心的问题是中国选手什么时候才能在自己的主场,在年终总决赛上有所斩获。这个盼望在情理之中,毕竟,花了这么多钱,谁都不希望一年年总是“我们搭台,别人唱戏”。今年的总决赛,中国只有张帅和徐一幡两名双打选手。备受期待的王蔷没能出现在她非常向往的城市里,算是中国网球的遗憾。

带着上个亚洲赛季一连串的高光表现,王蔷大胆喊出“冲击深圳WTA总决赛席位”的豪言。在纽约,她以横扫世界第二巴蒂的神勇表现,第一次来到大满贯八强,她的即时排名一度进入过TOP10,让很多人看到了她进军深圳的希望。

然后,剧情急转直下。回到亚洲,王蔷背上了无形的包袱,开始输球,开始郁闷,开始沉默,直到从深圳总决赛的名单中消失,为2019年画上了并不圆满的句号。

王蔷是当下最有实力的中国女网选手,没能出现在第一年的深圳总决赛固然可惜。但山高路远,来日方长,她才27岁,还有时间,还有机会,还有希望。李娜就是29岁时圆梦罗兰·加洛斯,给中国网球描绘了一幅之前从未想象过的美好蓝图。

梦还是要有的。李娜、郑洁相继退役之后,中国女将虽然还没有创造比肩前辈的成就,但现在的王蔷、张帅以及过去一年一直在进步的王雅繁、郑赛赛、王曦雨等,用各自的坚持和执着,找寻着中国女网的下一个骄傲时刻。

今年出现在美网的中国选手多达13人,其中有6人打入正赛,阵容规模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如今的中国网球整体实力并未因李娜和郑洁这两位在大满贯上有所突破的佼佼者退役而削弱,只是她们的爆发还需时日。她们的渴望和斗志毋庸置疑。

还有十年,人们等待着王蔷和张帅卷土重来,等待着中国网球在自己的赛场上,创造下一个属于自己的骄傲时刻。

扶持青少年培训继续深耕

郑洁担任WTA总决赛的传奇大使以及明日之星的导师,在今年的深圳总决赛期间,成了一位十足的大忙人。她和刚当了妈妈的辛吉斯出现在多场网球进校园活动中,跟代表未来中国网球希望的孩子们交流互动,甚至挥起球拍跟他们对打,给他们喂球。

虽然很累,可郑洁乐在其中。能为中国网球的未来做一点事,她和丈夫张宇真是倾尽全力。“郑洁杯”是以青少年网球运动为主的赛事,郑洁国际网球俱乐部落户的地点也是深圳。

郑洁和深圳的缘分可谓不浅。心系中国网球的未来,是她这些年来始终没有变的一份情怀。她希望能借助举办总决赛之机,给中国选手提供更多的机會,借此来刺激中国选手不断向上的雄心,也希望这些花大力气办的比赛能真正提升中国网球青少年的基础。毕竟,他们才是未来。

其实,郑洁深耕青少年网球运动已近十年。在这些年的亲力亲为中,她发现现在的孩子跟她们那一代比缺少拼劲,缺少必胜的决心。急功近利是最不可取的,拔苗助长毁掉的恐怕是一代人。

郑洁曾直言,一些在青少年时容易成功的打法换到成人网球世界里未必还有效果。这要求教练从长计议,“不少地方队为了能在球员的青少年时期出成绩,采用了短视的做法,但球员定型后想改变技术,非常痛苦。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好苗子被埋没了,令人痛惜”。

深圳和总决赛的十年之约,足够让人们等待下一批希望之星走上这个星光熠熠的舞台,挥动她们的球拍,继续创造中国网球的未来。但要实现这个夙愿,青少年网球培训就不得马虎,不得糊弄。只有一头扎进青少年培训的汪洋大海中,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夯实中国网球向上的根基。当下有一个现象,高水平教练不愿下沉培养青少年选手,原因之一是精心培养的好苗子很可能被别的省队挖走,利益没有保障。

中国网球存在的顽疾仍有不少。只有一个个去解决,才能让更多的年轻选手通过中国举办的这么多赛事真正打出来,崭露头角,在网坛拥有一席之地,让孙甜甜、李婷、李娜和郑洁创造的十年黄金时代不断档。

猜你喜欢

总决赛奖金网球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超级殚跳
在家自编自导NBA总决赛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