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独立叫向父母“借钱”上大学
2019-12-06胡欣红
胡欣红
近日,“0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一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据曾健宇同学介绍,他在暑期通过做家教挣了3000元,其中一部分用来交了学杂费,剩下的是找父母“借”的。目前,他每月的生活费为1700元。此前,父亲跟他说过,“你18岁以后的钱都是向我借的,以后都要还的”。曾健宇表示,他以后会逐步将钱还给父母。
就在几天前,一位大一女生向父母索要每月4500元生活费的事情,引爆了舆情。公众之所以近乎一边倒地对其进行指责批评,除了她“要价”过高之外,更在于其“理所当然”的态度。相比之下,曾健宇就是一股“清流”,令人眼前为之一亮。不少网友对这种方式表示强烈支持,认为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但是,也有网友认为,上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不应该急着挣钱。这样做可能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这样的担忧完全没必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何况,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懂事的孩子一般更会学习,尤其对于优秀的人来说,可以做到赚钱学习两不误。相反很多视父母供养为天经地义的大学生,坐拥大把时间,不仅没有好好学习,反而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虚度青春。现实中,这样的“巨婴”并不鲜见,有的甚至最后连毕业都成了问题,令人揪心。“借钱”上大学,尽可能学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疑是治疗“巨婴症”的有效方式。
事实上,“借钱”上大学之类的事情,在有些国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有的利用课余时间到餐馆端盘子,有的向银行申请相关贷款,甚至有些出身于精英阶层的孩子,也要毕业多年后才能还清助学贷款。
由于国情的不同,我们不可能照搬国外家长的“狠心”做法,更没必要指责那些主动“供养”孩子的家长,但其精神无疑值得借鉴。换言之,肯定和鼓励“借钱”上大学,并不在于孩子以后真的能还多少,也不在于孩子能利用课余时间兼职赚多少钱,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自主能力,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孩子总归是要迈入社会的,该放手时应该尽早放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自《錢江晚报》
请在此处给出为何“这样的担忧完全没必要”的理由,不超过200字
请结合前文的内容,为这篇时评加上一个结尾,不超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