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主流媒体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报道分析
2019-12-06余婧
余婧
巴西是我国在拉丁美洲最大的贸易伙伴,随着两国交往日益密切,巴西主流媒体对我国的报道不断增多,但受西方媒体影响,误解与歪曲时有发生。如何促使巴西媒体真实、客观地报道中国,打造积极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是我们应该迫切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举措,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巴西媒体如何报道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以下简称“新思想”)?该思想在巴西的传播现状和传播效果如何?围绕这一问题,笔者选取《圣保罗州报》(以下简称“州报”)、《圣保罗页报》(以下简称“页报”)和《环球报》这三家巴西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选取“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新发展理念/开放型经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新型大国关系/和平发展/文明互鉴”“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严治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强军战略”等十组关键词,对三家报纸在2012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的相关报道进行搜索。在此过程中,笔者考虑到中葡文的表达差异,为某些词条列举了多种译法,意在尽可能全面地收集相关报道。通过对报道数量、议题分布、时间分布、报道倾向性和报道内容等维度进行统计和分析,本文力求回答以下问题:1.巴西主流媒体对新思想的报道频率如何?2.最关注的议题是哪些?3.报道倾向性如何?4.构建了一个怎样的中国国家形象?
二、三大报对新思想报道的总体呈现
1.报道数量
统计时间段内,三家报纸对新思想的报道数量总计 229篇。其中,《州报》92篇,《页报》80篇,《环球报》57篇。从时间分布来看,报道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2016年三大报的报道量均明显下降,且又都在2017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并达到峰值(见图1)。
据笔者观察,上述三家报纸每天都有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报道,《页报》平均每天有超过5篇的报道与中国相关,而《环球报》官网将“中国”列为一个专题页面。相比之下,三大报对新思想的报道频率较低,平均仅为每天0.1篇。
2.议题分布
从议题分布看,在总共229篇报道中,十大议题中报道数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从严治党”(97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5篇)和“一带一路”(34篇),占全部报道的比例分别为42%、15%、15%。此外,“中国梦”(25篇)和“新型大国关系/和平发展/文明互鉴”(22篇)也引起了一定关注,报道比例分别为11%和10%。而三大报对“新发展理念/开放型经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10篇)、“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3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强军战略”(3篇)的报道较少,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报道数量为零。
3.报道倾向
本文对229篇报道的倾向性逐一进行分析,得到正面报道12篇,中立报道157篇,负面报道60篇,占全部报道的比例分别为5%、69%、26%。可见积极全面、中立客观的报道要比消极片面的报道多(见图2)。
虽然三家报纸均以中立报道为主,但《环球报》的报道更为客观,中立报道的占比达到84%,明显高于另外两家报纸,而《页报》和《州报》负面报道的占比均达到30%。
三、三大主要议题的报道分析
如前文所述,巴西主流媒体关注度最高的三大议题为“从严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一带一路”。以下将从报道数量、报道倾向性和报道内容等几个方面对这三大议题的报道情况进行分析。
1.“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彻底的反腐行动,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由于巴西饱受腐败问题的困扰,其媒体对该议题也格外关注。2014至2015年中国反腐斗争的决心、力度和成效前所未有。受此影响,2014、2015年也是巴西媒体对该议题报道最多的年份,在此期间发表的“从严治党”报道占到了该议题报道总量的2/3。而随着反腐这一话题热度的下降,2016-2018年,该议题的报道量逐年减少。
从报道倾向性看,三大报对“从严治党”的中立报道占比最多(82%),其次是负面报道(18%),正面报道为零。其中,《环球报》的负面报道最少(6%),《页报》的负面报道较多(29%)。在《页报》的9篇负面报道中,有5篇出自该报派驻北京的某位记者,其报道掺杂了大量个人观点和不实信息。从负面报道的时间分布来看,2014年共有7篇负面报道,其他年份均为2篇。
从报道内容上看,首先,大量报道强调中国政府的对内政策主要是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报道主题明确,有效宣传了“从严治党”这一思想。其次,三大报对该议题的报道内容丰富、角度多样。除了关注贪腐官员的追捕、调查、审理、判决等常规内容以外,也不乏对其他相关话题的报道。例如,在政策传播方面,虽然没有详细解读“八项规定”“六个不准”等政策性文件,但对部分具体内容进行了报道,其中《州报》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中国公务接待新规定;①《环球报》的一篇文章关注了中国军队清房、清车行动,特别强调了遏制铺张浪费和奢侈享乐之风是此次反腐行动的目标之一;②此外,另有报道详细介绍了央视制作播出的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③以及人民网推出的反腐主题网络游戏“打贪官”。④最后,巴西对中国反腐的部分报道呈现娱乐化倾向,不少文章以挖掘政治八卦为目的,聚焦贪腐官员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以大量小道消息、花边新闻为依据,背离了“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原则,使读者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信息。
在词汇使用方面,多数报道用词中立、客观,“打击腐败”“反腐行动”是高频词汇。少数报道选择了某些具有主观情绪的词汇,例如“反腐战争/战役”,但报道内容仍以中性为主。极个别报道使用了“苏联肃反运动”这类负面词汇进行不恰当比喻。值得一提的是,习主席提出的“拍苍蝇、打老虎”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也被巴西媒体广泛引用,传递出中国政府对腐败现象零容忍的态度,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少量报道肆意揣测评价党中央反腐的动机、手段及目的,谴责中国有选择性反腐,同时在涉及宗教、人权、言论自由等问题时观点偏激,显示出片面化和表面化特点。笔者认为,由于中巴两国在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巴西媒体惯以西方视角看待中国、以西方标准评判中国,未能对中国“法治国家建设”做出客观理性的评价。
巴西媒体对反腐的密切关注可归因于以下两方面:一是近年来巴西自身深受腐败问题的困扰。2016年曾经广受拥戴的前总统卢拉被指控涉嫌巴西石油贪腐案;时任总统罗塞夫也被检举干预该案件的调查,最终被弹劾下台。二是回溯历史,巴西1985年才推翻长达21年的军政府独裁统治,开始民主化进程。所以,巴西媒体对中国石油和军队两大领域的反腐新闻格外关注。《州报》的一篇专栏文章还对中国反腐行动进行了整体评述,并借此反思巴西政府对待贪腐的态度,指出了巴西长期存在的“有罪不罚”的现象。⑤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含义,目前,这一思想作为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托,受到巴西媒体关注。
统计时间段内,三大报共发布了35篇与该词条相关的报道。其中,2012年7篇,此后逐年递减;在2014至2016年间,关注度趋近于零;2017年再度升温,全年报道量达到16篇,2018年再次回到低位。显然,这与我国每五年召开一次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有关。所以,在2012年的十八大和2017年的十九大前后,该话题的报道量均上升至高位。
从报道倾向性分析,三大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报道中,中立报道占比最多(57%),其次是负面报道(37%),正面报道占比最少(6%)。针对该议题的报道中,有近四成的文章都持负面观点,高于其他议题。在13篇负面报道中,一些出自巴西驻华记者之手,另一些转载自《华盛顿邮报》、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法新社等国际影响力较大的报纸或通讯社。正面报道共2篇,一篇是时任中国驻巴西大使李金章用葡语撰写的《开启中巴关系新纪元》,⑥被《州报》采用,另一篇出自《页报》的一位专栏作家。
从报道内容来看,首先,2012至2013年,对该议题的报道多以第十八届中央领导班子上任为新闻背景。而2017年的报道大多集中在10月,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前后。其次,大部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报道是嵌入式的,报道切入点常与其他話题相结合,几乎没有对该议题的专题报道。共同报道的主题包括“中国梦”、政治改革、国防、经济、教育等。最后,从报道立场看,对该词条的负面报道中充斥着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和固有偏见,特别是对所谓威权主义、集体主义的不认同,以及对中国人权、民主、言论自由的质疑。巴西个别报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单定义为“左派的政治行话”“宣传口号”或“维护权力垄断的标签”,而忽略了这一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正面报道中,李金章大使在其署名文章中详细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方针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他表示中巴两国应相互尊重,增进了解,共同迎接多领域合作的新契机。⑦在另外一篇正面报道中,巴西专栏作家指出,近十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增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红利,值得巴西学习和借鉴。⑧
3.“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当前中国最重要的对外政策,受到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虽然拉丁美洲起初不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地区,但该倡议的提出和发展还是获得了巴西媒体一定程度上的关注。该倡议在2013年首次被提出,但2013至2014年,三大报对该议题的报道数量为零。巴西媒体对该倡议的报道主要集中在2015年5月(6篇)和2017年5月(21篇)。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有了实质性的推进,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巴西媒体开始关注这一议题。同年5月,李克强总理出访巴西,也引发了巴西媒体对“一带一路”的热议。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随之,巴西媒体对该议题的报道量达到顶峰。
在对“一带一路”的报道中,中立报道占比最高(62%),负面报道次之(23%),正面报道最少(15%)。其中,《环球报》的报道大部分客观、中立,没有负面报道。在全部5篇正面报道中,2篇出自时任中国驻巴大使李金章,分别被《州报》和《环球报》采用,其余3篇均为巴西专栏作家撰写的分析文章。负面报道中,既有来自驻京记者的报道,也有引用国外媒体的文章。
分析报道内容可以发现,总体来看,巴西媒体对该议题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概念的由来、具体工程项目、注资金额,以及对“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报道等方面,而对其“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精神的解读比较片面、肤浅。该倡议被简单定性为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经济扩张的举措,被认为是中国地缘战略的工具。《页报》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试图重建地区政治、经济秩序;⑨《环球报》持相似观点,认为中国意图“动摇”世界经济秩序;⑩《州报》则在一篇报道中称,“一带一路”的目标是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欧亚经济带,与以美国为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形成抗衡。11
巴西媒体对“一带一路”的积极评价大多集中在2016年以前。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西,部分巴西专家对两国关系的深化表达了美好的愿景。例如,《页报》的一篇文章指出,“一带一路”(注:原文译为“新丝绸之路”)将给南大西洋地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巴西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12《州报》的一篇文章评论该倡议“将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贡献,‘一带一路战略除了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还将使中国更好地利用国内外的市场和资源,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13
另一方面,巴西媒體对“一带一路”的报道一直伴有负面声音。特别是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后,三大报对“一带一路”的负面评价明显增加。首先,部分报道将该倡议定义为“野心勃勃的地缘政治计划”,不恰当地将其比喻为“和平年代的马歇尔计划”,而忽略了两者在实施意图、具体内容、合作模式、参与国构成等方面存在的根本不同。其次,个别报道对“中国威胁论”大肆渲染,表现出对中国崛起的顾虑和防范,对“一带一路”所提倡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充满疑虑和不信任。“霸权”“野心”“扩张主义”等带有负面色彩的词汇时有出现。最后,个别报道中存在“一带一路”名词错译的现象,可见部分巴西媒体对该倡议缺乏基本认知。
四、结论与思考
分析发现,相较于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巴西主流媒体对新思想的关注度不高,主要集中在“从严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一带一路”几个议题,总体来看正面和中立的报道多于负面报道。一方面,在巴西媒体眼中,中国是一个发展迅猛的大国,其发展模式值得巴西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巴西媒体也展示出对中国快速发展的担忧与防范,以及在某些冲突话题上的不认同。此外,三大报原创文章较少,无论是事实性报道还是评论性文章,都大量引自国际影响力较大的欧美新闻媒体,为数不多的原创文章主要由巴西报纸的驻华记者或专栏作家撰写,往往掺杂个人情感,有失公允。
基于上述发现,笔者认为,巴西媒体对新思想的认知还亟待提高,我国在该类议题的对巴传播策略方面也尚有可以提升的空间。首先,我国应积极推进两国媒体间的合作,打造中巴媒体合作平台。一方面,随着新媒体的日益普及,中方可以借助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加强宣传力度。另一方面,中方可以组织专门针对巴西媒体从业者的培训,或通过多方位良性互动,进行知识分享,加深彼此了解,消除误解。特别是应加强与驻华记者的沟通与联络,减少这一群体对中国的偏见。其次,在对外政治话语体系的构建上,当某个概念刚刚被提出时,应积极动员高校、媒体机构或研究机构的葡语人才对词条进行准确翻译,用对象国民众熟悉的表达方式对词条进行详细、全面的解读,争取尽快完成新话题知晓度的提升,之后再进一步追求认同度的提升。最后,我国学界应加强巴西媒体研究,包括受众特点研究和中国在巴西的国家形象研究。在了解世界的同时,也要了解世界如何看待我们。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G20峰会国家对外传播理念与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6ZDA216)
「注释」
①“China veta ninho de andorinha e barbatana de tubar?o em banquete”, O Estado de S. Paulo, 2013-12-09, https://economia.estadao.com.br/blogs/radareconomico/china-veta-sopa-de-barbatana-de-tubarao-e-ninho-de-andorinhaem-banquete/.
②“Exército da China realiza despejos em iniciativa anticorrup??o”, O Globo, 2014-02-15, http://g1.globo.com/mundo/noticia/2014/02/exercito-da-chinarealiza-despejos-em-iniciativa-anticorrupcao.html.
③“China transforma combate à corrup??o em reality show”, Estado de S. Paulo, 2016-10-24, https://internacional.estadao.com.br/blogs/radar-global/ china-transforma-combate-a-corrupcao-em-reality-show/.
④“Jornal chinês publica jogo em que leitores ca?am políticos corruptos”, O Globo, 2014-01-09, http://g1.globo.com/planeta-bizarro/noticia/2014/01/jornalchines-publica-jogo-em-que-leitores-cacam-politicos-corruptos.html.
⑤“Combate à corrup??o”, O Estado de S. Paulo, 2014-11-25, https://opiniao. estadao.com.br/noticias/geral,combate-a-corrupcao-imp-,1597636.
⑥“Levar as rela??es sino-brasileiras a uma nova era”, O Estado de S. Paulo, 2017-10-30, https://internacional.estadao.com.br/noticias/geral,levar-asrelacoes-sino-brasileiras-a-uma-nova-era,70002066063.
⑦“Levar as rela??es sino-brasileiras a uma nova era”, O Estado de S. Paulo, 2017-10-30, https://internacional.estadao.com.br/noticias/geral,levar-asrelacoes-sino-brasileiras-a-uma-nova-era,7000206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