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民田间学校缩短教育培训一公里
2019-12-06
为缩短农民教育培训“一公里”,真正实现贴近农民、服务农民、就近农民的教育培训,省校以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管理和使用为抓手,全面建设布局,初步形成了全产业全覆盖的格局。河南省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发展,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发挥农民田间学校作用
一是“田间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在田间学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将田间学校的实训和培训内容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实训效果。二是“田间学校+中专班教学”。 开展理论性教育和实践性教学,增强学习的现场感,实现“理论培训—实践验证—再理论提升—再实践发现”的螺旋上升循环教学模式。三是“田间学校+科技推广”。 通过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实现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打造田间学校科技转化平台作用,实现科技与生产的优化配置。四是“田间学校+产业培训”。 根据“产学结合,服务产业”的原则,选择专业突出的优秀田间学校,将田间学校实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以技术促发展,以发展促产业。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在技术集成、装备集成、人才集成、信息集成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使之真正成为教学的集中点、技术的推广站、实训的试验场和致富的孵化地。
二、创新农民田间学校的教学培训形式
一是“课堂+田间”的培训形式。在利用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过程中,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采用“课堂+田间”的培训形式,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受训农民达到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双提高。二是“课堂+田间+科技书屋”的培训形式。在“课堂+田间”培训的基础上增加“科技书屋”,为学员自学提供场地和书籍,引导和鼓励农民学员经常到科技书屋自学,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使学员受益终生。三是“在线教育”的培训形式。在农民田间学校的教学培训中引入“在线教育”的培训形式,大力推广农广通,作为辅助教学及后续服务的手段,提高教育培训效率。 四是“参观考察”的培训形式。包括组织农民田间学校的学员到外地去参观考察和农民田间学校接待外地学员到本校参观考察,使学员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五是“学员互相指导”的培训形式。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学员的作用,广泛交流经验,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也可组织农民田间学校学员成立民间协会或组织,发挥合作互助作用。
三、创新农民田间学校教学培训方法
一是订单教学培训法。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前开展需求调研,了解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要求需求、农民自身发展需求或是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用工需求等,设置课程进行教学培训。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培训方法,即田间培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校设立在田间地头,室内讲理论,出门进田间,随时可实践。三是以农民为中心,农民与培训者相结合的教学培训方法。开展参与式、互动式教学, 改变以往教师唱“独角戏”的老方法,实行教师走出讲台,来到学员中间,充当主持人角色,调动每个学员的积极性,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插入游戏,文艺节目表演,插播科教片,问题抢答奖励等项目,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与老师同起同坐,零距离交流,寓教于乐,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过程中充满了欢乐、友好、竞争、提高的气氛。四是定期授课与不定期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培训方法,提供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支撑。建立专家授课、农广校教师不定期辅导与农业技术人跟踪服务的三级贯通的师资链条。在农民田间学校教学中,聘请当地著名的农业专家,长期担任小麦生产、各种当地主导优势作物生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安全使用等课程的理论教学。教师根据不同作物的关键时期不定期跟踪辅导,结合农业技术人员包村入户机制。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给予技术指导与服务,能够提高农民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效率,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是传统课堂与新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培训方法。采取固定课堂+农广通+微信服务群三个平台相结合,根据不同作物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并根据作物生长周期跟踪服务。尤其在重要农时季节,通过每2周左右举办的一次“农民学习日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建立试验示范田、农民专题讨论等,让学员参与田间观察、实际操作和互相交流,使他们能够很好地掌握各种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受训学员下载应用“农广通 ”,把“最实用的专家”请进门。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微信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按照课程安排随时随地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员。六是田间学校与扶贫攻坚相结合的教学培训方法。以种养基地为平台,动员贫困农户抱团组建专业合作社,由农民田间学校提供技术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向专业合作社渗透,引导专业合作社向龙头企业靠拢,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田间学校+贫困农户”的农业生产体系和技术培训服务体系。在每个生产基地建立田间学校,按照龙头企业所需产品的要求,对贫困农户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四、创新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机制
以农广校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基层农广校为依托,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点,以创新工作机制为抓手,按照区域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公司化运行、集团化发展的思路,发挥农民田间学校作用,打造田间学校品牌,促进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提升。
农民田间学校是农民教育培训平台的有益补充,各级农广校要为其提供政策信息咨询、培训业务指导,对承担教育培训任务完成好的农民田间学校优先向有关部门推介推荐。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发展目标。一是近期目标。鼓励引导农民田间学校按地域、产业等,遵循自愿和市场经济规律原则,通过入股、技术合作等方式成立农民田间学校联盟,并在县市联盟基础上成立省农民田间学校联盟。探索省农民田间学校联盟实体化、市场化、独立化运作模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019年,省农民田间学校联盟完成实体化注册,启动实施市场化进程,组团参加全国新型职业农民發展论坛,发挥联盟合力,展示联盟形象。二是中期目标。省农民田间学校联盟发挥龙头作用,按照合作共享、抱团发展原则,支持各地农民田间学校培育条件能力提升,2020年前建成设施先进、标识统一、工作规范、运转高效的河南省农民田间学校联盟运行平台,市场化运作取得较大进展。三是远期目标。对应省市县三级农广校建制专门机构,2022年前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农民田间学校联盟,融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互动机制更加有效,参与完成能力显著提升,市场化运作实现常态化。
五、创新农民田间学校作用发挥
积极引导农民田间学校融入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向农民聚焦、向产业链聚焦、向专业村聚焦、向脱贫带贫聚焦,实现在产业中培养人,在培养人中发展产业。一是志智双扶增强信心。各地农民田间学校在农广校的组织指导下,将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导入培训内容和培训课程,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惠农政策教育,帮助树立斗志和勇气,增强“先动手、后伸手、脱贫靠双手”的自力更生意识,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拔除思想“穷根”。二是机制联结助推创业。产业扶贫是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策,产业扶贫硬仗被列为河南打赢脱贫攻坚战四场硬仗之一。在大部分贫困户看来,创建一份属于自己的产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事,但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的引导和带动,涌现出了一大批拥有自己产业的脱贫户。三是围绕产业精准服务。发挥农民田间学校资源比较优势,围绕产业开展精准服务。组织农广校教师成立脱贫攻坚特色产业专家服务团,长年活跃田间地头,送智面对面,送技手把手。实施“冬培训、春育苗、夏指导、秋促销”的“全天候”指导服务计划,为贫困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四是融通资金纾解难题。农民田间学校针对贫困户想创业但缺乏资金的难题,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融资渠道,积极与财政、金融等部门沟通联系,克服各种困难,协调小额贷款或提供启动资金,帮助农户发展生产。五是支部共建打造阵地。支持有条件的农民田间学校建立基层党组织,或与有产业对接联系的专业村、产业村的基层党组织共建党的建设阵地,在发挥技术先导作用的基础上,把农民田间学校打造成为与农民和贫困群众沟通联络的重要平台,连接党心民意的重要纽带。
农广校体系服务的对象是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农民田间学校把农广校的体系网络向农村延伸,发挥贴近农民、接近农民和服务农民的优势,让农民的学习实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农广校体系优势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
(一)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实现全区域、全产业覆盖,为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了全方位的实训平台。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河南省农民田间学校已经被打造成为可供各专业、各区域的学员实训、实验的重要平台。利用这一平台与实训、实习和培训的内容相结合,提高了学员学习的实际效果。据统计,河南省1577所农民田间学校承担过实训任务的有468所,占比为29.7%,覆盖了种植、养殖、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产业。
(二)优秀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河南省农民田间学校的整体发展。
一批优秀农民田间学校的建立,为相对落后地域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树立了标杆和榜样,引领并促进了河南省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从2016年开始至2019年6月,我们先后8次组织河南省农民田间学校相互参观学习交流,随之优秀农民田间学校的数量也逐年增多,数量占比由原来的1.3%,增长为目前的2.0%。今年5月,夏邑县永震农业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培训暨农民教育培训现场会观摩点,洛阳明拓农业农民田间学校和农丰科技农业农民田间学校做为河南省校长工作会议观摩点,分别向为全国和河南省与会代表做了展示和交流。
(三)农民田间学校已经成为各类教学培训班教学的重要实践基地。
教学班的理论性教育与利用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有机结合,有效增强了学习的现场感,实现了“理论培训—实践验证—再理论提升—再实践发现”的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河南省农广校的各类教学班的实践课程均可在当地的农民田间学校完成。河南省农民田间学校开展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有420所,占26.6%,开展过冬春大培训的370所,占23.5%,分担培训任务数超过了总任务数的66%。承担过实训任务的有468所,占29.7%;开展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有420所,占26.6%,开展过冬春大培训的370所,占23.5%,农民田间学校的作用日趋明显,影响力逐渐增强
(四)农民田间学校承接省级农民教育培训任务,有效分解了河南省农民培育工作任务。
选择专业突出的优秀农民田间学校承担省级农民培育任务,将田间学校实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以技术促发展,以发展促产业,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在技术集成、裝备集成、人才集成、信息集成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使之真正成为教学的集中点、技术的推广站、实训的试验场和致富的孵化地。2018年,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焦作鑫合农业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承担200人,洛阳明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承担100人,洛阳农丰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承担100人等,提振了农民田间学校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