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2019-12-06叶秀梅

求知导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生活素材挖掘初中物理

摘 要:物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在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物理现象,也可以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初中物理作为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但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充分。主要原因还是物理知识较为抽象,而借助生活素材的挖掘和应用可使其具体化,这是文章研究的核心。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素材;挖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4-0090-02

一、初中物理课堂生活素材的挖掘与应用价值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实困境,迫切需要依靠教学改革创新来处理好摆在眼前的问题。生活素材的使用和挖掘,为物理知识的解读提供了新思路。生活素材的挖掘和应用,目前已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得以实践。从现有资料和实践结果分析,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知识丰富化

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物理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以教学安排为主,以教材为核心。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验教学,都是根据教材安排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丰富性并不看好,内容单薄,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生活化素材的挖掘和应用,带来了更多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丰富和补充了课本中的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实现物理知识丰富化[1]。

2.物理知识生动化

物理知识内容相对枯燥,对初中学生而言,学习物理是一项“头疼”的任务。究其原因,主要是物理知识会涉及一些固定的公式内容,计算起来较为困难,过程枯燥。从初中生身心特征来看,个性特征鲜明,单纯的物理教学模式很难调动这一群体的积极性。生活化素材的挖掘与应用,让物理知识体系得到拓宽,内容更生动,消除了学生与物理学科之间的最后一层隔阂[2]。

3.物理知识具体化

物理知识本身就是抽象的,一些物理现象如果单单解释书本当中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即对知识的理解出现困难,认为物理学科难学,知识点难以掌握。生活素材的挖掘与应用,将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生活化”,势必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了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4.物理知识简单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充满困惑。一方面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生搬硬套的模式导致物理教学面临困难,物理教学效果迟迟得不到提升。另一方面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认为知识点抽象,难以整合。物理知识的难点需要借助生活素材的挖掘和开发,实现物理知识的简单化。

二、初中物理课堂生活素材的挖掘与应用实践策略

1.“用的”生活素材挖掘与应用

将单薄的知识点丰富化,是学生拓宽视野的重要方式,也能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初中物理中涉及的知识点多是生活中就能够接触到的内容。如在“声现象”一课当中,在声音的传播时,就可以利用家中的“纸杯”制作成“土电话”,具体方法是准备好两个纸杯,一个细绳,在杯子底部分别打一个洞,然后用绳子连接,拉直进行通话。最终以这样的方式,传递物理知识,即“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知识点。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知识点的传授,动手实操的方式和生活中的现有素材,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知识也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用的”生活素材合理运用对物理知识的深化具有积极意义。

2.“吃的”生活素材挖掘与应用

初中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保持较高的热情,教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分析,无疑是锦上添花,实现了传统枯燥问题的具体化,引人深思。既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最终去消化物理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吃的”生活素材可以用作学习所需。如准备好一枚鸡蛋,用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鸡蛋去壳,将熟鸡蛋塞进瓶口之中,并让放在瓶子当中的酒精棉燃烧,鸡蛋会从瓶口掉入瓶子当中。学生对这一现象都十分惊奇,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完成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鸡蛋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利用鸡蛋开展物理实验,传递物理知识,效果显著。

3.“玩的”生活素材挖掘与应用

初中生虽然已经告别了玩玩具的时期,但一些儿时的玩具作为教学素材,依旧能够发挥出作用。同样,一些玩具当中具有诸多的物理知识点,分析其中之原理,能够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基础。以玩具“不倒翁”为例,虽然拥有笨重的身体,但却不倒,这就是一种物理现象。就不倒翁的玩具原理,能够传授有关平衡方面的相关知识点,通过猜想、假设、思考和验证,最终将教学目标具体实现。由此可见,对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学生在理解过程中较为困难,但如果将玩具作为教授知识点的工具和素材,势必实现对知识的简化,将学生吸引其中,探究儿时玩具的奥秘,掌握其中的物理知识点。

4.“做的”生活素材挖掘与应用

物理教学可贴近生活情境创设,这样对学生强化对内容的感知作用显著。“做的”即通过动手制作教学实验素材,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教师则需要发挥出自己的动手制作能力。如在“杠杆的平衡条件”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动手制作大小不同的狗狗造型,通过小型的跷跷板,用来展示这一物理现象。学生一看到教师制作的内容,势必会激起自己的探究欲望,主动地投身其中,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最终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大小狗狗玩具在跷跷板当中的平衡关系,得出平衡条件与压力和距离都有关系,锻炼自身的知识总结能力。

5.“丢的”生活素材挖掘与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随手丢弃的垃圾内容也可以成为物理实验中的主要工具。将这些废弃的素材作为教学工具,必将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感受。如在初中物理“摩擦力”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容积为2.5L的饮料瓶,并在其中装满水,然后拧紧瓶盖,一名力气小的女生可以轻易将它举起来。而后又将瓶子的表面涂抹上洗涤剂,请一名力气较大的男生,发现很难举起。这样的强烈对比,使得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明显提升,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

总之,初中阶段学习物理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去开阔眼界,揭示物理世界的奥秘。但摆在初中物理教学面前的问题则是学生的知识理解不充分,教学存在难题。生活素材的挖掘与应用,必将解决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的难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段奮前.挖掘生活素材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6):142.

[2]张良峰.浅析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7(18).

作者简介:叶秀梅(1970—),女,山东商河人,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生活素材挖掘初中物理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