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我们读焦裕禄……

2019-12-06周旭荣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兰考焦裕禄县委书记

周旭荣

在中国,你若问一个人,他所在县的县委书记姓甚名谁,他也许不甚了了;但你若问起曾经的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个半个世纪以前就去世的中年男人,一个在兰考县只任职了475天的县委书记,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县委书记焦裕禄”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或者,更直接明了地问:今天,我们为什么读焦裕禄?怎样读焦裕禄?

一、我们为什么读焦裕禄

毋庸置疑,作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基层干部,焦裕禄是一个传奇;作为记录讴歌焦裕禄感人故事和崇高精神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是一篇红色经典。此文是一部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顽强生存的伟大史诗,反映了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也是当下党员干部获取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

当今社会,面临复杂的意识形态与巨大的生活压力,青年人如何抗击外界干扰,拒绝形形色色的诱惑,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通过阅读经典,可以使人得启发,受激励,调心态,化解内心矛盾,塑造健全人格。

要真正走进这篇红色经典,我们需要对文本的文字与内涵进行有深度、多维度的解读。

以下是一些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带入的思考:

1.文章为什么从兰考的沙、涝、碱 “三害”写起?灾害以前的兰考是什么样的?(思路:兰考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定的历史因素)

2.焦裕禄以及他的继任者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可为什么50多年过去了,兰考依然是“贫困县”?为什么这顶“穷帽子”直到2017年才摘掉?(思路:个人能力的局限,干部考核制度的利弊,相关政策的滞后,“政治明星”光环的双刃剑)

3.如何确定当今县委书记的权力边界?如何重塑和谐的干群关系?如何建立与完善吏治清明的社会制度?(思路:改革开放与吏治清明的关系,艰苦奋斗与发展享受的平衡,法制建设与科学管理的同步)

二、焦裕禄是一面镜子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这就是人民公仆焦裕禄的形象。结合文本以及相关资料,我们可以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去勾勒焦裕禄同志的形象。

这篇通讯未涉及“穿衣”,不过,我们很容易找到相关资料。据2014年6月《中华儿女》杂志的资料,有一次,焦裕禄的一件已缝了许多补丁的衣服又破了,焦裕禄让爱人徐俊雅缝补。因为实在太破,徐俊雅不愿意补。焦裕禄又去求岳母给缝补,岳母也说不能补了。于是,焦裕禄就自己动手缝补,还笑着说:“袜底补丁多了,越厚实越站得稳。衣服补丁多了,穿着结实。”1964年2月7日,国家给兰考拨来一批救济棉花,救灾办公室的同志看焦裕禄孩子身上的衣服太单薄,就给了焦裕禄家里3斤棉花票。焦裕禄知道后,立刻让家属退了回去。

这篇通讯也没有详细记载焦裕禄的“饮食”,但写了几个感人的片段。一是他“调查水情”,站在洪水激流中,同志们为他张着伞,他画了一张又一张水的流向图。到吃饭的时候了,焦裕禄说:“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说着,就又向风雨中走去。二是“雪天送粮”,风雪铺天盖地而来,焦裕禄忍着肝痛,踩着积雪,唱歌而行。这一天,焦裕禄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还有一个细节更值得一提,焦裕禄连肝病吃药也不舍得。他说:“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

“居住”,是一个困扰中国人多年的老大難问题,焦裕禄的居住也局促困窘。《中华儿女》杂志证实,焦裕禄是山东淄博人,在开封尉氏县和爱人徐俊雅结婚后,住在尉氏县崔家巷十八号。房子低矮简陋,屋顶多处漏雨,地面潮湿霉变,院落杂草丛生。焦裕禄一家人原先在这里居住,后来搬到兰考县县委附近。焦裕禄夫妇有六个儿女,全挤在狭窄的三间平房里。

说到“出行”,对于喜欢下乡实地考察的焦裕禄而言,自行车就是他最“奢华”的代步工具。凡是能够骑车的地方,他都会蹬着自行车去。有一次,焦裕禄到三义寨公社去,走到半路,肝病发作,疼得蹬不动车,只好推着自行车慢慢走。

焦裕禄就是这样一个“心系百姓,克己奉公”的好干部,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今某些干部“皮袍下藏着的一个小字”。面对他,大家需要正冠整衣,见贤思齐。

时代在发展,物质在丰富,单纯地比较差异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对自己严格要求,是值得称赞的自律。衣、食、住、行,最能体现党员干部生活作风与工作作风,关系到民心向背与政权稳定。奢侈引起腐化,堤坝溃于蚁穴,这比任何天灾都厉害。

三、焦裕禄是一种精神

今天,读焦裕禄故事,树焦裕禄形象,更需要探讨焦裕禄精神。笔者尝试从文本的情节与细节,重新体悟焦裕禄精神的价值。

“装潢县委办公室计划”,被焦裕禄激烈地反对;焦裕禄每次下乡,都尽可能不在群众家里吃饭;儿子看戏没有买票,焦裕禄批评教育后让孩子补上;焦裕禄还专门下发通知,不准任何干部搞特殊化。勤俭节约,不搞特权,展现了党员干部崇高的道德情操。

“火车站雪夜现场会”,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许多灾民扶老携幼集体逃荒。在此,我们看到焦裕禄牵挂着背井离乡的兰考百姓,他希望干部亲睹凄惨,用深厚的情感去改变兰考面貌。1963年“生产自救”的救灾措施,规定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解决断炊人问题,照顾老弱的病畜。这些措施实用有效,深受好评。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去关心帮助他们,这是何等地体贴、细致与温暖,体现了爱民如子的公仆情怀。

上任伊始,不搞开会指示,不搞迎接招待,大家还不认识新书记长什么样,焦裕禄就下到受灾最严重的村里调查;为治理“三害”,焦裕禄带领百余人的调查队,耗时数月,跋涉五千余里,进行实地考察。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遇到困难,迎难而上。越是灾害严重的时候,越是摸清情况的最佳时机。风沙最大的时候,也就是焦裕禄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雨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艰苦的调查,让焦裕禄成了一个满身泥水的农村“脱坯人”,他和调查队的同志经常在齐腰深的水里吃干粮,蹲在泥泞里歇息……这一切,正是不怕牺牲之奋斗精神的行动诠释。

“焦裕禄精神”,是当下最需要的时代精神。

四、读焦裕禄是一种景仰

“郡县治,天下安。”县委书记是“一方诸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篇报告文学的呈现方式很有亮点,研读时不能轻忽。

报告文学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新闻的真实性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文本中多处采用精准的数字,运用第一手采访资料,七易其稿反复订正,这才使它具有了打动人的力量。

“韩村是一个只有二十七户人家的生产队。一九六二年秋天遭受了毁灭性的涝灾,每人只分了十二两红高粱穗……就在这年冬天,他们割了二十七万斤草,养活了全体社员,养活了八头牲口,还修理了农具,买了七辆架子车。”十二两红高粱穗!当时的十二两,大约是现在的七两半,这是全村人一年的人均口粮。这些准确而又残酷的表述,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穆青等人前往豫东灾区调查,走访了六个县,共十八天。在兰考县落脚,详细采访了焦裕禄的事迹,并下乡查看了灾情较严重的两个大队和黄河险峻之地——东坝头。对于焦裕禄的采访,穆青等人前后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扎营前线。

为了确定所报道人物和时间的真实准确,整个校对过程是非常严谨的:第七稿改完,穆青拿给时任新华社社长吴冷西看。吴冷西通过,穆青让人把稿子打出清样,寄给周原,让他带着稿子到兰考。正赶上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时任兰考县长的张钦礼拿着稿子在大会上念……最后除订正了几个人名地点,大家一致举手通过。

另外,体味《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文学性,也能发现诸多亮点。

(一)结构安排精妙

长篇通讯脉络不易把握,此文分为开头、结尾和七个主题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主题,但文章始终围绕“塑造焦裕禄典型形象”这一主旨,用形散神聚的散文化来叙事,打破了新闻通讯的惯常模式。

从叙事顺序上看,全文时间、空间叙事交错结合。时间跨度从1962年冬季到1965年春季,线性呈现焦裕禄被派到兰考上任、工作、患病、逝世到次年兰考人民祭奠的全过程。空间布局则从兰考县城、兰考火车站到秦塞、赵垛楼、双杨村、韩村等公社,再到开封医院、郑州医院、北京医院,还原了焦裕禄工作、生活、患病的位置场景。有条不紊,繁而不乱。

(二)蒙太奇运用自然

开头的六个自然段,开合有度,跌宕起伏,很有艺术性。

第一段是三年困难时期兰考县受灾的概况。第二段写焦裕祿的出场。第三段仿佛在用摇镜头,直观展现严重的灾荒实景:“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全景加细节,效果极其震撼,凸显焦裕禄面临的灾情之严重。第四段写焦裕禄怎么想。第五段独句成段,“当大家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去了”。一位勇于担当的实干型书记形象跃然纸上。

第六段,记载焦裕禄视察最严重灾区后的第一次讲话:“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他摆出了困难,也点燃了大家的希望。

这样的人物出场方式,简洁有力,毫不拖沓。就像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总是在最困难、最具挑战的时候,站上高台,振臂一呼。

(三)有创意的联想和诗性的表达

焦裕禄自嘲“坐着棍子去抗洪”,让人想起当年达摩大师“一苇渡江”的神话传说;赵垛楼为害农田多年的二十四个沙丘,被社员群众用沙底下的黄胶泥封盖住了,举重若轻,富有喜剧性,让人联想起“大禹父子治水”的故事。焦裕禄下乡:沙丘栽树,一片好绿林;涝洼种蒲养鱼,肯定蒲长鱼肥;治理盐碱地,让白变青。焦裕禄临终要求埋骨兰考:“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心有千千结,视死如归,多么豪迈乐观!

富有创意的联想,富有诗意的表达,赋予写实的通讯以激情浪漫的风格。阅读文本,我们在提醒学生注意情节的时代烙印的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关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所特有的语言风格。

焦裕禄的人格魅力到底在哪里?

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具有多种杰出品质的道德标杆,他把县委书记当成了一位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的好班长。“焦裕禄精神”,要求党员干部“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我们今天读焦裕禄,要兼顾文本精华赏析与人格魅力体会,要给学生一个“给后人留下什么”的人生课题。

一个人,一篇文,一段不朽的传奇。

猜你喜欢

兰考焦裕禄县委书记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又访兰考
焦裕禄
《走进兰考》:小人物故事展现大时代变革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们说焦裕禄
走脱贫之路是兰考对焦裕禄精神的生动践行
兰考交卷
让“优秀县委书记”有位更有为
学习焦裕禄 争做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