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智库研究综述
2019-12-06陈海贝季叶玲卓翔芝
陈海贝,季叶玲,卓翔芝
(1.淮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2.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智库在治国理政、启民育人和国际发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近年来,学者们对国内智库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智库研究从表面到深层,从理论到应用。这一系列的变化彰显了智库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因此,本文尝试对国内智库研究的现有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对国内智库研究现状进行剖析,对国内智库研究的热点和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国内智库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文献获取
国内智库研究历史较短,真正意义上的智库研究从2007年后才步入正轨。故本文以智库、智囊团、思想库和决策咨询等为主题词,以2007年1月—2019年2月为时间段,在Web of science、Google学术、百度学术、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通过阅读摘要和关键词等,筛选符合本文研究主题的文献,获取近800篇高质量文献。
1.2 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国内智库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动向进行描述和分析。MAXQDA作为一种质性数据分析的专业软件,可分析访谈、报告、表格、视频、音频等多种格式的数据,文献处理数量不受限制且速度快。因此,选取MAXQDA对本研究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
1.3 文献编码
首先,将所有文献导入MAXQDA中,通过文字云进行材料的词汇分析。其次,根据这些高频词汇,对所有文献进行逐级编码:开放编码阶段,浏览所有文献,形成28个初始节点;主轴编码阶段,对已获取的节点进行分类,形成4个次节点;选择编码阶段,对次节点再次进行分类,形成2个主节点。最后,形成完整的文献编码(见表1)。
2 研究分析
2.1 智库概述
2.1.1 智库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智库的理解各有千秋。兰德公司创始人弗兰克·科尔伯母认为智库是一个思想工厂,是一所没有学生的大学[1]。唐纳德·阿贝尔森[2]认为智库是一个专注于公共政策的非营利性、无党派倾向和意识形态的社会组织。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3]将智库定义为以公共政策为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目标,以公共利益为导向,以社会责任为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评价中心[4]将智库定义为通过自主知识产品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的组织。
智库作为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聚集了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服务于公共决策,引导着社会舆论。综观中国国情、中国视角、中国问题和中国方向等因素,中国智库的内涵与国外智库的内涵不能一概而论,更没有相互包含的关系。中国智库是现代化的、独立的以及客观的符合新时代特色的一类智库,在许多方面都有别于国外智库。
表1 文献编码汇总
2.1.2 智库发展历程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许多关键时刻记录了智库的变迁历程,见证了智库的重大改变。
从国际看:
1)智库提出:第一次提出“智库”概念的是美国前总统杜鲁门,他在其80岁生日晚会上首次使用“智库”一词[5]。2)智库机构:第一个具有智库特性的组织机构是于1884年成立的费边社。3)智库定义:第一位对智库进行概念界定的是美国的Paul Dickson,他[6]认为智库是各领域专家对政策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提交给政府部门的机构。4)智库专著:第一篇对智库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是美国学者Paul Dickson于1971年发表的《Think Tanks》,该文章第一次对美国知名老牌思想库的发展历程作了深入的研究。5)智库评价机构:第一个对全球智库进行评价的智库机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詹姆斯·麦甘带领的智库团队自2006年起,对全球智库的综合实力和地区影响力进行评价和排名。
从国内看:
1)智库萌芽:国内早期的智库形式是古代的幕僚机构,其中最出名的幕僚是“战国四公子”。2)正式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中央级智库机构是我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智库。3)智库峰会:2009年7月2日,首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召开。4)智库评价机构:国内第一家智库评价机构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自2014年起每年都会发布《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5)政治高度:2004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第一次以党中央的名义明确指出,要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2.2 智库研究热点
2.2.1 宏观热点
1)智库类型。高校智库是中国智库群体的中坚力量,人才聚集、学科多样、交流广泛和基础深厚等优势使得高校智库能够对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性和跳跃性的研究[7];图书馆智库是一类特殊的智库,信息获取和专业服务优势使得图书馆智库可以精准进行决策咨询服务,但处于成长期的图书馆智库仍需继续发力[8];科技智库是最注重技术的一类智库,它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为科技政策领域相关问题提供服务[9];社会智库具有独立的运营能力,能满足各利益群体的需求[10];民间智库是由民间集资成立的组织团体,组织和规则相对松散,但最能代表民众的需求和呼声[11]。
2014年之后,相关研究开始走向细致化和系统化,国内智库研究的探索过程依然漫长。虽然智库种类多样,但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共性问题和机遇,可以相互借鉴。而对一些个性化的需求,则需要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2)智库建设。其包含了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和如何建设等问题,最关键的是如何建设,道路的正确性决定了方向的准确性和目标的可行性。中国智库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能破解供需失衡、人才短缺、成果滞留和产权威胁等一系列难题?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原松华[12]认为可从市场环境、市场需求、市场营销和产品质量4个方面进行智库建设。单卫国[13]认为可从主体业务、人才培养、方法创新和平台交流4个方面进行智库建设。宋文婷等[14]认为可从合作模式、法律保障、体制改革和产品转化4个方面进行智库建设。综观学者们的提议,智库建设主要从思想市场、人才培养、技术技能、体制机制和平台发展等方面着力。智库建设既包括生产和维护,又包括营销和吸收,这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体系。国内智库之所以频频遇到困扰,大多因为中间环节没有及时衔接或者出现漏洞。这些对策能否真正落实以及执行的难易程度如何,仍需要实践的验证。
3)智库经验。国外智库的研究历史比中国早了几十年,其成熟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的发展机制,对我国智库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王莉丽[15]指出美国智库的“旋转门”机制可以借鉴。王志章[16]指出日本智库的国际化、问题化和队伍化可以借鉴。韩锋[17]指出新加坡智库的精准定位、官员参与、独立管理和人才为先可以借鉴。谭玉等[18]指出英国智库的融资方式、国家政策、产出公信和人才建设可以借鉴。综观国外优秀智库的成功经验,对自身的正确定位、对方向的正确理解以及对过程的正确把控,是一个国际顶尖智库必备的技能。但中国的特殊国情使得中国智库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智库的发展经验,需结合国内发展实际,融合国外智库发展路径。
4)智库评价。评价是衡量公共机构的重要手段,通过系统性、综合性和客观性的第三方评价,可探析智库的现有问题、提升空间和未来走向。目前较主流的智库评价体系由宾夕法尼亚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零点国际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四川社会科学院和南京大学等机构发布。此外,部分学者设计了智库评价标准。朱旭峰等[19]从基本信息、运行信息、财务信息和公开平台4个方面构建了智库透明度评价体系。庆海涛等[20]从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2个方面构建了智库专家评价体系。许佳等[21]从基础研究、投入产出、专业研究和智库影响4个方面构建了科技智库评价体系。不难看出,每个智库机构及每个智库学者对智库的评判标准都不同,究竟选取怎样的评价标准、评价流程和评价内容,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客观性和可靠性?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是无法控制的,评价客体的很多指标也无法进行精准的量化处理。无论是评价体系,还是评价结果,只能作为参考和引导。
2.2.2 微观热点
近几年,学者们针对中国的现状和问题,对智库机制[22]、智库影响[23]、智库产品[24]、智库人才[25]、智库决策[26]、智库能力[27]、智库传播[28]和智库市场[29]等微观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智库研究主题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说明了智库研究愈加深入、系统,更具备实际意义。同时,一些新的融合领域渐渐出现,如:智库与情报、智库与大数据、智库与学术期刊、智库与政策网络等。这些新领域的研究加快了智库的融合发展和多栖发展,但相关智库研究成果比较零散,对智库的发展推动效果甚微。所谓独木不成林,需加大力度,将这些微观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挖深挖宽,真正形成对中国智库发展有借鉴意义的实际成果。
2.3 智库研究方法
随智库热潮的推进,采取何种方法对智库的不同方面进行研究显得至关重要。智库研究以定性为主,近年来定量方法逐渐融入到智库研究中。
2.3.1 定性方法
目前智库领域采用的定性方法主要有7种。1)案例分析:朱蕴辉等[30]以中国南海研究协同中心为例,研究了其服务经费、服务人员和服务手段等内容。2)对比分析:苑健等[31]对德国、英国和丹麦的不同类型智库成果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3)文献调研:彭波等[32]通过文献调研,对美国智库独立性保持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探究。4)理论推演:彭伟等[33]通过理论推演,剖析了智库的内涵、属性和发展。5)网络调研:史雅莉等[34]通过网络调研,对百度平台和知乎平台的管理模式、交流机制、用户控制和功能实现等进行了研究。6)实地调研:赵蕾霞等[35]通过实地调研,对麦肯锡咨询公司、高德纳咨询公司和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的指标选取、方法构建和软件开发等进行了分析。7)专家访谈:赵艳枝等[36]通过专家访谈,探究了新型智库的服务流程、数据模型和监护服务等内容。
2.3.2 定量方法
目前智库领域采用的定量方法主要有6种。1)实证分析:黄红梅[37]对大连外国语大学的智库资源、学科服务和营销策略进行了实证分析。2)可视化分析:冯帮等[38]对教育智库的热点类型、出版来源和学科分类进行了可视化分析。3)文献计量:吴瑛等[39]通过文献计量,对智库传播的媒体机构、媒体报道和媒体文本进行了分析。4)因子分析:陈媛媛等[40]利用因子分析建立了智库网站综合评价体系。5)层次分析:陈杰等[41]利用层次分析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进行了评价。6)问卷调查:吴玉等[42]通过问卷调查对智库的信息需求、信息获取和信息困境等进行了分析。定量方法将智库研究精确化、细致化,使得模糊不清的问题有了相对清晰地界定,也为智库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但由于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获得性,定量研究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其实际应用有待考证。
3 总结
从智库研究内容看,虽然聚焦的主题多种多样,但钻得不够深,研得不够透。很多研究没有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途径,缺乏应用价值。从智库研究方法看,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的理论无法转化,定量研究的结果不具备普遍适用性。未来的智库研究,应聚焦于当前热点、难点,致力于解决中国智库的困境,采取多样化的视角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普适性的研究,提出有效的建议,真正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智库理论体系,用中国理论研究中国问题,解决中国困境。今后国内智库研究应更关注个例研究,从国内智库现状出发,探索发展路径。同时,聚焦于微观研究,如:1)思想市场,包括市场准入机制、市场运作机制、市场监督机制和市场税收制度;2)政智互动,包括信息共享机制、公共决策机制、产品购买机制和公平竞争机制;3)智库内涵,包括定位、格局和视野;4)内部机理,包括日常运作、人才培养、资金筹集、信息挖掘和营销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