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言”成为现实的标签效应(下)
2019-12-06马志国
文/马志国
对一个人的某种评价,就像给这个人贴上的某种标签。它会产生心理暗示,使这个人的表现与所贴的标签内容趋向一致。
(接上一期)
“就是这样,如果大人总说孩子胆小,孩子就会成为一个胆小鬼;如果大人总说孩子勇敢,孩子就会成为敢于担当的人;如果大人总说孩子不懂事,孩子就会成为一个不通人情的人;如果大人总说孩子懂事,孩子就会成为通情达理的人。孩子不会让父母的话落空,这就是标签效应在家庭教育上的重要作用。”
沟通至此,女孩妈妈震惊了:“原来孩子的问题,根源真的在我们身上啊!”
是的,一个家庭中有怎样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心理就将有怎样的发展。孩子心中的阳光源于父母的心,孩子心中的阴云同样源于父母的心。大量的家教心理案例,越来越深刻地印证着一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孩子身上出现的许多心理特点,其渊源都能追溯到家庭生活,特别是早期的家庭生活之中,追溯到父母的身上,亲子关系就是这样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以,每一位盼望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父母,都应该首先审视反观自己,都应该努力保持自己心灵的健康,都应该不遗余力地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所谓良好的亲子关系,最重要的一条就表现为,父母学会正确而巧妙地评价孩子。
心理对策:给孩子贴个好标签
交流了上面的意思,我说:“回到你们母女的问题上来,刚才当我听到妈妈不止一次地对孩子做出负面评价,可以想见你们平时是怎样说孩子的……”
女孩母亲有所领悟:“是,平时我总是说孩子不好,数落她的不是,总是想拿这样的话刺激她,可是,越这样她越气我,‘我就这样,反正在您眼里我就是不听话、不懂事、不省心、没出息。’有时候,孩子也说过我,‘您的嘴里没好话,我不听’,所以有时候她就拿书本挡住耳朵……”
直到这时候,女孩父亲才发言:“是,孩子妈妈就是这样,刀子嘴豆腐心,心里不知道怎样爱孩子才好,可就是张嘴没好话,翻来覆去那几句话总挂在嘴边,所以孩子才不愿意听她说话。”
我笑了:“你们的女儿是个怎样的女孩呢?我虽然没有见到,但就我对你们父母的观察,父亲忠厚,母亲善良,孩子绝不会是一无是处的坏孩子,一定有很多好的地方……”话说到这里,女孩母亲着急地表示:“是,凭心而论,我们孩子还真不是坏孩子,其实我们在外面都说孩子懂事,在家里她也知道关心我们……”
随后,我们花了专门的时间,结合具体事例引导父母回顾总结了女孩的好处和优点。他们一边说着,我一边小结,说来说去,居然有20多条。女孩母亲都有些惊讶了,好像第一次发现自己孩子还有这些优点,以至于流出了愧疚和追悔的泪水。
于是,我们取得共识,他们决定回去后一家三口开个家庭会,母亲表态,从此不再用负面的语言评价孩子,然后,一起专门讨论孩子身上的优点。平时,对孩子多加理解和引导,面对问题不盲目放大,多关注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及时肯定和鼓励,给孩子贴个好标签。
最后女孩母亲问道:“孩子如果确实没有优点,怎么给她贴上好标签?”
我笑了:“有了好标签,优点可以长出来。比如,我喜欢休假时打羽毛球,以前和孩子打,后来孩子没空了,我开始鼓励50多岁的妻子拿起羽毛球拍,开始只要球能回来,我就叫好,慢慢地,居然能打回来好几个。这叫好是情不自禁的,因为我不曾想过妻子能打羽毛球,而且还能连续打几个回合。更意外的是,叫好声中,我们的合作居然不断刷新成绩,由几个回合,到十几个回合、几十个回合,那次甚至打到了50多个回合,连一旁观战的小朋友都一个劲儿地叫好。她球技奇迹般地长进,还不都是叫好声产生了积极的标签效应?”
女孩母亲继而问道:“您的意思是,想给孩子贴个好标签,就不能期望太高了?”
我肯定说:“对,适当降低期望,就会少些责怪,多些满意,就会在言语神态之间给孩子多传达积极的信息。如此这般,学会给孩子贴个好标签,就会发生积极的标签效应,孩子就会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最终长出优点来。”
沟通至此,女孩父母找到了方向,重新燃起了对孩子的希望。最后我们达成了共识,为了帮助母亲学会给孩子贴个好标签,父亲也要投入进来有所作为。
送走这对父母,我开始继续思索:作为一个孩子,很难正确认识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用专业的话说叫做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主要是从父母及周围人那里不止一次听来的。因此,请父母在评价孩子时,要十分小心,不随便谈对孩子没有把握,缺乏根据的看法,不随便给孩子负面的评价,更不能把这种轻率的看法或负面的评价说个没完。孩子往往不会让父母的话落空,某种“预言”往往就会不幸被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