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门峡地区月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019-12-06张新峰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黑斑病三门峡放线

张新峰

(三门峡市人民公园,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月季(RosachinensisJacq.)对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适生能力强、栽培品种和栽培方式灵活多样、且具有连续开花习性、在三门峡地区每年5~11月均可开花,花色娇艳美丽等特点[1],但在其栽培种植过程中极易发生黑斑病,该病是一种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病害[2],在生长季节中危害月季的叶片、叶柄、嫩梢、花梗,引起叶片大量脱落, 甚至脱落呈“光杆”状,重发时也可引起开花异常或引起落花,严重影响月季的生长发育、居民及游人观赏,使月季的切花产量明显降低和质量大幅度下降[3-4]。该病在三门峡所辖各市县城区绿化带发生范围大、发生程度较重,已形成该地区月季栽培中的主要病害。据笔者调查月季黑斑病除危害月季外,还可危害蔷薇、玫瑰、山玫瑰、白玉棠、金樱子、刺梨、黄刺玫近百种蔷薇科植物。正因为月季黑斑病菌寄主范围广、种类多,且在城镇绿化中多数寄主均有不同程度栽植,大量的寄主植物亲缘关系相近,这就为该病的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导致了该病害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基于以上情况,根据笔者几年来的研究结论,并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月季黑斑病的研究成果形成该文,以期对广大月季栽培生产者、城市绿化管理者、月季栽培技术研究的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1 三门峡地区月季黑斑病的发生情况

根据徐承志,徐东升(2011年)报道的月季黑斑病5级分级标准进行调查计算病情指数,确定三门峡市月季黑斑病在不同县市区的发生情况。

月季黑斑病的5级分级标准[1]:0级:健康、生长正常; Ⅰ级:叶片发病面积小于25%;Ⅱ级:叶片发病面积在25%~50%;Ⅲ级:叶片发病面积在50%~75%;Ⅳ级:叶片发病面积大于75%。

病情指数(%)=100×∑(各级发病叶片数×各级别的代表值)/(调查叶片总数×最高级别代表值)

1.1 三门峡地区月季黑斑病发生期调查

2016年5~11月份每5 d调查1次,根据调查数据确定月季黑斑病的发生期,结果表明,月季黑斑病在三门峡地区各县市区发生初期与当地气温关系密切[5~6]。在湖滨区、陕州区、灵宝市、渑池县、义马市发生初期基本一致,为5月15日,在卢氏县城区为5月25日;发生盛期的早晚与当地降雨时间早晚、长短、降雨量大小之间存在着明显关系,6~8月3个月为当地干旱高温季节,发病缓慢,为零星发病期,进入9月份,三门峡地区陆续进入雨季,发病速度加快,卢氏县城区降雨早于其它县市区,且降雨量大、持续升降长,故发病盛期早,一般在9月10日左右,其他各地发病盛期在9月20日左右;进入11月份,气温逐渐下降,病害发展蔓延减缓进入发病末期,卢氏县城区发病末期在11月5~10日,其他各县市区发病末期在11月15日左右。

1.2 三门峡地区月季黑斑病发病程度调查

笔者于2016-2017年10月15日分别对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陕州公园、人民公园月季黑斑病发生程度进行调查,每样区根据随机选取10株(每株5片叶)作为取样株,按5级分级标准记载,计算病情指数(%)。结果表明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两年度间月季黑斑病发生程度严重,其它两个公园发生程度较重,均为重发生区。

对以上3个样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3点均存在连片种植面积相对集中,种植密度高;二是3个公园范围内及其周边水域较多,相对湿度较大;三是环境相对较差,游人较多,为提高观赏价值,浇水灌溉增多,引起种植区小气候湿度较其它栽植区提高明显,这是3个公园月季黑斑病发病重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所种植的品种多不抗黑斑病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表1 三门峡地区月季黑斑病发生程度调查 (2016-2017年)

标注:﹢﹢﹢﹢:严重;﹢﹢﹢:较重;﹢﹢:中等;﹢:较轻。

2 月季黑斑病的危害症状

据调查该病不仅可危害叶片、嫩梢和叶柄外,还可危害花及花梗。发病叶片初期形成褐色小病斑,后病斑随叶片的扩大、病斑病斑也随之加大,形成直径2~12 mm病斑,病斑近圆形,褐色,其边缘呈放射状,周围伴有黄色晕圈。随着月季生长期的延长,温度、雨水的增多,病组织渐变为灰白色,其上形成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由许多黑色小点组成,散生或轮状排列。多个病斑之间相互连接成较大的病斑,使叶片形成枯黄色脱落。叶柄与嫩梢上产生紫褐色至黑褐色长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稍隆起,边缘无明显放射状的菌丝束。花瓣上病斑多为紫褐色椭圆形。此病害严重时,植株中、下部叶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几片绿叶,严重影响月季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其观赏价值。

3 三门峡地区月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

3.1 月季黑斑病的侵染病原

侵染月季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蔷薇放线孢[Actinonemarosae(Lib) Fr],异名蔷薇盘二孢[Marssonina Rosae (Lib) Lind],隶属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腔孢纲(Coelomycetes),放线菌属(Actinonema)。有性阶段为蔷薇双壳菌(DiplocarponrosaeWolf.)[8-9]。病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0~25℃,侵入月季最适温度为19~21℃。

3.2 月季黑斑病的侵染循环

蔷薇放线孢在三门峡地区于11月中下旬以菌丝体在发病植株的病叶、病枝、病叶柄或病落叶上越冬[10],翌年春季5月10-15日左右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或人工喷灌传播引起初次侵染,引起发病。发病的植株又可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多次侵染,引起月季黑斑病流行。

3.3 月季黑斑病的发病条件

(1)月季的抗性:月季品种众多,且不同品种对蔷薇放线孢的抗性明显不同[11~12],因此月季发病与否、发病程度轻重与所栽植的品种抗病性有关。种植的品种抗病性弱,或本身不抗病,就会引起发病,甚至引起黑斑病爆发或大流行;相反,种植的品种具有明显的抗病性,褐斑病就不会大发生,更不会引起爆发和流行。

(2)菌原的多寡:栽培环境中蔷薇放线孢菌原广为存在,它的存活量的多与少直接决定翌年月季的发病程度。月季黑斑病发生与否,主要是月季群体和蔷薇放线孢群体相互作用导致病害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如栽培的月季为感病品种,栽培环境中又存在着大量病原菌,且环境条件又利于该病的发生,那么黑斑病就会大发生或流行,甚至造成毁灭性危害。

(3)环境的影响:①栽植密度。月季是一种喜光、喜通透植物,因此在栽培密度较大,不及时修剪造成通风透光不良就会形成发病。②植株的生长势。城市美化观赏的月季其栽培条件相对较差,导致其生长势不良,这就需要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等,施肥力求少量多次,一次性使用过多,会引起旺长或肥害,导致植株衰弱,易发病;浇水次数不宜过多,量也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环境中湿度过大引起发病;整形修剪不合理,引起群体通风透光不良也会引起发病。③气候条件。潮湿多雨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一般雨季早、降雨量大、降雨次数多,发病时期便提早,蔓延快,危害严重。

4 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技术

4.1 栽植抗病品种

不同月季品种间对月季黑斑病存在着明显抗性差异,栽培时应有目的的选择抗病品种栽植,常见的有“至高无上”、“一等奖”、红衣主教、萨曼莎、和平、伊丽莎白、黑干层、大卫、汤姆森等[13]。

4.2 清除越冬菌源

在月季园、月季栽植带(区)日常管理中,及时摘除病叶、病生长季节随时清扫落叶,摘去病叶、病梢和病叶柄,以减少侵染来源;在11月底月季生长缓慢进入冬季时,对发病较重的病株进行重度修剪,清除病茎上的越冬病原,同时彻底清除区内的病落叶及其感病组织等,带出园外深埋或烧毁。

4.3 加强日常养护

加强日常管护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栽植密度不要过大,在不影响观赏时应尽量进行适当稀植,减小密度,确保通风透光良好;二是适时进行修剪,打通光路、风路,修剪时尽可能将病枝剪掉,剪下的病组织应带出园外深埋或烧毁;三是及时进行中耕,降低小环境内的湿度,提高土壤通透性,确保月季植株健壮生长;四是科学施肥,提倡多次少施,不要一次施用量过大,引起肥害、旺长的异常现象发生;五是适量浇水,谨防喷灌、滴灌和晚间浇灌,浇水后及时中耕晾墒,降低环境中的湿度,避免叶面形成水珠,有利病原菌侵入。

4.4 实施药剂防治

开春时(4月中下旬)叶面喷洒45%晶体石硫合剂100倍液,进行越冬病原菌铲除和叶面保护。发病后可叶面喷洒12.5%斑即脱乳油1 000倍液[14],75%百菌清可湿粉剂1 000倍液,或40%氟硅唑或25%腈菌唑乳油800倍,雨季7~10 d喷洒1次,连喷4~5次,可控制病害蔓延。发病严重时,可喷70%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00倍液,7~10 d喷1次,连喷3~5次。其中以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在整个防治过程中,农药要交替使用,以防连续施用造成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失去药剂的应有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黑斑病三门峡放线
人参黑斑病防治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输电线路放线滑车施工过程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三门峡地区下沉式窑洞防洪防涝设计研究
国内首次!智能牵张放线在南荆长特高压跨越施工中应用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月季黑斑病春夏季消长规律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碧根树黑斑病的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
走在路上的三门峡
An Analysis of the Common Errors in Oral-English Learning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