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嗜酸细胞性胆囊炎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分析

2019-12-06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嗜酸胃肠炎胆囊炎

刘 盼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四川 遂宁 629000)

嗜酸细胞性胆囊炎(eosinophilic cholecystitis,E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胆囊疾病,占胆囊炎性病变的0.25%~6.40%;EC 的临床症状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非常相似,均表现为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伴腹肌紧张及墨菲征阳性[2],但治疗方式与之不同,EC 主要采用激素或手术治疗。后者需抗感染、抑酸或手术治疗。部分学者[1-3]认为EC 可能伴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及嗜酸细胞性胆管炎,临床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因此,术前准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至关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 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EC 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影像学特征,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 年7 月至2018 年5 月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 例EC 患者,其中男5例,女1 例;年龄13~62 岁,中位年龄46.5 岁。病程7 d~1 个月。纳入标准:①均经胆囊切除手术病理确诊,且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完整;②无胆囊及胆管手术史;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符合伦理道德规范。

1.2 仪器与方法 6 例中,3 例行上腹部MSCT 平扫+增强扫描,2 例行上腹部MRI 平扫+增强扫描,1例行上腹部MSCT 平扫+增强扫描+MRI 平扫。

1.2.1 CT 检查 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tion AS 扫描仪。因多为急诊患者,无胃肠道准备,患者取常规仰卧位,双手过头,身体位于扫描床中心,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脐平面。扫描参数:120 kV,220~310 mA,矩阵512×512,层厚、层距均为5.0 mm,重建层厚0.625 mm。注射对比剂后30、60 s 后行双期增强扫描,对比剂为碘佛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20 mgI/mL),经肘静脉注射,剂量1.5 mL/kg 体质量,流率3.5~4.0 mL/s。

1.2.2 MRI 检查 采用Siemens vanto 1.5 T 超导MRI 成像仪和腹部线圈。扫描前训练患者屏气,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双手过头,身体位于扫描床中心,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脐平面,行常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扫描。扫描参数:T1WI TR 600 ms,TE 15 ms;T2WI TR 3 500~4 500 ms,TE 91~131 ms;FOV 40 cm×30 cm,层厚4 mm,矩阵128×256。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剂量0.1 mmol/kg 体质量,流率2.0~3.0 mL/s,注射对比剂后25~30 s 行动脉扫描,60 s 行门静脉期扫描,3 min 行平衡期扫描。

1.2.3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墨菲征、血常规及相关病因情况(胆囊结石、寄生虫感染、过敏病史、结缔组织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及哮喘)。

1.3 图像分析 所有图像由2 位具有5 年以上诊断经验的主治医师单独分析,意见不一致协商后共同决定。内容包括:病变的范围、密度/信号强度及均匀性、病灶边缘及强化方式。

2 结果

2.1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6 例中,5 例为男性(83.3%),其中4 例年龄43~49 岁。6 例均表现为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伴腹肌紧张,墨菲征均呈阳性,均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增加,无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2.53~7.31)×109/L,比例19.3%~46.8%;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47~5.33)×109/L,比例42.3%~62.8%;5例伴胆囊或胆总管结石。1 例有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史,5 例均无明确诱因。

2.2 影像学表现及误诊 5 例(83.3%)胆囊壁弥漫性增厚,1 例(16.7%)胆囊局限性增厚;3 例MRI T1WI 呈等、稍低信号,T2WI/T2WI 脂肪抑制呈等、稍低信号;增强扫描6 例病灶动脉早期明显强化,随时间延迟病灶逐渐强化。5 例误诊,误诊率83.3%;其中误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 例,急性胆囊炎4 例。

3 讨论

3.1 EC 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EC 非常少见,其确诊依据为胆囊及其黏膜90.0%以上被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体病理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慢性透壁炎症,常伴胆囊壁的纤维化[4]。部分学者[5-7]认为EC 仅是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胃肠道外少见表现,由于报道非常少,尚不确定。本组6 例确诊前均无明确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史,确诊后仔细询问病史,1 例(13 岁)有疑似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史,这也提示青少年患者有急性胆囊炎症状时,临床及影像学医师应结合病史排除EC 可能。余5 例,年龄较大(>41 岁),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发生概率相对较小。此外,EC 还可能与胆囊结石、自身免疫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密切相关。长期胆囊结石刺激也可导致胆囊肌层及胆囊黏膜慢性损伤,继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四川遂宁地区是胆囊结石高发地,本组6 例,5 例并发胆囊结石,提示胆囊结石可能与EC 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但其发病机制仍需大量研究证实。

EC 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与急性胆囊炎相似度极高,鉴别诊断非常困难。本组6 例均表现为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伴腹肌紧张,墨菲征阳性;5 例伴胆囊或胆总管结石。与急性胆囊炎表现相近,临床误诊非常常见。但EC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增加,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无明显增加,该特点是鉴别两者的重要特征。另外,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也常伴随嗜酸细胞增多[8-9];这也提示EC 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3.2 EC 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 EC 的影像学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或局限性增厚、毛糙,这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胆囊壁的范围及程度有关。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较局限性时,EC 则表现为局限性增厚;当整个胆囊壁弥漫性受累时,EC 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毛糙,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影像学表现类似,鉴别困难。

EC 的MRI 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EC 在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T2WI 脂肪抑制呈等、稍低信号。这与急性胆囊炎及慢性胆囊炎MRI 表现不同。EC主要是细胞外嗜酸性粒细胞大量浸润及并发胆囊壁的纤维化,这种病理结构可造成胆囊壁密实,T2WI 信号明显降低[10]。增强扫描后动脉早期明显强化,这与胆囊黏膜炎性水肿密切相关,随时间延迟,病灶逐渐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黏膜无明显充血,强化不明显,且对比剂进入困难,表现为延迟强化[11]。这与急性胆囊炎及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胆囊壁炎性水肿截然不同;胆囊壁水肿时,T2WI 及T2WI 脂肪抑制序列示胆囊壁呈明显高信号。

3.3 误诊分析 本组误诊率非常高(5/6)。其原因主要是对EC 的临床及影像学认识不足。另外,EC 的影像学表现也具有一定特征性,当疑似急性胆囊炎患者MRI T2WI 及T2WI 脂肪抑制呈低信号时,应考虑EC 的可能。若临床怀疑EC 时,可行针对性短期激素治疗,以降低误诊率。

总之,EC 作为一种相对少见的胆囊疾病,其临床症状与急性胆囊炎类似,但常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增加;其MRI 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确诊仍需依据病理。

图1 男,53 岁,嗜酸细胞性胆囊炎 图1a~1c 分别为CT 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CT 平扫呈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 图1d~1e MRI 轴位T1WI 呈等、稍低信号 图1e 冠状位T2WI 示病灶呈低信号

猜你喜欢

嗜酸胃肠炎胆囊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急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MRI平扫在肾脏嗜酸细胞瘤与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急性腹痛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性肿瘤9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牛胃肠炎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