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ABB式状态词说略

2019-12-06聂志平

关键词:词缀总数现代汉语

聂志平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为依据,分析其所收录的非方言的ABB式状态词。考虑到语言的系统性和语料的同质性,我们不采用一般常使用的从北大语料库等数据库中寻找语料的例证方式。

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ABB式状态词概况

一般所谓的ABB式状态词,指“黑乎乎”“绿油油”这种形式,本文暂时采用这种说法。《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所收录的ABB式状态词词形共221个。根据我们所理解的语言单位同一性原则[1]合并异形词语①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词条后标有“同‘XXX’”,那么在同音的情况下我们将该词条词目看作“同”后的“XXX”的异形词,如“潮呼呼”与“潮乎乎”、“顶呱呱”与“顶刮刮”等。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有两对ABB不符合上述标准,但我们也将这两对ABB处理为异形词语,它们是“金晃晃”与“金煌煌”、“红通通”与“红彤彤”。,并剔除 5个标有“<方>”的方言词语“尖溜溜、凶巴巴、硬撅撅、脏兮兮、直撅撅”,我们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得到ABB式状态词208个。

曹瑞芳曾据《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及198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补编》统计出普通话共有338个ABB式状态词[2],而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ABB式状态词要少得多。

《现代汉语词典》从第5版开始,对所收录的词语标明词性,对ABB式状态词进行标注的体例是“【XXX】(~的)状态词”。如:

从中可看出以下四点:

第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并未把ABB式状态词中的BB标为轻声,即便是典型的被看作后缀并读轻声的“乎”所形成的ABB式状态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也标有声调,如“潮乎乎”(cháohūhū)[3]154、“臭乎乎”(chòuhūhū)[3]187。

第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ABB式状态词之后都标有“~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范例”已作说明:“状态形容词或某些重叠式在口语中经常带‘的’或‘儿的’,条目中一般不加‘的’或‘儿的’,只是在释义前面加‘~的’或‘~儿的’。”[3]3

第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均把ABB式词语的词性标注为形容词的下位词类状态词。

第四,如果词目有对应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就用对应词语或词语组合来释义,否则用“形容……”的方式释义。

二、ABB式状态词中的A与B

(一)ABB式状态词中的A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所收录ABB式状态词中的A共有102种,由形容词、动词、名词、区别词、副词和不成词语素六种成分构成。其中,形容词A占比最大,达64.71%;形容词A所构成ABB式状态词的数量也最多,占ABB式状态词总量的68.27%。

1.形容词

能够进入ABB式状态词A位置的形容词共有66个,占处于A位置成分总数的64.71%;由形容词构成的ABB式状态词共有142个,占ABB式状态词总量的68.27%。这些形容词分别为①括号内数字为构词词语数量。下同。:

白(5) 乌(2) 红(3) 黄(2) 灰(3) 蓝(2) 绿(5) 黑(12)

——颜色类

潮(1) 沉(1) 臭(2) 干(1) 急(2) 辣(2) 凉(3) 亮(5) 冷(5)

麻(1) 木(1) 暖(4) 闹(2) 热(4) 酸(1) 湿(2) 甜(3) 喜(4)

咸(1) 香(2) 响(1) 羞(1) 闷mēn(1) 闷mèn(1) 甜(3) 喜(4)

——感知类

矮(1) 恶(1) 肥(1) 蔫(1) 胖(3) 平(1) 齐(1) 清(1) 光(2)

好(1) 厚(1) 假(1) 娇(1) 紧(2) 静(1) 空(3) 懒(1) 轻(2)

乱(5) 满(2) 慢(3) 忙(1) 美(1) 黏(1) 软(1) 色(1) 密(2)

傻(2) 稀(1) 虚(1) 阴(2) 硬(1) 圆(3) 直(5) 色(1) 密(2)

——一般性质类

在这些词中,“光”的两个形容词义项“光滑;光溜”“一点也不剩;完没有了;完了”[3]486,分别构成“光溜溜”“光秃秃”两个ABB式;“木”的形容词义项“反应迟钝”[3]926,构成ABB式“木呆呆”。

在形容词构成的ABB式状态词中,以下这些词中的AB 式也可以成词,并已被《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

此外,在下边的这些词语中,其AB式在北京官话中也可以成词:

2.动 词

由动词构成的A,共有10个,占处于A位置成分总数的9.8%,构成词语19个,占ABB式状态词总量的9.13%。这些动词分别为:

病(1) 喘(1) 颤(2) 赤(2) 活(1)

乐(3) 笑(6) 怒(1) 醉(1) 皱(1)

3.名 词

由名词构成的A,共有13个,占处于A位置成分总数的12.75%;构成词语31个,占ABB式状态词总量的14.9%。这些名词分别为:

光(2) 汗(2) 虎(2) 火(1) 泪(2)

毛(3) 气(7) 水(2) 肉(1) 雾(3)

血(2) 眼(2) 油(2)

在这些词语中,“光”是名词义项“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3]484,构成“光灿灿”“光闪闪”两个ABB式。

4.区别词

由区别词构成的A,只有一个“金”,占处于A位置成分总数的0.98%;构词ABB式状态词3个,占ABB式状态词总量的1.44%。如下:

金灿灿 金闪闪 金晃晃(金煌煌)

5.副 词

由副词构成的A,只有一个“顶”,占处于A位置成分总数的0.98%;构成ABB式状态词一个“顶刮刮”,占ABB式状态词总量的0.48%。

6.不成词语素

充当ABB式状态词A的不成词语素有11个,占处于A位置成分总数的10.78%;构成词语12个,占ABB式状态词总量的5.77%。这些不成词语素分别为:

在这些词语中,“文绉绉”中的“文”的义项是“柔和,不猛烈”[3]1371,“贼溜溜”中的“贼”的义项是“邪的;不正派的”[3]1638。“骨碌碌”的AB 式“骨碌”,可以成词,表示“滚动”[3]465;“明、怯、文、贼”在现代北京话中可以成词;“碧、翠、雄、兴、孤”这 5个现代汉语中不成词的语素,在近汉语中都是可以成词的。

从上面对ABB式状态词中A的分析可以看出:

第一,从形容词A在全部A中所占比例、形容词A所构成ABB式状态词的数量及其所占比例两个角度来看,一般所认为的“ABB式状态词是由形容词构成”或“把ABB看作形容词的一种重叠形式”,是具有语言心理基础的。

第二,无论是从A的数量看,还是从ABB式状态词的数量看,成词语素都占有绝对优势:成词语素A占A总数的比例接近90%,如果算上近代汉语和北京话,就只有“滴溜溜”中的“滴”和“骨碌碌”中的“骨”两个音节不成词了;成词语素A所构成ABB式状态词的数量占ABB式状态词总数的比例达94.23%。可见,人们直觉上认为“ABB是词语A加上BB构成的”,是很有道理的。

(二)ABB式状态词中的B

1.ABB式状态词中BB的分布情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所收录ABB式状态词中的BB共有116个,其中BB最多能够构成15个ABB式状态词,绝大部分BB只能构成1个ABB式状态词。

只出现1次的BB,共有81个,占全部BB的69.83%,所构成的ABB式状态词占总数的38.94%。例如:

出现2次的BB共有12个,占全部BB的10.34%;构成ABB式状态词24个,占ABB式状态词总量的11.54%。。这些BB分别为①括号内为与之搭配的A。下同。:

冰冰(冷、凉) 洞洞(黑、空) 晶晶(蓝、亮) 辣辣(火、热)

眯眯(色、笑) 森森(冷、阴) 飕飕(冷、凉) 茸茸(绿、毛)

吁吁(喘、气) 飘飘(轻、虚) 莹莹(蓝、绿) 盈盈(喜、笑)

出现3次的BB共有11个,占全部BB的9.48%;构成ABB式状态词33个,占ABB式状态词总量的15.87%。这些BB分别为:

墩墩(矮、厚、胖) 茫茫(白、黑、雾) 晃晃(白、金、明)

津津(汗、甜、咸) 灿灿(光、黄、金) 汪汪(泪、水、油)

腾腾(乱、慢、热) 滋滋(乐、美、喜) 洋洋(懒、暖、喜)

呵呵(乐、笑、傻) 悠悠(颤、慢、轻)

出现4次的BB有6个,占全部BB的5.17%;构成ABB式状态词24个,占ABB式状态词总量的11.54%。这些BB分别为:

蒙蒙(白、黑、灰、雾) 油油(碧、黑、绿、乌) 淋淋(汗、湿、水、血)

丝丝(辣、凉、冷、甜) 闪闪(光、金、亮、明) 冲冲(怒、气、喜、兴)

出现5次和6次的BB各有2个,各占BB总数的1.72%;构成ABB式状态词22个,占ABB式状态词总量的10.58%。这些BB分别为:

巴巴(干、急、紧、眼、皱)

生生(翠、虎、活、绿、怯)

哄哄(臭、乱、毛、闹、热、暖)

沉沉(黑、灰、闷mēn、闷mèn、雾、阴)

出现9次和15次的BB各有1个,各占BB总数的0.86%。前者所构成的ABB式状态词占总量的4.33%,后者所构成的ABB式状态词占总量的7.21%。这些BB分别为:

溜溜(滴、灰、光、酸、乌、稀、贼、圆、直)

乎乎(潮、臭、黑、辣、毛、蔫、黏、暖、胖、气、热、肉、傻、油、血)

2.ABB式状态词中B以及BB成词的情况

在ABB式状态词中,有些B或BB可以作为词出现。可成词的B共有27个,占B总量的23.28%;可成词的BB共有13个,占BB总量的11.21%。例如:

裸(赤裸裸) 条(赤条条) 漆(黑漆漆) 艳(红艳艳)

冰(冷冰冰) 腻(甜腻腻) 呆(木呆呆) 鼓(圆鼓鼓)

皑皑(白皑皑) 悠悠(颤悠悠) 纷纷(乱纷纷) 匆匆(急匆匆)

涟涟(泪涟涟) 融融(乐融融) 铮铮(亮铮铮) 悄悄(静悄悄)

哈哈(笑哈哈) 呵呵(笑呵呵) 茸茸(毛茸茸) 堂堂(亮堂堂)①可成词的BB共有13个,还有1个未列举出来,是“当当(响当当)”。

B和BB可同时成词的共有22个,占B总量的18.97%。例如:

嚷/嚷嚷(闹嚷嚷) 飘/飘飘(轻飘飘) 眯/眯眯(笑眯眯) 闪/闪闪(亮闪闪)

哄/哄哄(闹哄哄) 吁/吁吁(喘吁吁) 哼/哼哼(气哼哼) 飕/飕飕(冷飕飕)

三、ABB式状态词的内部结构

(一)BB不应看作词缀

王力[4]、赵元任[5]、吕叔湘[6]、朱德熙[7]把BB看作叠音词缀,通行的高校《现代汉语》教材涉及这个问题也都采用这种观点②参见: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增订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3。刘叔新.现代汉语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6。周一民.现代汉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6。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下[M].3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6:10。;邵敬敏把BB看作处于向词缀发展过程中的成分[8];马庆株将“白皑皑”“光闪闪”“喘吁吁”“硬邦邦”中的“皑皑”“闪闪”“吁吁”“邦邦” 看作叠音实义成词语素,而将其他形式如“黑乎乎”“红通通”“羞答答”“直瞪瞪”中后边的重叠形式看作词缀[9]。我们不同意这些观点。

第一,现代汉语的后缀都读轻声,而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标音来看,ABB中的BB都有声调,不读轻声。即便B在AB式中读轻声,但其在ABB式状态词中却不读轻声,如“热乎rèhu/热乎乎rèhūhū”“干巴ɡānbɑ/干巴巴ɡānbābā”等。

据曹瑞芳对《现代汉语词典》(第 1版)和《现代汉语词典补编》的研究,这两部词典所收录ABB式形容词的BB共有160个:本读阴平的BB共95个;其他声调变为阴平的BB共42个;阴平与其他声调并读的BB共11个;纯粹不读阴平的BB共12个,仅占160个BB的7.5%。[2]

据我们的统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所收录ABB式状态词的BB共有116个:其他声调变为阴平的BB共24个;不读阴平的BB共45个,其中在词语解释中标出“口语中也读”阴平的BB共13个。也就是说,《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所收录ABB式状态词的BB可以读阴平的共有84个,占BB总量的72.41%;不读阴平调的有32个,占BB总量的27.59%。这似乎可以说明,进入ABB式状态词中的BB读阴平调,是ABB式状态词词法模式的要求。

第二,BB具有词汇意义,是ABB整体词汇意义的有机构成部分。例如:

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可以查到“茫”与“茫茫”都是有实在意义的语素或词语: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白茫茫”“黑茫茫”“雾茫茫”词义中的“没有边际”“看不清楚”之意,均来自“茫茫”;而“茫茫”的意思则来自现在只能作为构词语素的“茫”。

再如,“丝”由“蚕丝”义引申为“表示极小或极少的量”,所以由“丝”重叠构成的ABB式状态词都有“微量”的意思(着重号为作者所加):

【甜丝丝】(~儿的)状态词。这种菜~儿的,很好吃。形容感到幸福愉快:她想到孩子们都长大成人,能为祖国尽力,心里~儿的。[3]1296

第三,如前文所述,B或BB有一半多(53.45%)是可以成词的,明显不应看作词缀。即便是从现代汉语角度来看,已经看不出意思的成分,但在造词之初,也是有意义的。比如,“娇滴滴”中的“滴”,秦汉时写作“的”,是形容词,表示“鲜艳”,重叠的“的的”形容妇女艳丽的样子(吴姬绰约开金盏,的的娇波流盼),宋代形成的“娇的的”表示“娇媚而艳丽的样子” (娇滴滴香脸嫩如花,细松纤腰轻似柳),后转指声音娇嫩[10]。

综而言之,我们认为,BB不是词缀,而是具有实在意义的构词成分,是词根语素的重叠。

(二)BB与A的语义关系

既然BB不是词缀,那么BB与A之间就不是附加关系,我们认为,BB与A之间是说明性语义关系,亦即BB是对A的描写说明[11]。如“白茫茫”“黑茫茫”“雾茫茫”三个词中的“茫茫”从“没有边际”“看不清楚”的角度对“白”“黑”“雾”进行描写说明;“丝丝”从“微量”角度说明“辣”“冷”“凉”“甜”的程度。说明性语义关系相当于句法上的主谓关系。再如: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是这样解释“飕”和“飕飕”的[3]1245:

“飕飕”是通过模拟风通过的声音来说明前边的“冷”和“凉”,“冷飕飕”和“凉飕飕”不表示“冷”和“凉”本来意义上的意思,而表示一种带有风感的“冷”和“凉”。

四、作为语言单位被使用的是ABB还是“ABB +的”

在对ABB式状态词进行描写说明时,《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ABB后标有“(~的)”。按一般的理解,状态词、动词、性质形容词(只标而未做特殊说明的形容词),都属于谓词这个大类,为什么其他的两类词语未标明后边一般要求带什么成分,而只有ABB式状态词后边标明一般要带“的”呢?这个“的”是什么性质?它是独立成词的助词吗?

一般认为“的”是助词,这就意味着只有“的”进入句法结构,“的”才能附着于实词,而且它所附着的词是可以单独运用的。但ABB式状态词则不然,它一般要带“的”才能作为一个独立单位而被运用①由于语体的限制,ABB偶尔也有不带“的”的情况,如歌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谚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说明,一般所谓的ABB式状态词不是作为“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而存在的,亦即,ABB式状态词不是词,作为词被使用的状态词是“ABB+的”。ABB式后边的“的”,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的构成部分,是附着的构词语素——词缀。正是由于“的”的这种词缀的性质,决定了ABB式一般要带“的”才能独立运用。

这一点,也可以从近代汉语的晚期作品《儿女英雄传》[11]、北京官话区重要作家萧红的作品[12]以及白话文经典作家老舍的作品[13]的语言使用情况得到证明。

猜你喜欢

词缀总数现代汉语
外国学生习得类词缀“感”的偏误分析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六大国有银行今年上半年减员3.4万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中国无线电管理年度报告(2018年)》发布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浅谈现代汉语类词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