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精于巧 业精于勤雕塑专业工艺实践类课程教学研究
2019-12-06刘玉庭北京服装学院教授
刘玉庭/北京服装学院教授
雕塑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它的造型特征决定了它的艺术方式。材料、实体、空间是它的呈现方式,对材料的加工控制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艺术水准的高低,而加工的技术性要求是成为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雕塑专业的工艺实践类课程是本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雕塑艺术创作的基础。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涉及到具体的物质材料,对材料进行改造那么就要与工艺发生联系。所以工艺实践教学,对于雕塑专业的学习以及雕塑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从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途径与方法,探讨工艺实践类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为雕塑专业工艺类课程教学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培养人才方案,进一步完善工艺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工艺技术,规范工艺教学流程。建立符合雕塑艺术人才培养规律的工艺类课程教学方案,促进本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迈进,并逐步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工艺类专业课程教学而做的研究和探讨。
雕塑专业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是由陶瓷工艺、金属工艺,木雕工艺3门课构成一个工艺教学课群,作为雕塑专业这3门课程的专业特征,共同属性以及各自的区别是什么,这是作为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认真探讨的问题。首先对于学生必须明确何谓雕塑,雕塑的特性,雕塑艺术的边界,明确认识它是以空间造型为本质特征,以客观物质材料为依托,在空间中创造出有意味的艺术形式,而工艺实践就是实现其有意味的形式的必要手段。因此,所有的雕塑工艺实践必须明确空间化的意识,立体化的造型思维、情感化的塑造表达,逐步认识到雕塑专业工艺类课程教学有其共同的雕塑艺术基础和不同的工艺、材料特色。只有从专业的视角看待雕塑工艺实践,一切服务于最终的雕塑艺术创作,才能使工艺实践的内在核心价值得到全面的实现,才能对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的提高艺术水平的增长提供有力的保证。在多年的工艺类课程教学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思考,对于专业教学的功能和目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首先雕塑专业的工艺教学的立足点是在工艺、技巧方面的传授吗?其实不尽然,对于本专业来说工艺不是目的,而只是实现艺术目的的技术手段,所以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对于此类工艺类教学常注重工艺技术、忽视创作构思、创作想法的现象,也就是说在过往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在这方面缺少全面、科学的认知,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灌输系统的雕塑创作观念,使得课程教学在艺术理念上缺少连贯性,这种连贯不是形式的连贯,而是雕塑艺术内在价值的整体关照,具体的表现就在于各类基础课程只解决某类技术细节,比如人体课,解决人体结构问题,而工艺类教学则侧重于技术细节、实际操作、工艺流程的学习,而创作类课程往往注重设计方法、理念等形而上观念的传授,由此各类课程就形成了条块分割状态,其实不管工艺技术还是人体结构最终体现的还是审美价值,所以,如何把审美价值作为各类课程教学中始终贯彻一致的内在关联,建立起价值同构的审美关照,我认为这是教师应该认真探讨、研究的课题。从艺术作品来说,技术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如何处理好他们的辩证关系是尤为重要的。技术是艺术的基础,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艺术作品的质量与水准,在掌握工艺技术的同时应该明确技术的定位和作用,它是实现雕塑创作主题的技术手段,是过程不是目的,如果不清醒的认识到这个问题,就很容易本末倒置,出现工艺技术和艺术表现的偏差,可以说技术为艺术提供表现的平台,艺术通过技术得以充分展现。纵观雕塑艺术发展历史,没有哪一个艺术杰作不是在技术层面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作品的艺术精神才得以彰显。从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到现代雕塑大师罗丹亨利·摩尔无不是以高超的技艺,完美的塑造,传达出艺术的精神本质。由此我认为明确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是本课程教学理念的关键点。
一、工艺类课程的共同的基础和要素
目前国内艺术类院校对于工艺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工艺技巧传授为主,每位教师以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技术优势来传授艺术创作技艺。因此工艺类课程基本是各自为阵.在这种课程规划下忽略了工艺类课程共同的艺术创作基础和要素,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提升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成果,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变革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雕塑专业的工艺类课程的设置和安排,首先应该分析研究其工艺类课程中共同基础是什么?这是首先必须明确的观念。作为雕塑专业的工艺类课程他们共同的基础依然是雕塑创作的艺术原理和艺术规律,也就是说工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不同材料,依据材料的不同特性、运用材料的特殊加工方法和制作工艺对材料进行改造,最终把不同的材料加工成我们理想中的艺术造型,即不同材质的雕塑作品。由此可见工艺课最终还是以雕塑作品的形式呈现。所以,在工艺类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把雕塑艺术创作中的基本原理和创作方法结合工艺实践,把对雕塑创作的艺术原理和艺术规律的教学重点始终贯穿到整个工艺课程教学当中,这才是工艺类课程的共同的基础,建立起既符合雕塑艺术专业特色又符合高等艺术教育规律的工艺实践教学体系。从目前雕塑专业工艺课程设置来看,它主要涉及三种类型的材料:陶瓷、金属,木材,对于三种材料的不同特性形成了不同的加工工艺,因此材料和工艺就构成了雕塑专业工艺类课程的基本要素,加之它们都是传统的雕塑材料,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雕塑作品,经过千百年来能工巧匠的不断创新,不但在雕塑艺术方面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在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方面形成了系统完善的加工制作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的样本,但是作为艺术创作的本质生命来说,创新性、时代性、精神性才是其价值所在,对于工艺课程实践,工艺技术的传授是建立在艺术创作的前提下而展开的,作为本科教育,我们的目标定位不是培养工艺制作的工匠,而是具有雕塑创新能力的艺术创作人才,因此,创作能力的培养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根据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艺术创作必须紧跟时代、体现当代人们的精神和审美追求,所以雕塑专业工艺类课程共同的基础和目标就是在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与加工工艺的同时,还能够把所学到的工艺技术直接运用到雕塑艺术的创作之中。一方面实现了工艺技术的传授,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对材料的了解、控制、表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
二、建立起完整、系统的“大工艺”概念
首先,高等艺术教育培养的是雕塑艺术创作人才,不是培养熟练的雕塑工艺匠人,因此,在本专业的工艺类课程中首先就要明确工艺课程的价值定位,建立起围绕艺术创作的价值理念基础之上的雕塑材料的加工工艺和技术,这样的工艺和技术才能具有生命与活力。建立起以艺术创作理念、思想内涵、审美选择、价值判断、情感表达等作为工艺类课程必须一以贯之的核心内容,材料和工艺是实现价值内核的外在表象,建立起大工艺观念。明确工艺和技术是实现艺术创作理想的技术手段,创作理念才是作为雕塑艺术的立足根本,精雕细琢的目的不是炫技,而是服从于艺术创作理念需求的精雕细琢才有意义。
历史以来人们对工艺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偏见,本来工艺与雕塑具有不可分割的价值和地位,但是从传统的认知体系中,把雕塑与材料的关系归纳成两套系统,一个是纯雕塑,另一个是工艺雕塑,例如;汉代青铜雕塑《马踏飞燕》就归为雕塑,而《长信宫灯》就归为工艺雕塑,在艺术水准上虽然都是中国古代青铜雕塑艺术中的的杰出代表,但在价值认知上,人们普遍认为工艺雕塑要低于纯雕塑作品,因此,作为当代雕塑艺术的评判标准必须超越历史的局限性,给工艺一个全新的价值判断和历史定位。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人们的价值理念与传统有了很大的改观,对于雕塑中的工艺理念也应该有个全新的认知。如何改变人们固有的认知,作为雕塑艺术传承者的我们,就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出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符合时代人们审美需求的新的工艺观,也就是建立起大工艺的学术观念,强调工艺与艺术相互促进的价值理念,建立工艺技术与创作理念合源并轨,探索建立相互合一的创作理念,并把这一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执行,通过教学实践,对教学成果进行分析、论证,评估艺术理论指导和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出工艺类课程共通的基本要素,通过教学内容的规划和调整,建立起完整、系统的“大工艺”概念,改变工艺类课程只是工艺流程和技术的传授,而要把工艺技术和艺术创作相结合,确立每门工艺学科在掌握工艺流程和工艺技巧的同时,尝试结合社会对艺术品的需求,完成命题性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艺术品市场逐步扩大,艺术理念,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日新月异。生活中的艺术实用性,成为艺术的重要课题,材料和工艺只是表现艺术理想和观念的手段。对于本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是在课堂中传授传统工艺流程和工艺技巧的同时,结合本课程材料的特色,增加创作理论和创作方法的教学,把材料、工艺、艺术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丰富课程内容,扩大信息量,使工艺为艺术实践服务。
三、明确雕塑艺术创作与材料、工艺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加工工艺,不同的加工工艺又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性。而每一个同学由于生活和成长经历的不同,决定了个人对于艺术创作构想所具有的独特性,从而形成不同的艺术理念、情感表达和审美。这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因此,雕塑艺术创作与材料、工艺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创作理念是其重要核心,材料和技术是其支撑手段,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以材料和技术所形成的物质表象来呈现的,而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以创作理念、思想情感来支撑的。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那么作为任课教师就要从课程教学规划着手,对工艺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自权重,重点与核心就是围绕创作与工艺之间的潜在契合,最大效用的发挥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启发和调动学生的艺术创作潜能,在工艺和创作构思中找出关联点,在所有的工艺课程的教学中,要把工艺技术实践,建构在艺术创作理念的基础之上,在工艺课程教学中延续学生独特的艺术构思、艺术审美和艺术表达,找出其创作理念和材料、工艺之间的契合点,发挥材料和工艺的独特性,使同学的创作构思、创作内涵完美演绎。收集、整理每一个工艺类课程教学的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内容,分析理论教学和工艺实践教学环节的权重分配。建立起工艺课程教学安排的主要架构。从艺术创作角度分析学生的创作选题、内容、形式,分析出不同主题、形式与工艺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下一步的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工艺实践课程分析研究,明确工艺类课程教学在雕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和地位,进一步探讨材料和工艺类课程中的共同要素和基础,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完整的大工艺观念,打通了各类材料与工艺课程中的隔阂和阻断,分析和探讨出在各类工艺类课程中共同的基本要素,建立起材料、工艺和创作理念之间融合与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材料和工艺的教学实践,把学生对生活的思考,艺术的感受、情感的表达得以完整呈现,为工艺类课程教学实践,确定了工艺类课程的价值内核,建立起材料和工艺是手段,创作思想、艺术情感表达才是目的认知,有了这个认知,工艺特性和材质特征能够得到极大的开发和拓展,同时也激发学出生的创新热情,扩大了学生的艺术创作视野。总体来说归纳为以下四点: 1、通过工艺实践教学,把学生的艺术创作构想、审美理念、思想情感通过不同的材料和工艺完善的表现出来 。2、 通过工艺类课程教学分析研究,探讨艺术创作与工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艺术理论、工艺实践、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和工艺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我院的工艺实践类课程教学特色,建立较系统的工艺类课程教学的理论环节,来指导实践教学。3、通过分析研究 , 明确创作内容、形式、材料、形态与工艺表现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工艺技术与艺术创作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进一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古今中外经典的工艺作品赏析。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提高学生的运用工艺技术和材料的能力。4、明确工艺是手段,艺术是灵魂的理念,并通过工艺制作手段来完成艺术创作。使工艺制作和艺术创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改变以往工艺实践课程主要以工艺教学为主,融入了艺术创作教学的成果,通过对工艺类课程的系统分析,扩大教学知识面,从艺术创作、材料分析、工艺特色等方面建立全面的教学范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艺术创作能力、材料控制能力和工艺制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具有开拓性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