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国货币“钱纹借用”现象及其文字书法艺术特征初探

2019-12-06武海峰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流行色 2019年9期
关键词:构字战国纹饰

武海峰(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李学勤先生在其著作《古文字学初阶》中将古文字学列为四个分支,并指出四个分支是各以古文字发展的一定阶段为基础的,每一分支都可称之为专门之学。第一分支为夏代以及更早时期的文字,也称之为中国文字起源问题;第二分支为青铜器的研究,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古文字材料主要都是青铜器的铭文;第三分支为战国文字研究,该时期不仅材料种类繁多,文字的分歧变化也比较复杂,譬如陶文、玺印、货币文字等;第四分支为简牍、帛书的研究,其下限为汉武帝以前的文字。

战国文字在我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上可承甲骨文、金文,下启秦代篆书。这一时期的字体纷繁复杂,手写体文字、俗体文字大量出现,出自于民间匠人之手的货币文字是其典型代表,正如李学勤先生谈及货币时写到:货币是一项重要的古文字材料,且货币文字大多异常草率。货币文在铸范时要顾及到货币的形制、空间等因素,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其字体简略、构字方式奇异,与庄重严肃的青铜器铭文不同,因而更能反映出当时文字在进入世俗层面的使用状况。下文将简述货币文中文字的借用状况,且以钱纹的借用为主要讨论对象,并简要分析因钱纹借用而形成的书法艺术特征。

文字内部或者文字之间因位置接近而共用线条或字符称之为“借用”,这种方式独特而有趣,是汉字书写中的一种简化方式。这样一来,文字的笔画简省了,但却没有少,可谓“省而不少”。借用的优势是多方面的,它既简省了文字的形体,给当时书写的人带来了便捷,又顾及了文字的表意结构,古人构字的智慧和汉字构形的奇特在借用的方式中显现得尤为明显,留给我们诸多似是而非的汉字辨识对象。

借用分为构字元素的借用和非构字元素的借用,对于战国文字构字元素的借用情况,前人对此已有诸多研究,在此略作以下简要介绍。譬如,何琳仪先生在其著作《战国文字通论(订补)》一书的第四章“战国文字形体演变”的第二节“简化”作了分类论述和举例说明。何先生在此归纳了战国文字简化的十三种手段,这其中有五种是与借用相关的,分别为第八种“借用笔画”、第九种“借用偏旁”、第十种“合文借用笔画”、第十一种“合文借用偏旁”、第十三种“合文借用形体”。

在观察整理大量的货币实物后,我们会发现不仅仅有构字元素的借用情况,也存在非构字元素的借用情况,这在先秦货币上有独特的体现,即为货币的钱面纹饰的借用。“钱纹借用”,就是指货币上的纹饰被借来用作某字的构字元素。先秦货币上出现的纹饰按功能可以分为三类:文字、符号、轮廓线条。符号是指抽象的线条组合,主要出现在齐国的大刀上。轮廓线条是指货币形制本身的线条,随着货币形制的不断演变,轮廓线条也不断地改变。我们这里所说的“钱纹”指的是在货币上出现的、与币制相关的中线、边廓线、裆线等线条。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只局限在文字的范围里来探讨,也不能只看着钱币的拓本来作思考,而要更多地看到货币实物,从而更好地了解借用情况。

先秦货币不同形制有无钱纹借用情况统计空首布平肩平足(含浅弧足)大布平肩弧足布斜肩弧足布耸肩尖足布【空首大布】【平肩布】【斜肩布】【耸肩布】有(“武”“卢氏”等)方首布币平肩尖足布平肩类方足布平肩(平裆)方足布平肩类圆足布【(平肩)尖足布】【类方足布】【方足布】【类圆足布】圆首 圆肩圆足布圆肩圆足三孔布平首布【圆足布】【三孔布】锐角首 平肩方足布 【锐角布】方首 平肩圆裆方足布圆肩圆裆方足布有(“焛”“北兹釿”“平州”等)【(平肩)桥足布】【(圆尖)桥足布】方首 平肩平裆方足布平肩长身平裆方足布【长条布】【燕尾布】尖首 弧背凹刃刀 【尖首刀】针首 短身弧背凹刃刀 【针首刀】截首 弧背凹刃刀 【截首刀】斜首 弧背凹刃刀 【燕圆折刀】斜首 折背浅凹刀或直刃刀 【燕磬折刀】平首(圆首)刀币无直背(或略带弧形)直刃(或略带凹刃)刀 【直刀】尖首 弧背凹刃大刀 【大刀】圆孔圜钱圜钱有(“ 长安”“文信”等)贝币方孔圜钱无

非构字元素的借用是特殊的,其特殊性在于它所借用的是文字之外的线条纹饰,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借用文字内部的构字成分。线条在不同的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将其置于不同的语境中来分析。在钱纹系统中,线条是钱面的纹饰,具有装饰功能;而在汉字系统中,线条是构字元素,具有特定的功能,也有其独特的书法特性和艺术价值,古人巧妙的空间布局和匠心独运的智慧蕴藏其中。不管是钱面纹饰还是构字线条,它们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几何图案。在货币中,文字也可以被看作是纹饰的一种,而这也是在货币这种载体上出现非构字元素的借用情况的重要原因。正因为这种借用的特殊性,所以它受货币形制本身的影响较大,从而也造成了非构字元素的借用的不平衡状况。我们知道,先秦铸币有四大体系:贝币、刀币、布币、圜钱(如以下统计表所示)。首先,贝币没有固定的外轮廓,因此没有可以用来借用的线条,故不存在钱纹借用状况。其次,刀币虽然有外轮廓线,受币制影响,其币文竖直排列,故不存在钱纹的借用状况。再者,布币币制多样,钱纹亦丰富多彩,其币文的空间安排有较大的发挥余地,故钱纹的借用大多存在于不同形制的布币上,譬如战国晚期赵国铸小型平首方足布“焛”、战国中晚期赵国铸小型平首尖足布“北兹釿”等。最后,圜钱的空间相对开阔,圆形方孔钱的内廓线为直线,所以亦有少量钱纹借用的情况存在于圆形方孔圜钱上,譬如战国末期秦国铸圜钱“长安”。

货币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同时也具有值得玩味和借鉴学习的书法艺术价值。譬如上文提及的小型平首方足布“焛”(图1),其币面铭文仅一“焛”字,从实物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它借用了币面纹饰的中线,并发生了曲线变直的情况,而曲线变直正是货币文字的一个重要特征。以书法欣赏的视角来看,用笔干净爽快,竖线的纵向感、排列感、力量感极强,结构安排对称而分割均匀,整个“焛”字的造型又与平首方足布币型的空间相映衬,给人以浑然大气之感。

又如小型平首尖足布“北兹釿”(图2),币面文字为北兹釿三字,而产生借纹的字为“釿”,它借用了币面纹饰的肩线。该货币文线条曲直结合、方圆兼备,整体空间安排左密右疏,右下边足的部分与上边首的部分的空白相呼应,该币既有圆润饱满之美,又不失货币文本身的爽朗之感。

再如战国末期秦国圜钱“长安”(图3),币面文字为“长安”二字,它借用了币面纹饰的外廓线。“长安”二字用笔圆浑,受币制影响,其结构重心偏低,在相对草率的货币文中,该枚货币有庄重典雅之感。作为线条的艺术的中国书法,是计白当黑的,如何更好地在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世界,是需要创作者用心经营与体悟的。不仅书法,这种币制与文字的巧妙安排,在明清的文人篆刻中也多有借鉴,譬如赵之谦刻有一方“唯吾知足”的印章即为圜钱形式。而这种古老形式的当代应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人乔麦老师也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年画创作当中,并推出系列文创产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总之,在考古出土材料越来越丰富的当代,我们更应重视新的考古材料,关注实物本身,进一步了解货币、文字、书法之间内在联系,领略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构字战国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蜡染的纹饰探讨
战国讨债传奇——围魏救赵
战国少年孟轲
雕漆纹饰的修复
战国少年孟轲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麻辣战国
汉字构字理据与汉语构词理据的交集
汉字的故事(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