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纺织产业发展政策及措施的几点思考

2019-12-05黄然

商情 2019年46期

黄然

【摘要】纺织产业是南通市重要支柱产业,通过对南通市纺织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明确其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纺织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为推动南通市纺织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纺织产业 发展政策 产业建设

1南通纺织产业现状分析

1.1产业总体现状

2018年,南通市纺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403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27.4%;从业人员20.35万人,占全市规模企业从业人员数21.67%,实现产值超2200亿元。南通纺织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已经连续6年超过2000亿元,占江苏省纺织产业总量的15%左右,在江苏省排名第二。

1.2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及多元个性的消费需求,南通纺织产业所处的社会背景、主要矛盾、发展模式等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1.2.1产业创新能力不强

南通龙头企业实力与规模较纺织行业大型企业比仍偏小。南通棉纺织行业自动化水平为80%左右(先进地区为90%),家纺行业自动化悬挂生产线不足5条,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1%(先进国家达3%-5%),南通市30%的企业没有产品研发部门,25%的企业没有通过任何认证,与高校、科研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的企业不足10%。

1.2.2品牌建设明显滞后

南通纺织产业领域既拥有国家级驰名商标头衔又在国民消费心中占有独特选择优势的终端品牌屈指可数,仅如罗莱生活、鑫缘丝绸等。部分企业具有产业链生产价值优势,但没有形成市场一致性认同,联发集团企业品牌是优质的,但其服饰品牌“占姆士”相较“雅戈尔”、“阳光”、“红豆”等是不具备高端竞争力的。南通纺织服装产业“贴牌”、“外贸”型结构长期存在。

1.2.3产业链中低端徘徊

南通纺织产业现存技术、装备、产品等结构,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以茧丝绸板块为例,农业产业已进入集约化、高效化和现代化发展阶段,“生产分散、小规模、低效率”的蚕桑业仍然在南通普遍存在;“蚕茧烘干、缫丝工业、丝绸织造、印染整理”等工业加工过程数十年一贯制,其核心装备的更新远远落后于先进纺织企业。自动缫丝机、无梭织机的智能化水平低,印染后整理技术相对落后,品种、色彩、花型少有改变,无法适应日益变化的时尚潮流。

1.2.4从业人员老龄化,精英人才长期缺乏

南通纺织产业从业群体均已呈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棉纺厂、服装加工厂、缫丝厂、印染厂等用工长期保持高压三班倒状态,工作环境不整洁、气味刺鼻、噪音难以忍受,致使年轻人大量逃离纺织业。南通区位靠江临海,与上海、苏南经济体联系紧密,南通受其“虹吸效应”影响,大量外出求学优质人才被吸纳进上海、苏州等发达产业集群,造成南通纺织业长期生存与发展困境。

2产业发展政策及措施建议

2.1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叠石桥·志浩家纺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推动专业化提升和精细化改进,拓展商品展示、研发设计、品牌孵化、回收处理等功能,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制订公益性展销市场发展规划,统筹公益性市场建设,加快形成不同层级、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公益性市场体系。探索采取设立纺织品流通产业发展基金等模式,培育一批区域公益性纺织品展销市场。落实和完善纺织品集群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政策。通过加强市场周边道路、停车位、公交停靠站点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优化客货运交通组织等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市场物流配送存在的通行难、停车难、卸货难等问题。

2.2深化纺织品流通领域改革

推动优势流通企业利用参股、控股、联合、兼并、合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纺织品零售商、批发商、物流服务商。推进流通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鼓励各类投資者参与国有流通企业改制重组,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推进混合所有制发展。整合利用社会服务力量,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提供质优价惠的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市场拓展、电子商务应用、特许经营推广、企业融资、品牌建设等服务,力争“十三五”期间,初步形成面向全球的服务网络。鼓励具备条件的家纺、丝绸、服装等商贸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营销、物流及售后服务网络。

2.3重点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2.3.1加强骨干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鼓励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优势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带动广大中小企业,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促进行业产学研在战略层面的有效合作,推动产业在现代加工与新材料应用、绿色生态加工与资源环境技术等重点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培育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业核心技术标准、推进产业链与价值链向高端提升。

依托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集聚整合创新要素,加强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机整合,营造有利于吸引、培养和使用创新人才的环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成为行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基地。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加强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展科技攻关和产业化研究,推动企业由模仿、跟踪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推进产业链与价值链向高端提升。

2.3.2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项目以点带面引领行业发展

建立和完善纺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研发项目。以企业为主体,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带动广大中小企业,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促进行业产学研在战略层面的有效合作,推动产业在现代加工与新材料应用、绿色生态加工与资源环境技术等重点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培育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业核心技术标准、推进产业链与价值链向高端提升。

2.3.3积极创建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专业人才培训

重视建立工程化技术研发公平服务平台,围绕高端纺织,进行产品设计、纤维研发、装备改造等,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服务,带动中小企业运营及产品结构升级,促进就业,搞活市场。

设立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为对象的研修制度,对实行研修制度的区县进行补贴。建立人才发展需求库,定期辅导,跟踪引进,培育复合型人才,支持科技人员创业和服务企业,造就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人才结构问题,充分激发企业的内生积极性,支持中小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

2.4着力改善中小企业营商环境

2.4.1减少行政审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系统评估和清理涉及内贸流通领域的行政审批、备案等事项,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实施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不断完善公示制度。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允许商业用户选择执行行业平均电价或峰谷分时电价。

2.4.2加大市场整治力度

集中开展重点商品、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完善网络商品的监督抽查、风险监测、源头追溯、质量担保、损害赔偿、联合办案等制度,依法惩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建立案件曝光平台。强化对农村市场和网络商品交易的监管。

2.4.3加快推进商务信用建设

建立和完善国内贸易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依法发布失信企业“黑名单”,营造诚信文化氛围。推动建立健全覆盖线上网络和线下实体店消费的信用评价机制。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具有信誉搜索、同类对比等功能的综合评价;鼓励行业组织开展以信用记录为基础的第三方专业评价;引导企业开展商品质量、服务水平、购物环境等内容的消费体验评价。

2.5实施金融和实体产业发展相结合创新的战略建议

2.5.1放宽中小企业融资准入门槛

一是适当下放小型金融机构审批和监管权限。如小贷公司转村镇银行及村镇银行的设立和监管实行属地管理。二是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地方金融机构。鼓励设立地方性中小银行,扩大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和规模,积极稳妥地发展担保机构,加大对担保机构、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的扶持和补贴额度,撬动民间资本,支撑实体经济。三是加快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地方金融创新。创新发展各类产业投资基金、产业债券和信托投资券,鼓励创业资本、风险资本以及私募股权资本进入中小企业,推动民间资本规范有序释放。

2.5.2加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财税支持力度

一是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和技术改造资金规模,增加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比重,更好地发挥技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例如南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实行系统支持、集中支持、滚动支持,着力提升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和集群化发展水平。三是对产学研一体的中小企业孵化園、特色中小企业园区加大资金和补助力度。

2.5.3建立高端纺织产业基金,推动区域特色品牌发展

设立南通高端纺织产业发展引导基金(5亿人民币以上),支持专业水平高的私募产业基金发展,撬动社会资金,带动纺织概念板块相关投资资金50亿元以上,用于全市高端纺织产业投资发展,引导和扶持南通纺织做强产业、做大品牌、做强文化、做新技术,促进南通纺织产业的高端化、品牌化、文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