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学视域下的艺术介入乡村多维路径探究1

2019-12-05李文嘉代雅茹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9年5期
关键词:意涵艺术作品编码

文/李文嘉 代雅茹(上海理工大学 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前言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美丽乡村建设是今后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央一号文件也着重强调,提高农民生活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乡村营建行为并非简单的物质建造,而是复杂的系统化的社会实践,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下而下相结合的共建理念,在“修复性经济”时代的语境下,在“立”与“破”的循环中曲折演进,从被动介入转向主动介入,并逐步形成乡村设计场域。

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乡建介入手段,以其在匠心文化挖掘、造物设计、力量整合和文化保护传播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创造力优势,艺术家与设计师需要肩负起乡村建设的角色与职能。德国艺术家博依斯曾说过:艺术是治疗社会创伤的手段、艺术的社会责任就是直接干预社会生活”,国际上的案例不胜枚举, 从早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日本越后妻有“乡村公共艺术节”、到后期新兴模式下的日本神山町绿谷、韩国的新村运动、法国的鲜花小镇计划和虹艺术公园等案例都是在乡村的画布空间上,由艺术家和原住民共同执掌画笔,共同绘制乡村复兴的蓝图。目前,我国一些著名的、有特色的艺术介入乡村案例大致可分为三类:以艺术家个体为主导的艺术项目、由政府出资与艺术家合作的大型艺术节模式以及艺术院校与乡村政府展开的艺术实践。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在这些艺术介入乡村的案例中,艺术家们作为外来者进驻整个农村,体验农耕生活,在情感化的场域中让艺术作品与农村场域特色紧密联结。艺术的介入不仅仅是简单的干预进驻,阐述描写社会现象,而是艺术家与创作者们通过不同的个性体验将思维转化在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思考上,加强乡村内生动力与情感维系,为乡村在地性发展提供精神源泉。

一、符号学下的艺术介入乡村

“人是符号的动物”, 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符号、传播符号、接收符号。那么艺术介入乡村,促使乡村复兴自然也在符号控制与支配下。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 艺术介入乡建,复兴乡建的过程便是一种编码的过程, 将各类传统村落文化元素挖掘提取出来糅合产生出新的符号, 村民与过往游客自然而然的接受符号, 发现各种符号背后隐藏的意义和价值。

基于皮尔斯的三元论中的对象、再现体、解释项三位一体和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艺术介入乡建、复兴乡建过程中产生的艺术作品承载着特殊的乡村文化记忆,受传者在体验和接受到符号的传递后进行解读。艺术乡建过程中产生的符号记忆、艺术作品和文化意涵三者以传统乡村为聚点,以符号学三元理论框架为基础融合互联共存。由此可见,艺术介入乡村复兴可以归纳概括为一个符号过程,即表达—传播—诠释(图1)。

“因为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汇聚,也是艺术家思想症候的体现”,传统乡村的特色符号记忆是艺术家们在地创作的基础,也是艺术作品展示的基石。艺术家通过入驻乡村,对乡村符号记忆进行生态分析,解构乡村符号元素,完成艺术作品元素的提取。同时通过艺术化编码的手段将乡村符号记忆转化为艺术作品。最终,这些在地创作的艺术作品展示在乡村场域中为乡民及游客凝视传统乡村传统文化确立了视觉焦点。赵毅衡在《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中阐述符号是携带意义的被感知,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 村民及游客是感知意义的客体, 是符号传达的目的所在, 通过游客对视觉焦点的符号感知过程,达到对传统乡村文化意涵的理解以及乡村传统符号记忆的传播,文化意涵同时也促进乡村特色符号记忆的获得。符号提取、艺术编码和译码反馈三个过程完成了乡村文化艺术符号化传播的过程,最终跨越浅层符号表征进入思维层次,完成精神价值内容的传递,通过情感唤醒与互动,产生集体情感能量,实现价值重建与精神回归的归属引导。

二、乡村文化符号的艺术化编码

1.乡村文化符号记忆的提取

乡村之于村民与外乡人具有不同的认知环境,想要对一个村落进行了解,需要对村落本土文化产生认同性,才能真正融入,感知这份文化。因此,在对乡村文化艺术进行重塑时,需要考虑村民与外乡人对于村落自身产生的文化符号的认同感,这些文化符号将成为艺术家们融入乡村、在地创作的素材,在乡村发展越来越规范化的过程中,可能也将运用于村落的景观环境,标志指引等乡村体系中,形成乡村的特殊文化记忆符号。

乡村传统的文化内容按照构成可以划分为物质、精神和社会制度三个层面的符号化记忆。从这三个层面出发,可艺术化编码的传统村落遗产文化符号具体表现为:第一种可艺术化编码的符号记忆为传统村落中以固态可见的物质形式存在的符号记忆,如承载历史痕迹的特色建筑、民居住宅等固态存在等物质载体,这些物质化存在的文化记忆,与居民的日常起居生活息息相关,和谐置于环境中。

第二种可艺术化编码的符号记忆为传统村落中的农耕精神,手作民风,传统民俗等承载村民精神寄托的符号记忆。第三种符号记忆则是传统村落中的各种基于神明的传统祭祀仪式,节庆文化活动的符号记忆。这些祭祀仪式和节庆活动承载了百年来村民的性格特质和价值观念。不同地域的村落符号记忆串联共建了乡村文化记忆符号系统。这三类符号记忆是构成村落居民形成不同地域环境差异的符号记忆元素。因此,在提取可艺术化编码的符号记忆时,要立足核心内涵挖掘和提取符号意义,提取包含村民生活记忆且认同性强的乡村文化精髓进行艺术融合,将独特的乡村文化记忆符号在艺术的话语下重新进行编码,创造出富有文化意涵的艺术作品。

图1 “符号记忆—艺术编码—文化意涵”的乡村艺术符号化传播模型

2.乡村文化符号记忆的多模态编码

在用艺术化手段开发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时,要选择合适载体和艺术化手段,通过当代再生产的活态展示,展示乡村文化符号意涵。艺术家通过对当代乡村符号记忆的提取,运用不同形式的载体和艺术化手段实现了乡村传统文化的活态展示,其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固态化编码,叠加化编码和跨界化编码三种方式。

(1)固态化编码

固态化编码是指通过将地域性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生产者,即艺术家或者村民,改变其物质存在状态的编码,形成乡间艺术使之留存,产生新的文化意涵的一种编码方式。这里的固态化含义源自于物理的物质状态改变,例如水经过固态化结成更加坚硬的冰。物质存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但是物质的在新的场域中发挥了作用,产生新的价值。

例如五十岚靖晃在2017北阿尔卑斯国际艺术祭中,五十岚靖晃以喜闻乐见的材料以绳结的形式创作作品《结》(图2)来强调人和人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在2019濑户内艺术沙弥岛上的作品《空网》中(图3),以当地生产生活特色渔网融入在地装置艺术作品中表达了岛屿虽然将人分开,但渔网是大家凝结的纽带,人与人是紧密相连的关系的文化内涵。五十岚靖晃在艺术介入的编码过程中提取沙弥岛地域传统文化中承载村民生产生活符号记忆元素的渔网以及绳结的编织技术作为固态化编码的元素,和渔民成为共同生产者,编码融入以公共雕塑、装置等艺术形式的固态装置中去。当村民与游客进入这一场域中时,生产记忆和共同编织的记忆会引起当代村民的认同感和文化共鸣,并以此为切入点,唤起村民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的概念,达成了让村民回望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凝聚村民向心力的文化意涵。

图2 五十岚靖晃:《结》

图3 五十岚靖晃:《空网》

(2)叠加化编码

叠加化编码是指生产者在乡村原有地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叠加现代元素,形成艺术作品的编码形式。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乡村传统文化逐渐弱化,淡出大众视野,因此也导致了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呈现弱势的状态。但是近年来,伴随着对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转型与思考,乡村议题成为新的伦理问题与创新迭代。叠加式编码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即表现在文化上也表现在科技上。在艺术乡建的进程中,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手段,也在慢慢走进乡村,全国各地也在兴起新媒体艺术节。新媒体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文化艺术如手工艺、壁画等,在视听觉上具有可动性、渲染性和更强的感染力,因此也具有更强的传播性,通过光的结合、模拟的或者数字化的技术策略,它使人们在广阔的乡村景观中获得亲密、奇异以及深刻的体验成为可能。新媒体艺术这些新兴的现代元素在传统乡村的文化场域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让观者追本溯源,探索境生象外的艺术观与因材施艺的造物观,重新去寻找当代艺术与传统文明、人和自然的生存空间,并创造适应当下的文化特征的艺术语境。

例如在新媒体艺术与传统的中国农村最早发生碰撞的石节子美术馆项目中,因石节子美术馆位于丝绸之路必经的重地秦安,是黄河文明的源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刘旭光提取了由黄河文明孕育的《山海经》作为符号元素,用动画创造了山海经中的神兽形态,用放置在转盘上的投影仪投影在山间的《新山海经》(图4)。在寂静的山村夜晚,神兽跳跃在寂静的山体之间,完成一场神秘的交汇。传统文化符号元素通过现代科技跳跃在黄河文明源头的村庄里,与它的本源、山村和人联系在了一起,构成了新的语境,也赋予了作品新的意义。

艺术家朱哲琴在2019濑户内国际艺术祭创作作品《钟舍Bell Shelter》,作品以“听”为核心引导,着眼于人们进行祈祷的历史,以废旧谷仓为场域,声音采样于当地录制的寺院钟声和酱油工厂等声音,声波、光波与观者的行进交叠,当声音震动水面,波纹即时出现在萤幕上(图5),与参观者进行行为互动,感知时间、空间与精神能量。

因为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性,当现代的科技与传统的乡村空间发生叠加碰撞时,人们往往会开始思考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开始回望乡村历史文化的传播与传统文化记忆的保护问题。

图4 刘旭光:《新山海经》

图5 朱哲琴:《钟舍Bell Shelter》

(3)跨界化编码

随着科技和艺术的发展,艺术形式的多元化趋势和环境空间的思辨关系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艺术家们尝试把雕塑、壁画、建筑、街道、园林等整合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的空间环境。不同专业的协调创作也在艺术介入乡建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介入的跨界化编码是指生产者通过联合其他专业改变乡村传统文化符号元素的物质存在功能的编码形式,编码后形成的艺术作品因为新的功能而产生文化意涵的一种编码形式。

在艺术介入乡村的实例中,与建筑师和产品设计师跨界的案例有很多。俄罗斯艺术家Nikolay Polissky在2017年北阿尔卑斯国际艺术祭创作中就地取材,村民协助下用500根竹子完成作品《竹之波》(图6),作品写意并充满张力与律动感。

碧山计划中,反映碧山传统的徽州文化的徽州老建筑通过艺术家们与建筑师们跨界联合,艺术家提取蕴含碧山传统的徽州文化符号记忆的老建筑,通过建筑师的跨界帮助,维修和改造成的碧山书局、碧山书院、碧山供销社等文化传播场所。松阳县作为浙江省大力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对象,2015年筹建《表皮N+1》公共艺术活动:红糖工坊乡村博物馆项目。该活动通过村民在玻璃幕墙上进行手工绘画,用白描的手法记录下古法红糖的手工艺,使建筑成为承接外部环境与内部红糖制作工坊的纽带。

艺术家KAZUYO SEJIMA + RYUE NISHIZAWA在2019濑户内国际艺术祭创作作品《Naoshima Port Terminal》(图7)13个直径4米的玻璃纤维球所堆叠而成的半透明建筑物里设有候船室、自行车停车场和洗手间,客船的候船室成为村港的新象征。

艺术介入建筑的跨界融合,让艺术的理念在乡村原有文化元素符号的包裹下生根发芽,将建筑传统的居住功能转化为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书院、工坊、候船室等功能建筑,既不让原有的乡村文化元素符号遭到破坏,同时又复活了传统建筑的功能。

在乡村建设中,艺术的介入让乡村建设焕发出不同的色彩,艺术化的编码方式改变了传统乡建生搬硬套的乡建模式。其中,固态化编码将饱含村民千百年来生存记忆的传统手工艺固化成可以触摸的艺术作品,保留了村民的符号记忆,强调了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叠加化编码将城市发展中的现代化文明加入叠合在乡村古朴的土地上,实现了城市与乡村文化的碰撞,这也是一种古今文化的碰撞。跨界化编码则联合不同的专业,将第一产业转换成第二、第三产业,实现了乡村建筑功能化,文化产业化的乡村建设目标。

不同的编码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传统乡村文化遗产,因此,在用艺术化编码方式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时,应充分考虑还原布局、装饰、周围环境等形态要素,展示和传承包括氛围、载体、客体在内的具有原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合适载体和艺术化的构建手段建构符号的精神维度。同时,同一文化符码也可用多种编码方式进行活态展示,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编码方式达到不同的文化意涵。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赋予文化传承主体更多的话语权,同时应考虑民众的解读、呼应乃至参与能力,或者说应更有亲和力,注意聆听他们的声音,充分发挥他们对文化符号的解读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文化符号建构规则的制定者,并重新认知自我文化的价值,自觉、主动地珍视和传扬文化。

图6 Nikolay Polissky:《竹之波》

图7 KAZUYO SEJIMA + RYUE NISHIZAWA:《Naoshima Port Terminal》

三 乡村文化符号的解码聚点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通过艺术编码生动地表现出来,无论是实体的、虚拟的还是想象的,这种展示均是对乡村物质空间与自然特征的再加工,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由资源转化为艺术景观甚至产业化产品,表现为乡村符号特色记忆的艺术编码再现实践与行为反思。

村民和游客通过对艺术介入乡建的过程和所产生的文化艺术作品、建筑等进行理解,产生身份认同感与凝聚力,进而实现文化意涵的传播作用。由于在城市与村落的不同场域中,村民和游客的文化记忆身份与文化重构功能不同,其对传统村落遗产文化意涵的凝视呈现出文化意涵的内向性和外向性差异。

艺术作品的文化意涵对内是将乡村文化作为知识保留下来,让更多乡民积累情感能量产生叙事集体同化,开始重新审视自身所共建的地域文化,开始整合资源进行乡村更新或者旅游模式建设。艺术介入模式加深了他们对自身地域文化的了解,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文化认同并激发文化活力的反作用力。对外是游客对所展示的艺术介入乡村作品进行文化意涵凝视与解码诠释,获得在地文化记忆和新概念的文化解读。游客对艺术作品的解码过程中并没有看到文化遗产的实体,而是看到了艺术家编码创造的符号记忆,游客凝视的传统村落通过符号的艺术编码传达不同的含义,如农耕、祭祀雨神等仪式,其中蕴含着传统村落文化中农业耕作农民的淳朴品质。这些符号通过“能指”和“所指”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游客根据自身文化记忆身份和文化重构,诠释出不同的“所指”,发挥出政策目标相关的美学外的效益。

四、结语

艺术介入乡建的过程中,艺术作为力量实现符号化的介入,通过探索当地地域特有的文化符码、景观特质实现乡村艺术传播,融合乡村传统符号记忆,形成艺术的符号化传播的同时,联合艺术、设计的力量振兴乡村文化建设生态体系,凸显文化交融、艺术创造力与社区凝聚力。艺术介入乡建所形成的文化凝视对社会、政治、经济、传播都存在一定的辐射范围。艺术介入乡建的符号化过程辐射在社会方面表现为对乡村民俗的复兴,在艺术复兴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让村民们重审自身地方特色文化建设,重塑文化信仰。同时拉近了城乡距离,使两种文化在其生态场域中发生碰撞,通过艺术化的编码活态展示方式实现了乡村传统文化的有效在地发展与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最终实现情感维系、精神寄托与文化引领。

猜你喜欢

意涵艺术作品编码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雨来了
Genome and healthcare
听说,陈意涵充满了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