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边形势与中国的应对
——“中国周边战略研究中心建设暨当前中国周边外交形势”研讨会综述

2019-12-05

战略决策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周边国家外交战略

2019年4月27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周边战略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周边战略研究中心建设暨当前中国周边外交形势”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围绕“中美竞争关系下中国周边外交总体形势”、“东亚地区形势发展”、“南亚、东南亚地区形势发展”等议题展开了讨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何传添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会长、福建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正毅教授发表了主旨演讲。在随后的分组会议上,与会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就当前中国周边外交形势发展与应对策略展开了深入讨论。现将专家学者主要观点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记录整理:周 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一、嘉宾主旨演讲

王晓德教授就中国周边外交的历史和现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重视大国外交,但忽视了周边外交。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把“周边国家”从“第三世界”中单列出来,说明中国决策层越来越重视周边外交。2001年,中央组织召开了周边国家安全座谈会,强调支持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巩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关系,提出“以经济促政治”的理念。随着经济高速增长,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中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周边海洋国家的岛屿争端开始加剧,中国周边外交中的安全矛盾开始突出。在这一背景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同年,中央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会议,确立了未来5~10年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方向和内容。由此可见,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工作中的地位在显著提升。

王晓德教授认为,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需要认真考虑那些容易对引发地区重大冲突的问题,寻找可行的应对方案。中国是地区大国,冷战给周边地区遗留了很多尚未解决的安全问题,如朝核问题、南海问题、缅北问题,等等;中国作为地区大国,在处理地区争端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这些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或缓解,才能为地区稳定提供最基本的保证。

王晓德教授认为,学术界从学理上对这些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可以为国家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提供理论上的思考。目前周边国家存在的问题都有历史的根源,学术研究要实现突破,必须有历史研究作为基础。2004年,中国外交部档案馆解密了超过8万卷档案,这批档案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同时,很多省市的档案都开放了,周边一些国家的档案也部分得到了开放,为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史料。王晓德教授认为,现实问题一定要从历史找到根源,这样才能产生一批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目前中国各高校已经出现了一批中国周边外交研究机构,并且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然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他建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周边战略研究中心的发展,要瞄准一两个国家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形成自己的特色。

王正毅教授在致辞中认为,研究中国周边外交应该注意三个问题:第一,知识谱系问题。在什么样的知识谱系中做研究?是政治学还是经济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应该放在政治学的知识谱系里面,但是在政治学的学科体系下中心的主题是安全还是政治经济学,这个需要明确清楚。第二,学术共同体问题。学术界是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国际关系研究要有针对性,学术共同体要解决的核心议题包括四个方面:学科、理论、专题、地区。首先,要定位在什么学科里发展;其次,是对什么理论进行研究;再次,是从事什么专题研究,是安全议题还是政治经济学议题;最后是对哪个区域进行研究。第三,知识创新的平台建设问题。知识创新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和环境,需要相互支持。需要学界的支持,需要期刊杂志的支持,需要所在单位的支持,需要老中青三代共同的尊重和支持。

二、中美竞争下中国周边外交总体形势与中国应对策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长平教授总结了中国周边外交新特点,并分析了中国如何运筹周边外交。他认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呈现出四个新特点:一是经济外交更为突出,安全外交有待加强;二是多边外交突出,双边外交有待加强。三是中小国外交突出,大国外交有待加强;四是官方外交比较突出,民间外交有待加强。中国运筹周边外交,可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提高周边外交的自主性,不应过度强调美国的因素;其次,应该突破过去传统的区域性思维,转向议题思维;同时,重视周边外交的差异性、动态性。最后,要从过去强调重视中小国外交到更加重视周边大国关系的转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王文峰研究员认为,特朗普执政以来,中美战略竞争越来越明显,但中国的周边环境,特别是海洋方向的压力没有出现明显的扩大,主要原因是近两年来中美竞争的焦点在经贸方面,以往围绕地缘政治进行的争夺明显削弱。未来,在战略层面,中美竞争引发周边局势紧张和问题复杂化的可能性比较大,美国始终有着拉拢其他国家抗衡中国的考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周边国家推进中可能会面临美国的压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周方银教授阐述了当前中国周边外交的新形势与中国的策略选择。他认为,中国周边地区秩序面临一个比较长的转型过程,由于这个过程持续时间会比较长,进程比较复杂,结果尚未清晰化,使得不少周边国家的观望心理加重。周边秩序转型涉及实力结构的变化,与本地区国家关系的重组,是一个长期过程,未来几年,中国经营周边的努力在秩序层面难以见到明显效果,但中国的政策行为,依然会对周边国家的战略判断产生很大影响。从策略上,中国要从长期着眼管控周边的热点问题,避免周边地区热点问题出现大的反复;应该理解周边地区中小国家对大国的担忧心理;中国对外要展现多样性,要有多元的声音;在政策层面要保持战略耐心,落实已经做出的承诺,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战略形象。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刘丰教授认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态势得到了部分改善和缓解,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冲击;二是中国自身战略的变化;三是周边国家对华政策的调整。未来,中国周边战略的推进需要做好几点工作:第一,需要考虑不同战略目标之间的协调和匹配,周边外交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如何协调。第二,考虑对美外交与对周边外交如何匹配,中美关系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牵引周边国家的政策选择,二者不能完全切割。第三,考虑战略手段和资源投入的匹配,尤其是经济手段和安全手段的匹配,经济合作的范围和选择要服从于国家战略和安全利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战略决策研究》执行主编陈寒溪教授认为,目前,虽然中美关系恶化,但中国周边形势进入相对缓和阶段,2016年以后,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都有明显改善。周边形势的这种变化,与美国政府的东亚政策调整有很大关系。特朗普执政后,中美经贸关系恶化,随后,两国安全关系可能更加复杂。如果特朗普总统连任,中美可能进入另一个阶段的紧张,周边国家可能面临更加困难的选择。中国必须坚持核心利益不让步,特别是台湾问题不能示弱,而南海问题可以相对低调一些。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改变了过去的被动局面,变得相对主动了;朝核问题是中美可以寻求合作的地方。

三、东亚地区形势发展与中国应对策略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魏志江教授从朝鲜半岛次区域安全复合体及其社会构建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冷战后朝鲜半岛不再是两元对抗结构,而是三极安全博弈结构。第一极是美朝韩博弈结构,美韩与朝鲜之间因为相互冲突形成一个冲突型的安全依赖,第二极是朝韩冲突安全结构,第三极是中朝韩的安全结构,第三极的极性弱于美朝韩和朝韩安全结构。三个组群互动形成朝鲜半岛的总体安全结构。中国近期对朝政策比较合理,强化中朝关系有利于恢复和扩大中国的战略影响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肖刚教授提出,中日两国周边战略是竞争关系,2008年以前,相对于日本,中国在周边战略态势上处于弱势;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在周边战略态势上相对日本处于优势。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对外投资、对外援助的增加,周边国家逐渐认可中国,中国的成长逐渐演变为周边国家的一种共识。中国在周边做的工作相比日本更好,日本倾向于与中国开展更多的合作。中日未来不是战略竞争而是竞争消长,中日的战略性合作需要往前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中心执行主任、港澳研究所所长郭拥军研究员认为,新时期开展周边外交不可忽视台湾因素。基于两岸关系的现状,台湾当局在国际社会开展各种活动,对大陆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复杂影响。就周边而言,有以下几方面表现。一、台湾迎合美国不同时期的亚太战略,在目前主要是印太战略。此类战略是中美关系的更广阔背景,与中国周边外交存在多形式关联。二、台湾是中国大陆在东海、南海进行海洋维权活动的客观一方。其实际控制部分岛屿和重要档案文献,相关立场与大陆有重叠也有分歧。三、台湾是中国大陆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无法回避的因素。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经济关系密切,早就是APEC成员,与新加坡已签署FTA,曾试图参与TPP,目前争取参加CPTPP,还在推动所谓“新南向政策”。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双边、多边经济合作,都需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涉台议题。四、台湾在南太平洋地区仍然拥有6个所谓“邦交国”。南太是仅次于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台“邦交”第二大板块,仍然是两岸涉外斗争的重要地区。因此,研究中国大陆周边外交,不可忽视其中的台湾因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范洪颖副教授分析了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农产品市场开放问题。她认为,农产品市场开放成为国际农产品发展的趋势,国家贸易关系中的农业谈判成为重要的话题。当前,东亚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很重要,但中国在农产品开放问题上的研究并不充分。中国未来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的改善都会影响贸易自由化。农业自由化可以作为贸易自由化的突破口,中国和日本国内农业政策的变化也将影响东亚区域合作。

四、南亚、东南亚地区形势发展与中国应对策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南亚研究》编辑部主任叶海林研究员阐述了当前南亚形势以及中印关系的发展。他认为,洞朗事件后,中印关系相对缓和,同时,南亚地区并没有因为美日印澳战略对中国的周边环境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未来,印度政府内外政策将更加强势,印度更可能会打中国牌来凝聚国内选民的支持,中印关系的互动可能会有所干扰。总体来说,未来中印合作会下降,对抗会上升。在美日印澳机制下,中国要想通过稳住印度减小压力是不太现实的,可能效果会更差。中国要不断保持对印度的张力,防止印度借机胁迫、讹诈中国,中国对印释放良好信号并不一定是好事。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万晓宏教授就当前中印关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中国的对策作了分析。他认为,21世纪可能是印太世纪,中印关系非常重要,当前中印在经贸关系上相互依赖较大,尤其是中国对印度的市场依赖更大。但中印之间有边界问题、西藏问题等老问题,也有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过大,印度担忧“一带一路”,美国利用印太战略拉拢印度,中印缺乏安全互信等新挑战。中印之间要加强首脑外交、公共外交、人文交流;军事安全上要在有争议的地区加强管控,经济上尽量解决贸易逆差,“一带一路”推进要照顾印度的想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当代亚太》执行主编高程研究员阐述了中国在周边的差异化经营策略。她认为,东南亚是中国最可能经营好的周边地区。中国的经营政策可以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注意中国崛起的可依靠国家缅甸和柬埔寨,他们经营的可行性强,难度小。第二层次是可能阻碍中国崛起的国家新加坡、越南和菲律宾,这些国家要做好防范,应对挑战,长期经营的可行性低,经营难度很大。第三层次是无害国家泰国、文莱和老挝,合作的成本过高,深度经营风险难度大。第四层次是对中国崛起存在两面性的国家马来西亚和印尼,如果经营政策得当,可能会产生积极效果。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陈奕平教授分析了东盟国家的大国平衡战略以及中国的策略应对。他认为,2009年后虽然中美进入明显的战略竞争态势,但短期内我们看不到中美进入美苏式冷战的可能性,原因是中美的经济依赖远超美苏时代,中国的认知和当年的苏联认知不一样,而美国的盟友也不愿看到中美冷战,会从中协调。东南亚国家外交选择的逻辑是基于自身经济发展和稳定、安全的考虑。未来中国还是要稳定中美关系,向东南亚国家积极提供公共产品,加强公共外交。中国对东盟国家要差异对待,实施选择性的压力政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周边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施爱国副教授阐述了特朗普政府罗兴亚危机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他认为,特朗普政府坚持在“美缅伙伴关系”框架下应对罗兴亚危机,突出美国作为“伙伴”在其中的鼓励、帮助与敦促、施压角色;同时,整体上漠视罗兴亚人的处境和人权问题,对缅甸军方采取施压制裁与安抚怀柔并用以及促压结合的策略,同时重视利用罗兴亚危机推销美国“印太战略”。整体上,其“罗兴亚”危机政策体现出高度的现实主义和政策功利性特征。在特朗普政府“有原则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下,美缅关系短期进入相对冷淡的停滞阶段,但从中长期看,基于包括缅甸在内的东南亚国家连接印太的地缘位置和增长潜力,中美在东南亚的争夺会趋于激烈。“罗兴亚”危机固然给中国在缅“一带一路”项目带来现实危险,但也提供了中缅深入合作的机遇,长远看,中国应该积极建设性的参与缅甸的民族和解进程,巩固优势。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李皖南副教授对2019年印尼大选及其对中国与印尼关系的影响作了分析。她认为,印尼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国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国家。2019年印尼大选出现了几个特征:一是首次进行了五合一选举,二是议会候选人的规模非常庞大;三是两对候选人单轮选举。过去印尼总统佐科领导下的中国与印尼关系总体在推进,如果他连任,未来中国与印尼关系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最后,施爱国副教授主持了研讨会闭幕式。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就当前中国周边外交形势的变化、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很多精彩的观点,为中国周边外交理论研究的深化提出了新的思路,也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中国周边外交研究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猜你喜欢

周边国家外交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