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猪病净化新理念
2019-12-05马增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马增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一、非瘟常态下猪病流行态势
第一,主要疫病为非洲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和链球菌病,其次为猪瘟、伪狂犬病、流行性腹泻为散发。 第二,非洲猪瘟在1~3 月份以规模猪场为主,4~6 月份以来散养户相继发病,造成高死亡率。 第三,高致病性蓝耳病检出率有所降低;ADC30-like 新毒株检出率增加。 第四,圆环病毒病流行较为严重,PCV2型以PCV2b 为主导,PCV3 显著增加。 第五,腹泻病以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感染为主。 第六,猪瘟和伪狂犬病呈散发, 以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居多,尤其慢性、非典型性猪瘟病例较多。 第七,细菌病不容忽视,如链球菌病、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猪肺疫等细菌病,常继发于免疫抑制性病毒病。
二、 为什么要做好常见猪病的净化?
(一)控制新发病和再发病最佳策略
早期扑灭,最为经济。 单纯依赖疫苗而不采取扑灭措施, 病情容易扩散,常在流行(如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等)。
(二)时机成熟
引进种猪或存活种猪: 在检测非洲猪瘟的同时顺便做好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检测和淘汰。
(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疫苗免疫应激和药费开支
加强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等净化,减少混合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
(四) 利于非洲猪瘟的早期诊断, 尤其猪瘟净化对防控非洲猪瘟有重大意义
非洲猪瘟与经典猪瘟(CSF)、伪狂犬病、 蓝耳病、猪丹毒、沙门氏菌病、各种猪呼吸道疾病、 猪圆环病毒病相关疾病等疫病有相似的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是一种临床上不能区别于猪瘟的猪病。
(五)蓝耳病是引起猪群发病的诱因,猪瘟、伪狂犬病是引起死亡的要因
三、 非洲猪瘟常态下怎样开展净化工作?
探索推动区域净化。 区域净化就是在特定的区域针对一种或多种疫病的清除过程, 或者达到某种状态。 区域动物疫病净化主要是政府和企业联合,有的是企业主导(经济性疾病),有些是政府主导(公共卫生类)。
猪场净化技术体系要求: 厂区位置需相对独立,与主要交通干道、生活区、 屠宰场、 交易市场有效隔离;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粪污处理区和无害化处理区完全分开且相距50 米以上;实施分点饲养;对外销售的出猪台与生产区保持有效距离;净道与污道分开;有独立的引种隔离区;有预售种猪观察舍或设施;实行全进全出;早期隔离断奶、母猪分胎次饲养;维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保持适宜的通风、温度、湿度;保障饲料、饮水清洁安全,定期检测;做到良好的人员、车辆、器具管理;做好引种管理; 做好场内其他动物管理;做好雨污分离和粪便处理;做好合理的免疫、监测、消毒;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
(一)猪瘟净化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OIE 猪瘟参考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琴,在谈及猪瘟净化的难点时指出, 目前我国做猪瘟净化主要存在6 个难点:一是生物安全防范不严格;二是疫苗免疫覆盖率低,免疫不到位;三是在不做抗体监测的情况下, 制定免疫程序; 四是不做病原检测和淘汰;五是不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六是综合防控措施不到位。
当前形势下, 猪场较重视综合防控和生物安全防范; 净化重点则落在人员、免疫、检测和淘汰四个方面。
1.净化方案
对不同阶段猪只采血, 调查猪群抗体保护率情况; 所有公猪检测抗原和抗体; 基础母猪群的全群检测; 对后备猪的检测 (每批猪均检测),抗体合格准入;每季度按比例抽检种猪群;定期抽检产房弱仔。
2.实施净化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人员:做到上下齐心协力,做疾病净化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检测:包括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 抗原检测:因非典型猪瘟普遍, 净化猪瘟需要更灵敏的检测手段,采集扁桃体,进行实时荧光RT-PCR 检测方法,是检测慢性猪瘟抗原最敏感方法。 但在非洲猪瘟时期, 采集扁桃体存在传播风险隐患。 抗体检测:根据净化技术方案, 采血, 按照国标规定ELISA 方法检测。 淘汰:猪场要下决心淘汰抗原阳性和免疫不合格猪。免疫:选择好的疫苗,制定合理的程序。
3.选择好的疫苗,制定合理的程序
C 株疫苗:优秀的种毒,但一些产品可能存在杂质含量多、 抗原含量不达标、BVDV 污染等问题,同时冷链的缺失影响疫苗质量造成免疫的失败。 正确选择疫苗,注意运输、保存、使用环节,开瓶4 小时后应该废弃。
免疫程序: 中监所OIE 猪瘟参考实验室曾对仔猪出生35 天猪瘟母源抗体水平消长规律及攻毒保护进行试验研究,建议:首免25~35 日龄,二免60~70 日龄,养猪场最好先进行抗体监测后为猪场量身定制合理的免疫程序。
(二)蓝耳病防控
猪蓝耳病接触性高, 呈地方流行性特性, 猪繁殖障碍、 呼吸道疾病、继发感染;PRRS 毒株重组频繁,多样性不断增加;NADC30-like 毒株为主要流行毒株,极易与野毒、疫苗毒或疫苗演化毒株重组;NADC30-like 与HP-PRRSV MLV演化毒株的重组病毒——PRRSAV TJnh1501 的出现; 目前疫苗免疫仅能对NADC30-like 提供有限的交叉保护力, 不能完全抵抗该毒株的感染。
1.蓝耳病疫苗使用的误区
蓝耳阴性场的免疫、 公猪的免疫、 不同猪群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普免、疫苗的多次免疫、疫苗的长期免疫、疫苗的大剂量免疫。
2.如何防控蓝耳病?
重视种猪场生物安全, 猪场外部生物安全措施, 防止引入PRRSV新毒株;对猪群需闭群管理、引种检测、避免引入带毒种猪,做好人、车、用具清洗和消毒; 猪场内部生物安全措施,降低或阻断PRRSV 在猪场的循环和传播。
3.种猪场的免疫管理
构建PRRS 阴性种猪场和种公猪站:阴性种猪场不使用疫苗;阳性种猪场净化种猪群减少活疫苗使用;定期对猪场进行检测、保持阴性状态。
商品猪场阳性使用PRRSV MLV 疫苗:选择安全性较好、适合的活疫苗; 经产母猪且抗体阳性母猪群不免疫; 阳性猪场的阴性后备母猪或引进阴性种猪可在配种前1~3月免疫1 次。
其他措施管理: 降低母猪群的病毒血症,减少排毒;驯化(阳性、不稳定猪场); 控制猪群继发细菌感染。
种猪场净化——区域净化:清除持续感染的种猪群,重建无PRRS的种猪群;定期对猪场进行检测,淘汰阳性感染种猪, 对后备种猪进行检测,阴性留种,阳性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