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總結澳門研究成果 開闢學術自主道路 社科評獎推動澳門學學科建設

2019-12-04朝曦

澳门月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學術社會發展

朝曦

近年澳門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深入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本澳社會面對新時代下的發展藍圖,需要學術界總結歷史發展規律,探索未來發展路徑。由澳門基金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聯合舉辦的“第五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於9月圓滿舉行,主辦機構希望透過評獎鼓勵學術界對社會發展現象作更深入的研究,為特區的現代化進程出謀劃策,並推動澳門學的學科建設,彰顯澳門獨有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影響力。

澳門研究碩果漸豐

澳門基金會與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於2004年首次合辦“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作為澳門基金會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五周年特別計劃的一部分,並希望通過評獎,對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作出全面、客觀的階段性回顧、檢閱和總結。其後,為使澳門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更為海內外學術界所關注,澳門基金會於2012年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成為合辦機構。評獎活動經歷五屆發展,累計收到不同領域和學科近2,000份參評作品,獲獎著述累計281份。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在頒獎禮上表示,“我們清晰地見證了澳門本土研究力量的茁壯成長,進步顯著;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不僅得到澳門學術界、研究機構以至社會的肯定和認同,外地著名的出版機構也漸漸重視澳門研究的成果,不少參評及獲獎的作品都在海內外知名出版社出版或學術期刊刊登,證明澳門研究已羽翼漸豐,可以走出澳門,其研究質量也得到全國和國際學術界的認可。”

澳門研究之所以在過去二十年間取得長足進展,實有賴前輩們抱持嚴謹務實的態度,孜孜不倦地深入研究社會問題,反覆驗證學術理論,因此主辦機構今年特設“澳門人文社會科學傑出貢獻獎”,表彰在推動澳門人文社科發展具卓越貢獻的學術前輩。獲此獎項的楊允中教授認為建立科學的評審制度,有助推動澳門的學術發展,“澳門的地位特殊,其價值不因規模小而被約束,是‘小中見大,小中有大,包括在學術領域方面,在有限的人口、面積及生活空間裏,能有這麼多的學術研究成果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從學術領域來看,澳門也走了一條成功發展之路。”

強化澳門研究學術力量

“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發展至今已成為學術界的盛事,參評作品除了澳門本地學者的作品外,還有內地學者的學術著作,反映了研究澳門的學術力量並不受限於地域,學術研究隊伍正在不斷地增強。本屆評委龔剛表示:“評獎活動使研究澳門的人不僅來自澳門,也來自國內,它激起內地學者對澳門問題的關心,推動更多內地學者研究澳門。”他認為評獎活動有助澳門學者認識國家發展,同時也幫助內地學者了解澳門,“澳門學者以研究本地文化、經濟、博彩業比較多,內地學者則更多研究內地與澳門的合作,兩地學者的交流能大大增強澳門研究力量,對澳門和內地未來的發展都有益處。”

評獎活動除了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外,亦是對學術人員的一種肯定和鼓舞。正如獲獎者代表林玉鳳在頒獎禮上表示,“這個獎項帶來的認同和鼓勵,一定會讓學界朋友無悔投身探究澳門知識的路途,讓我們知道在學術路途上,就是多數時候艱苦寂寞,還是一直有人在道旁,向我們微笑默默為我們鼓掌,鼓勵我們一直堅持把路走下去。”她認為這個獎項鼓勵學者提升研究質量,澳門研究從有到重視方法、論述水平和研究的影響,也有澳門基金會的重要推動力。

穩步構建本土知識體系

澳門研究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演進過程,在學術界多年來的不懈努力下,澳門本土知識體系的構建正穩步前進。澳門基金會自2010年起與澳門大學等機構合作,定期舉辦“澳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而今年9月成功舉辦了第六屆“澳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吳志良主席在講話中指出,“‘澳門學現已具備發展成為一門地方性顯學以及一門以本土知識為基本載體的學科的空間及潛力。澳門學的學科建設願景應是:構建本土知識體系、形成一套反映出澳門獨特性的完整系統的宏觀敘述及解釋體系、確立澳門的學術自主性、鞏固澳門的學術話語權,以及團結、壯大不同學科領域的澳門研究人員。”

歸納總結歷史經驗,探索社會發展路徑,是澳門學術界應當肩負起的崇高使命。本土知識的構建為實現社會發展、政府施政提供了智力支援和理論支撐。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常務副總編輯王利民認為澳門學未來亦應朝這方向發展,“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澳門學的學科內涵及研究方向,對澳門學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任務,我們應做適當寬泛的理解。澳門學研究不僅要面向歷史,更要面向現實和未來。既要重視澳門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當代化、現代化,也要重視對澳門回歸20年來實行‘一國兩制成功經驗的學理化、系統化、理論化。既要關注澳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關注澳門與祖國內地經濟社會發展互動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也要為回答和解決人類當下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智慧。這既是澳門學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澳門學的價值和前途所在。”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構建本土知識體系,需要專家學者堅持不懈,抱持嚴謹務實的態度在學術之路上一點一滴地積累成果,亦需要澳門及外地學者加入研究隊伍,強化學術研究力量,才能使澳門學在學科建設之路上一步一步地前進,為澳門未來探尋出明晰發展路徑。

猜你喜欢

學術社會發展
謝桃坊先生學術成就概論
我與瑞士漢學家傅漢思博士二十年的學術交遊
遊記的形成與發展
中庸之道的傳承和發展
篳路藍縷 學林馨香——淺談金維諾先生的學術貢獻和教育思想
白一平、沙加爾《上古漢語:構擬新論》若干例證商榷*——兼談對西方學術評價的反思
COMPLAINER’S CALAM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