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面子与里子
——以突破菏泽市乡村振兴为例

2019-12-04撰文郓城县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侯仰超摄影袁航远

农业知识 2019年22期
关键词:人居环境治理基础设施

撰文/ 郓城县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 侯仰超摄影 / 袁航远

2019年9月17日,山东省委、省政府为解决当前全省区域发展最大的短板在菏泽市召开乡村振兴调度推进工作会议,通过观看菏泽市各县区乡村现状,不讲成绩,直面问题,剖析原因,深入分析菏泽市及各县区发展的短板瓶颈和潜力优势,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会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将人居环境治理推向高潮,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们还应站在鲁西崛起的新高度,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街头巷尾的绿化、户与户之间的硬化、建筑废料、柴草、污物粪水的去向、废旧坑塘清淤、改厕后是否经济便利……这些农民口中的“细碎小事”,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人居环境治理,不仅要让村容村貌有光鲜亮丽的“面子”, 更要着力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管网铺设、厕所改造提升、垃圾和污水处理的“里子”工程。

1.以人为本。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场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革除生活陋习的系统工程,村民才是这场战争的主角。农民群众既要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要有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动。我们在整治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优先序和标准。开始之初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让其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方案制定和治理全过程,对于群众来说,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也是分内之事。从美丽庭院内部扩展到房前屋后,再到“门前三包”,逐步引导完善参与机制。只有这样,才会倍加珍惜人居环境治理成果,形成长效管护机制,避免出现“帮扶干部在干,村民一旁观战,清理自家的房前屋后还要求记工”的局面。

2.明方向,知站位。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治理内容一般包括村镇街巷、道路、公共场所、水域等区域的环境整洁,垃圾、粪便等生活废弃物收集、清除、运输、中转、处理、处置、综合利用和与之有关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场“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硬任务,是不能忽视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要有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久久为功,全力以赴。开展之初,就要提高站位,要把改善民生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聚焦农民关心的人居环境痛点难点问题,以老百姓实际需求为抓手,查找不足与短板,出实招、持续发力、不搞脱离农村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的短期政绩和形象工程,以蚂蚁啃骨头的韧劲攻坚克难,在保证村容村貌“面子”靓丽的同时,更加注重清理出去的污泥杂草、砖头瓦块及粪土堆等杂物的去向,统筹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这个“里子”工程。内外兼修,方能做好人居环境治理这片大文章。

3.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俗话讲“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鲁西南地区村庄分散,数量众多,经济水平、风俗习惯千差万别,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宽阔明亮的道路、大面积的水面绿地,沿街建筑一律“穿衣戴帽”等审美性质的环境不可或缺,但要考虑农村房屋往往根据宅基地的朝向和个人喜好进行兴建,缺乏整体规划和可参照建筑标准,整体散乱、建筑标准低的特点。在人居环境治理时,注意把握推进速度与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农民建房由单纯的邻里相互攀比,片面追求面积、奢华向完善功能转变,从单纯注重住房建设向注重改善居住环境转变,从简单模仿建筑和装修形式向更加注重安全和乡土特色转变,充分利用村庄现有的设施、条件,有所侧重地按照公益性、急需性和可承受性的原则,从改善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根据不同村庄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和文化传承等做到宜居治理与历史保护和自然修复并重,避免“千村一面”,留住乡愁记忆,绘就一副符合鲁西南特色的美丽乡村画卷。

4.加强规划引领,实现良性互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是龙头。在编制和完善村庄规划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从保护农民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结合各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现有建筑实际,正确进行对村镇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科学引导镇村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公共服务相互支撑、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在满足大多数群众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村庄土地整理、经济补偿、扶贫搬迁等途径,整合村内空闲地和闲置、废弃、私搭乱建住宅,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充分利用好村规民约、家风祖训,提高村民保护生态 环境、爱护公共设施、参与环境整治的意识,避免村镇建设治理的随意性,在人居环境治理的同时,注重“培根铸魂”工作,树立文明卫生意识,自觉改变行为陋习,合力打造符合新时代的淳朴乡风,实现人居环境由内到外的华丽转变。

5.以完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做实“里子”工程,让广大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配套标准化是人居环境治理的重头戏,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载体。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有战略眼光,要从长计议,要真投入。坚决克服重地上轻地下、短期行为的倾向。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上,除了真金白银之外,关键在于领导重视。“面貌变不变,领导是关键”。领导高度重视了,办法多,力度大,效果好。在乡村振兴,推进人居环境攻坚克难阶段,党政“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历史的职责和使命,以责任第一,担当第一的精神,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打出彩、打出水平。注重发挥政府独有的组织动员优势,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多渠道筹措力度,形成县级政府奖补、帮扶单位争取、受益群众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力量捐赠赞助等多元化投入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农民投入资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绿化、硬化向路巷延伸,真正做到垃圾减量化、污水资源化、厕所无害化、村庄绿色化、配套标准化。

6.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来不得半点折扣,更容不得空有其表的“面子工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念,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把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的全过程,正视鲁西南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的生活习惯等因素,瞄准当前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重点做好垃圾减量、资源无害化处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生活污水治理、畜禽粪便和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治理,切实减轻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压力。对于那些散乱的高污染、高耗能高的低端产业实行关转停,坚决推进环境治理。坚决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稳扎稳打、持续推进,探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人居环境治理路径,做足村容村貌大改变的“面子”,夯实基础设施“里子”,让美丽乡村与经济发展携手并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承载着一方百姓的殷切期望,需要硬件改善与软件提升双管齐下,“面子”与“里子”并重。“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的历史时期,时代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这份考卷摆在我们面前,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山绿水需要每个人为之奋斗。唯有“不忘为民初心,牢记乡村振兴使命”,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大格局,方能从容应考作答,只有统筹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这份试卷才能得到阅卷百姓评判的高分。

猜你喜欢

人居环境治理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渤海海洋环境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