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模式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19-12-04王柏峰
王柏峰
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外周置管方式。作为一种有创性的介入操作,置管期间具有一定的风险,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前瞻性护理模式,其目的是减少不良情况对患者的影响,改善预后,在临床应用中予以好评[2]。本文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预防认知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并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恶性肿瘤患者,符合中心静脉置管指征并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静脉局部感染、血栓形成、精神异常、智能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0~80(58.5±8.5)岁;其中肺癌15例,胃癌10例,乳腺癌6例,肝癌4例,乳腺癌3例,其他2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8~80(59.6±8.5)岁;其中肺癌15例,胃癌8例,乳腺癌6例,肝癌5例,乳腺癌4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常规护理。于置管前向患者解释中心静脉置管的意义,告知置管后的注意事项,遵医嘱予以补液、用药,并在应用前后予以冲管处理。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研究组预见性护理,内容包括:①选取科室内护龄5年以上的工作人员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针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特点,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并发症,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②针对患者的年龄、病情、文化水平和沟通理解能力等信息,综合制定具体的认知教育策略。认知教育内容包括中心静脉置管的必要性、置管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和注意事项、导管的自我维护和常见并发症的预防等内容。通过一对一口头讲解、定期举行教育讲座、成立微信群(群里定期发送中心静脉置管自我维护知识)、发放手册等方式实施。③置管后以弹性好、透气性佳的透明敷料固定,并注意按时更换;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前后先以无菌生理盐水冲管,输液完毕后以肝素帽封管。如穿刺部位有红肿、热、痛等情况可予以热敷,每天检查穿刺侧肢体的臂围、皮肤温度及血运情况,警惕血栓形成。
1.3观察指标 ①于护理前后为患者发放自我护理能力测评量表(ESCA),评价其自我护理能力。ESCA功能包括43个问题,根据非常不像我、有一些不像我、没有意见、有一些像我、非常像我5个选项分别记为0、1、2、3、4分,评分范围0~172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②向患者发放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预防知识认知调查问卷(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并发症预防知识认知情况越好。③统计并计算两组置管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
2 结 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比较 见表1。护理前,两组ESC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ESC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比较分)
2.2两组并发症预防知识认知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并发症预防知识认知调查问卷评分为(88.32±6.35)分,高于对照组的(75.36±6.50)分(t=9.02,P<0.01)。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为导管堵塞2例;对照组为20.00%(8/40),包括导管感染2例,导管堵塞3例,静脉炎2例,血栓形成1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11,P<0.05)。
3 讨 论
中心静脉置管是经静脉将中心静脉导管末端插入至上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处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心静脉置管可用于补液、治疗和测量血压等;可使药物尽快扩散到全身组织发挥治疗作用;同时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血管的损害,是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常见的置管方式[3]。然而,在置管后会引起血流通路变窄,局部血液循环变慢,容易导致血小板的粘附聚集,且置管过程中对血管内膜有一定的刺激,容易出现感染、堵塞、血栓形成及静脉炎等相关并发症。因此,中心静脉置管后对护理的要求非常高[4]。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的ESCA评分均提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表明预见性护理可提高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研究组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预防知识认知调查问卷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提示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患者对置管并发症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预见性护理模式是采用预见性和前瞻性思维,全面分析判断患者的综合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并发症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以降低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提前对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措施,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研究组患者在置管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由于预见性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预防并发症的意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