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绿色交通追梦人
——记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副所长、科学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入选者黄全胜
2019-12-04李刚
李 刚
黄全胜在低碳交通论坛上作主题演讲
在人类发展史中,包含着人类对能源开发利用的演进史。从古代的钻木取火到如今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的开发利用,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能源。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副所长黄全胜形象地比喻道:“能源对于现代社会就像空气对于人类,人类呼吸离不开空气,而现代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对传统能源的大量开发不但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而且由于传统能源储量有限,已经不足以支撑未来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所以这迫使人们开始寻求支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之路。在中国,交通运输是石化能源消耗较大且排放压力也较大的领域,而如何促进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正是黄全胜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10年来,他专注于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咨询工作,在基础体系构建、政策研究、规划咨询、国际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绩,享有良好声誉。鉴于此,黄全胜入选了“科学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
不过,黄全胜强调,他所取得的些许成绩很快将成为“过去时”。中共十九大已经吹响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号角,交通运输事业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机遇期,绿色交通是交通强国的重要内涵、特征、路径与愿景,前景灿烂但任重道远。作为一名绿色交通的追梦人,他将谨记自训“常怀感恩之心、常抱归零心态、常记勤能补拙、常循学以致用”,苦练内功充好电,力求为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践行生态文明、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支撑美丽中国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跨业成长
1986年,黄全胜考进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成为这所学校首届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20世纪80年代,黄全胜前瞻性地选择了环境科学这个“未来科学”,这其中,他的中学生物老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我的生物老师是一名南下干部,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专业。那个年代,他能千里迢迢来到我们老家教书,我能受他指导是我的荣幸。”说到这位已经去世的老先生,黄全胜语气中满是感恩和怀念。“当时,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但是他富有远见地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以他鼓励我去上海求学,见世面、开眼界,特别是报考环境科学专业。”
大学毕业后,黄全胜进入四川省宜宾市环境保护监测管理站,在环境监理与污染防治科工作。短暂停留后,他决定继续深造。于是,1992年他考入中山大学攻读环境地理专业的研究生。1995年,硕士毕业,他就前往深圳寻求新的发展。
从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被黄全胜称为自己“跨业成长”的10年。他先后在国内主板上市公司、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大型知名民营企业工作,从事过市场研究、营销策划与管理、环保投资与管理等工作。工作之余,他于2002年在职读取了澳洲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随后几年中,还为北上广深及港澳等地的几所高校开办的工商管理学位班的学员授课,累计教授过企业家和企业高管百余名。
黄全胜认为,这些经历令他难以忘怀。他说道:“在深圳奋斗了10年,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练就了较强的洞察力、应变能力,保持着坚韧意志和奋斗精神。我在战略谋划、积极应变等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实战经验。所有这些,令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
第二轮跋涉
2005年秋天,黄全胜考入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攻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学位,研究大国关系下的能源安全与生态安全。他满含感恩地回忆道,在慈父生前给他的生涯规划中就明确希望,在阅历和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如果能考入党校,系统接受马列主义和党史教育,理解全球化时代特征和国家改革开放大政方针,提升个人政治站位和理论修养,必将受益终生。时至今日,他对父亲的远见终有所悟,也平添无尽怀念。
2008年,黄全胜博士毕业后有幸入职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这是交通运输部直属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规划研究咨询相关工作。“入职规划院,从事业成长的角度来说,开启了我职业生涯的第二轮跋涉。”自此以后,非交通科班出身的黄全胜开始了他与交通的不解之缘。
在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
2008年底,黄全胜被抽调到交通运输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研究组工作,参与多种材料撰写。2009年11月,他又以中组部、团中央第十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身份赴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挂职区长助理一年,协管交通工作。
经黄全胜策划推动,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与万州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助推万州经济社会发展;在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主要领导和专家团队的支持下,促成了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与万州区人民政府关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黄全胜全程统筹协调推进并深度参与了“重庆市万州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研究描绘了万州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和发展路径;策划举办了中组部、团中央第十批赴重庆“博士服务团”“畅通库区”(万州)主题调研及交通运输部专家主题讲座;推进万州区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建设;促成万州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万州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进行了4次大型公开讲座,分别涉及综合交通与库区发展、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现代企业管理等。
挂职期间,黄全胜还帮助当地某贫困村获得农村公路建设中央资金支持。他还联系了当地6户贫困家庭,给他们捐款捐物并出谋划策;联系了当地4家重点企业,为企业提出发展战略、规划、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除此之外,他还资助了10位农村留守儿童,向玉树灾区和甘肃舟曲灾区捐款。
主攻低碳交通
2010年,黄全胜担任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重点参与了地方综合交通规划、交通运输行业行政职能配置研究、交通运输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交通运输发展报告编制方法研究等工作。当时黄全胜已经开始在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方面有所研究与积累。
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前留影
2013年,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研究所应运而生。具有环境科学专业背景的黄全胜进入环境资源研究所,任副所长。随后的几年,黄全胜主持或深度参与了“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研究”“中国交通低碳发展战略研究”“交通运输行业参与国内碳交易机制对策研究”“交通运输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及控制对策研究”“中国2050能源需求中长期趋势研究”“社会车辆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排放峰值与减排目标、路径研究”“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制度体系框架研究”“交通运输‘十三五’时期节能减排关键因素、潜力及资金需求研究”“交通运输行业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目标行动方案研究”“长江中上游地区气化战略研究”等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的课题约20项。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他深度参与的“无锡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战略规划研究”是全国首个市级交通低碳发展战略研究,为交通运输部启动行业低碳交通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及城市低碳交通试点方案编制提供了基本范式和宝贵经验;他策划并深度参与的“成渝高速公路复线(重庆境)低碳概念性规划与设计”是国内首条低碳公路,该项目对低碳公路的内涵、特征、关键技术、工程与管理举措开展了探索性研究与咨询,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为行业低碳公路建设试点示范提供了基本范式和宝贵经验。“成渝高速公路复线(重庆境)低碳概念性规划与设计”项目入选了国家发改委主持评选的2013年中国低碳发展10大新闻。此外,他主持的“交通运输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策研究”项目被结题评审专家组认为“该课题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填补了交通运输行业空白,有效地支撑了行业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决策”。研究成果对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方案编制出台及确定交通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提供了重要支撑。
作为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民航局、国家节能中心、中国能源研究会专家库节能减排方向的专家,黄全胜一直没有放慢学习和研究的脚步。近年来,他先后参与了雄安新区、2022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交通强国、海南自贸区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研究中绿色低碳交通的研究工作,也深度参与了绿色交通制度体系、碳交易等节能减排市场机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绿色运输、绿色公路等研究咨询工作。目前,黄全胜正在负责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机制、策略及路径研究”,这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制度性优化设计研究,拟梳理部际、部省、部内、政企几组关系,评估现行工作机制、现状及态势,结合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要求,提出行业相关机制、策略及路径。此外,他也在负责研究能源革命对我国交通运输未来发展的影响。
助推中国目标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该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巴黎协定》主要目标是将21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摄氏度以内。作为缔约国之一,中国承诺使全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到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尽早达到峰值的一系列行动目标,并将这一目标纳入中国的整体发展议程。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人类应该对自然报以敬畏之心。全世界都应该尽早行动,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因为气候变化,会带来一系列复杂而长期的问题,节能降碳,刻不容缓。”黄全胜回忆道,作为IPCC AR5报告中国政府评审专家暨交通运输部政府评审工作专家组组长,那段工作虽然辛苦,但他觉得很有意义,不但开阔了视野,接受了教育,增长了学识,还结识了朋友。
中国能做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到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的承诺,体现了一个大国的担当和责任。凭借职业敏感,黄全胜牵头申请了“交通运输行业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目标行动方案研究”项目,研究提出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支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自主决定贡献目标如期实现的目标、路径及举措。
除了项目研究工作外,黄全胜连续几年负责编写《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中有关交通运输的内容,还参与编写了《国家“十三五”温室气体控制工作方案》《中国节能减排技术政策纲要》《中国低碳发展年鉴》。他还参与了国家发改委对省级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的考评,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内低碳试点城市遴选申报方案专家评审工作,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组织的适应气候变化型城市试点方案专家评审工作。
在德国学术交流期间与部分团友合影
近年来,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黄全胜也多次参与G E F(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低碳交通项目咨询、中—德燃料清洁化交流与合作研究;参加了交通运输部组织的赴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低碳交通学习交流。曾受交通部指派,作为IPCC 39次全会暨IPCC AR5第三工作组报告第12次工作会议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专家成员,参与了交通运输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工作。此外,他还曾应邀在国家节能减排峰会、世行—中国交通部低碳交通论坛、亚信非政府首脑峰会、C40城市低碳交通国际论坛、国家民航局民航可持续发展论坛等论坛上演讲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的成就,分析形势与不足,展望绿色交通美好未来。今年,黄全胜经组织同意,担任“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下可持续交通专题的中方牵头智库联络人,正积极参与谋划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德国马格德堡大学与团友及德方教授合影
黄全胜表示,交通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交通运输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机遇期,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攻坚期,践行生态文明、加快绿色发展的关键期,节能与环保协同发展及绿色交通与智慧交通、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加速期,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更高远的定位、更长效的机制、更管用的策略、更严格的标准、更优秀的人才。每每念及未来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发展理念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基础数据获取、绿色治理制度体系健全完善、交通节能环保工作对市场机制的探索应用、“一带一路”可持续交通国际交流与合作、气候友好技术推广应用、清洁能源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业内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将无法安于现状,深感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必须做一个砥砺奋进、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交通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行业、无愧于组织、无愧于同事、无愧于亲朋。”黄全胜说道。
交通强国目标令人振奋与向往,随着交通强国建设号角的吹响,身为一名绿色交通的追梦人,黄全胜愿意为这个梦辛勤耕耘、发光发热、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