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文学遇上音乐

2019-12-03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19年11期
关键词:勃拉姆斯经典作品余华

余华曾说:“我从来不会推荐自己读的书给别人,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与经历都不尽相同,只有适合自己的書才是最好的。”

书名:《文学或者音乐》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兄弟》《第七天》《文学或者音乐》等。其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他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等。

内容简介:

余华将《文学或者音乐》称作他的个人阅读之书、和声之书。书中的28篇文章记录了余华三十年的个人阅听史,他对经典巨作的一次次沉潜,一遍遍重读与回响,都被浓缩在330页的字里行间。在这里,他以“写小说者”的敏锐和同感力,反复叩问,引领我们走近博尔赫斯、福克纳、卡夫卡、契诃夫、马尔克斯、肖斯塔科维奇、柴可夫斯基等巨匠大师,条分缕析他们的叙事技巧,抵达他们创作中的秘密所在,而这些经典作品也正是在读者不懈的阅读和解读中,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无论共鸣也好,反驳也罢,这些缤纷时刻的来临,都激荡出阅读和原典之间的应力。打开书,一趟文学与音乐经典的启蒙之旅由此开启。

读书笔记:

我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迅猛地热爱上了音乐,本来我只是想附庸风雅,让音响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然后在朋友们谈论马勒的时候,我也可以凑上去议论一下肖邦,或者用那些模棱两可的词语说上几句卡拉扬。然而音乐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像炽热的阳光和凉爽的月光,或者像暴风雨似的来到了我的内心,我再一次发现人的内心其实总是敞开着的,如同敞开的土地,愿意接受阳光和月光的照耀,愿意接受风雪的降临,接受一切所能抵达的事物,让它们都渗透进来,而且消化它们。

《一千零一夜》的叙述者没有让山鲁佐德以直接的方式对国王说——让我讲一个故事,而是以转折的方式让她的妹妹敦亚佐德来到宫中,使讲述故事这一行为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合理性。这似乎就是叙述之谜,有时候用直接的方式去衔接恰恰会中断叙述的流动,而转折的方式恰恰继续和助长了这样的流动。叙述中的转折犹如河流延伸时出现的拐弯,对河流来说,真实可信的存在方式是因为它曲折的形象,而不是笔直的形象。

勃拉姆斯的交响曲,总要使我很费劲地去捕捉他生命本身的激情,他的叙述像是文学中的但丁,而不是荷马,其实他的音乐天性里是充满激情的。但他克制着。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我觉得在所有的小提琴协奏曲中,勃拉姆斯的是最好的。与勃拉姆斯的交响曲相比,我更喜欢感性。勃拉姆斯的情感倾注在小提琴上时,就有一种情感的自由流淌,非常辉煌,让我们听到了勃拉姆斯的生命在血管里很响亮地哗哗流淌。我喜欢他的所有室内乐作品,那都是登峰造极的作品,比如那两首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在那里我可以认识真正的勃拉姆斯,激情在温柔里,痛苦在宁静中。

写作指南:

如何写好评论性的文章?有些优美的书评、乐评、影评总让我们读罢,恨不得立刻去感受文章中所描写的经典作品。这是一种怎样的魔力呢?我们又该如何描写我们想要推荐的经典作品呢?魔法的秘诀是:情感。经典的作品总是能唤起人们心中最柔软的情感,在诉说作品的经典之处时,不妨敞开内心,大胆地诉说自己心灵深处的往事,说出经典到底触动了你心底的哪一根神经。同经典作品一样,经典的评论,也需要最真的情感。

猜你喜欢

勃拉姆斯经典作品余华
一颗假糖的温暖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一颗假糖的温暖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活着,是生命的常态——读余华的《活着》
扩展阅读
伟大的音乐家勃拉姆斯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