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象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平衡—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总体规划设计创新性探索

2019-12-03李存东赵文斌王洪涛张景华

风景园林 2019年4期
关键词:展园博园南宁

李存东 赵文斌 王洪涛 张景华

2018年12月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在位于八尺江畔的南宁园博园开幕,中国44个城市展园、东盟10个国家展园、“一带一路”沿线9个国家展园以及广西园、5个设计师园和11个企业园总计80个展园参展。这些展园有机地融合在一个相当于颐和园面积大小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人与自然相映成趣的山水园林。从开园后的使用情况看,基本实现了预期的规划设计效果,也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好评(图1)。

南宁园博园位于南宁市中心东南方向约12km的顶蛳山地块,西临八尺江,北东南均为城市道路,主园区用地276hm2,临时配套服务区用地49hm2,遗址公园区用地15hm2。园博园的规划设计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可持续利用,注重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重游览者的游憩体验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回顾近3年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过程,南宁园博园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特点。

1 规划设计模式创新

1 园博园建成实景Completed effect map of Nanning Garden Expo Park

2 因地制宜的旱溪花谷Hanxi flower valley adapted to local conditions

南宁博览园的规划设计,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以景观专业牵头的设计总包项目,涉及面广、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设计内容涵盖项目管理、可行性研究、景观、规划、建筑、结构、机电、总图、交通、市政、桥梁、照明、标识、雕塑、绿建、幕墙、室内、海绵、智能化、遗址保护、环卫、经济等30多个专业,主要参与人员400余人,从规划设计到建成开园历时近3年。作为设计总负责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工作,从总体规划到园区主要景区的景观设计,再到统筹协调各个专项设计以及各个展园设计。邀请崔愷院士领衔园区内的建筑设计,邀请王向荣教授领衔采石场花园设计,邀请南宁市古今园林规划设计院进行植物专项设计等,协调统筹的参建参展单位上百家。园博园整体规划设计由一家单位为主协调统筹,是园博园历史上的一次创新,也是本届园博园能够实现较好完成度的重要保障(图2)。

2 规划设计理念创新

南宁园博园的规划设计,充分实践了我们一直思考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即“心象自然”。对设计师而言,“心象”是内心物象的主观表达,是由内而外的创作基础,“自然”是自然而然的客观存在,是由外而内的创作源泉。“心象自然”是在探索设计师主观创作与客观自然的关系。同时,“心象自然”也表达一种设计理念,即通过园林景观设计来平衡人和自然的关系,以人为本的同时又以自然为本,将自然内化于心,再由心外化为景观,达到“象为自然,与心相应”的设计理想。在南宁园博园的规划设计中,因自然而得心象,从梳理场地自然条件出发,形成了“生态、文化、共享”的理念,又借自然而成心象,通过主要景区的具体设计,在原有山水格局中融入人的活动,进而把内心想要表达的理念呈现出来。

3 规划设计实践创新

3.1 因自然而得心象

在最初踏勘现场时,我们被现状中的自然状态所感染。整体地形地貌丰富多变,丘陵起伏,江水蜿蜒,植被丰茂。北部那罇河、中部清水泉、南部矿坑等形成3处不同性质的水体,还有18处林木覆盖的小山丘,多处废弃的采石场,用地西侧沿八尺江还有一处万年前的贝丘遗址以及多处荒废的养鱼塘等。经过梳理,提炼出“三湖十八岭”的总体山水格局,在北部结合那罇河的蓄洪要求形成玲珑湖景区,中部结合现状清水泉形成清泉湖景区,南部结合采石场坑塘形成七彩湖景区。在此基础上,逐步梳理出“生态、文化、共享”的设计策略。

3.1.1 生态策略

生态策略上,坚持“不推山、不填湖、不砍树”的原则,尽可能保护现状地形地貌,保留现状的18个小山丘以及山丘上的原生植被,保护现状水体水系以及原有的坑塘,规划后的水体面积约55.6hm2,占园区面积22.14%。对场地内30多个树种,约2 500棵乔木进行就地保护,营造生态自然、花果丰富的亚热带壮乡植物景观。场地内多处废弃的采石场得以保留,保存历史记忆,对现状崖壁进行安全处理和生态修复,以轻介入的方式增加参观体验。因西侧八尺江防洪堤级的需要,场地内要建设防洪堤,设计中尽量结合现状地形,顺山势而设,对堤岸进行放坡和绿化处理,使防洪堤融入自然环境,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南宁是海绵试点城市,按照海绵城市要求,在园区内也做了相应的考虑。根据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试行)》中对于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要求,结合《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确定了园博园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表1)。径流管理方面,充分利用地形地势,通过地表微地形设计,采用地表有组织排水,减少雨水管网系统(图2)。沿园区内道路雨水径流路径,布置海绵控制措施。在游客服务中心设立智慧海绵管理平台,进行水质、液位等数据监测,联动闸口控制、景观补水等调控措施。

3.1.2 文化策略

文化策略上,将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等广西民族文化元素融入规划设计中,形成铜鼓广场、传统围合院、凤凰花冠、演艺中心、大草坪、小银滩等室外场所,承载各种民族活动。结合万年前的贝丘遗址规划了遗址公园,模拟展示古人类遗存,重现原始生活场景。提炼出广西地方特色植物和铜鼓、壮锦等文化符号,设计了6座形态各异的桥梁,分别以金花、朱槿、叠翠、知竹、鼓乐、锦绣命名,以凸显广西特色。园区标志性建筑“一阁四馆两中心”(即清泉阁、中国—东盟友谊馆、城市·宜居馆、童趣·体验馆、顶蛳山遗址博物馆、演艺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以及园博商街等配套服务建筑穿插在自然景观当中,以现代语汇诠释广西本土建筑风貌,展示地域文化之美。

表1 园博园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表Tab. 1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target in Nanning Garden Expo Park

3 高耸奔趋的清泉阁Towering Qingquan Pavilion

4 光影如一的东盟馆The ASEAN Pavilion in light and shadow

清泉阁建筑形态借鉴广西少数民族传统鼓楼及密檐建筑,整体为空间钢桁架结构,阁身外围为钢结构支撑全开放的金属屋檐幕墙,形成一个具有张力的密檐阁。塔顶观景平台近可饱览全园,远可眺望南宁天际线,美不胜收(图3)。

中国—东盟友谊馆建筑造型源于广西侗族的风雨桥,弧形向内同心叠合,寓意“手拉手,心连心”,表达睦邻友好、合作共赢之意。桥上10国展馆内展陈设计以“花之绽放”为主题,喻义“绽放中国—东盟的友谊之花”(图4)。

城市宜居馆是本届园博会的多功能主展馆,以“嵌入山体、织补大地、馆园结合、融入自然”为设计理念。建筑形式继承和延续地方传统建筑对山地、聚落的思考,以开敞的屋架形式,将室内外展馆展园融为一体,消隐于自然之中。

童趣·体验馆借鉴广西干栏式建筑特点,形成树林结构与体验平台的组合形式,通过对现状基地的生态修复,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成为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和娱乐体验展览空间,肩负起园博会科普大众的职责。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屋顶层叠的形象似贝壳,又似梯田地貌,象征层层叠叠的贝丘遗址历史。主要展出顶蛳山遗址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骨器等古迹文物,展现珠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的发展时序和南宁古人类文明。

演艺中心建筑的屋顶由树状结构柱支撑,并形成上下凹凸的椎体,屋架采用转印木纹铝板、遮阳金属格栅和阳光板,虚实结合。整个建筑形似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扎根在湖边,以山水为舞台背景,满足园博园开幕实景演出、民间赛歌表演、传统节日演出和综合服务等需要。

游客服务中心与园区大门成为一个整体,主要有游客服务、接待展示、办公管理和排队等候验票四大功能。建筑依山而建,消隐在自然之中,且满足遮阳避雨、通风采光等功能需求。

3.1.3 共享策略

共享策略上,扩大研究范围,将西侧八尺江对岸的农田村落纳入整体考虑,形成田园风光区,与园博园融为一体,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沿江规划游船码头,对接未来水上游览。园区的80个展园包括中华城市展园44个、东盟园10个、丝路园9个、企业园11个、设计师园5个、广西园1个。充分体现了国际共享、神州共享和城乡共享的理念。除了园博园的公共区域,还完成城市展园的昆山园、设计师园墨影园的具体设计以及10个东盟国家园、9个丝路国家园的深化设计(图5)。

3.2 借自然而成心象

园区整体规划充分尊重现状山形水系和历史遗存,本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中国造园思想,充分研究现状自然条件,最大可能地保留山水格局,沿八尺江畔形成田园野趣,沿城市道路布置建筑,结合山下平缓地布置展园,利用原有水体形成玲珑湖、清泉湖、七彩湖三大湖区景观,进而构建了玲珑揽翠、芦草叠塘、松鼓迎宾、花阁映日、清泉明月、潭池寄情、矿坑七彩、贝丘遗风八大景区,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想。

玲珑揽翠景区位于场地北侧玲珑湖区,玲珑岛上的凤凰花冠是玲珑揽翠景区的标志性景点,取意凤凰来栖的美丽传说,以民族形式和仿生形态为创意来源。花冠周边结合场地形成不同的活动空间,形成民族传统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生态环境(图6)。

5 融入自然的城市展园Urban Expo Park integrated into the nature

6层林叠翠的玲珑揽翠景观Layers of emerald trees on Linglong Island

7 生机盎然的“芦草叠塘”景观Vibrant “Reed Grass Overlapping Pond”

8 开合有致的松鼓迎宾景观Main entrance of pines and drums

9 视野开阔的花阁映日景观Broad view of Crystal Spring Tower's reflection

10 形神合一的清泉明月景观Clear spring under bright moon

芦草叠塘景区位于八尺江畔,将原有十几个养鱼塘进行保留和修复,综合海绵城市理念形成生境丰富的雨水花园,引八尺江水流经多个植物群落的水塘,使人们游憩之余体会植物净化的水环境治理理念和方法(图7)。

松鼓迎宾景区位于东侧主入口,以罗汉松园和铜鼓广场为主要特征。其中罗汉松园以保留的山石和生态修复的山体为依托,通过造型各异的罗汉松精心搭配,塑造出盆景式园林,以松迎宾。铜鼓广场以壮乡铜鼓纹饰铺装地面,周边地形环绕,以容纳多民族歌舞表演来烘托迎宾氛围(图8)。

花阁映日景区位于清泉湖畔,园区标志性建筑清泉阁与山谷中的花海融为一体,倒映水中,与天空中和水中的太阳交相辉映,形成园区最亮丽的风景和最具标志性的景观(图9)。

清泉明月景区以保留的清水泉和水厂为依托,结合防洪堤上明月桥的花带和灯带处理,形成独具特色的水中明月、月明桥圆的意境,同时塑造清泉湖中园博之眼的景观情趣(图10)。

潭池寄情景区位于园内保留的潭甲池畔,以特色小教堂、爱心廊架、大草坪等为特征,营造出爱情主题的场所,为市民的婚庆活动提供丰富的空间选择(图11)。

矿坑七彩景区充分利用场地内现存的7处废弃采石场,通过安全处理、崖壁修复、植被恢复、路径介入、品质提升、形成体系等方法和策略,使得原本荒凉残破的场地恢复了生机并呈现出独特的美学和生物学价值(图12)。

贝丘遗址风景区结合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顶蛳山贝丘遗址,进行场地环境恢复和整理,并通过模拟展示等方式,再现了万年前古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景,体现出江畔原野风光,探索考古遗址公园的独特魅力。

城市展园中昆山园的设计通过精巧的景园布置,建筑与舞台隔水相望,巧妙地采用竹材与镜面吊顶围合环形的看台,并通过滴水珠帘的舞台镜框体现出昆曲含蓄唯美的意境(图13)。

设计师园中的墨影园,意在体现层层竹林中人与自然的融合与互动,镜面折形不锈钢装置以及水的引入,使竹影、人影、镜影、水影交相辉映,风声、人声、水声、竹风铃声隐隐传来,是“心象自然”理念的具体体现(图14、15)。

11 幽静自然的潭池寄情景观Tranquil and natural scenery of the pool

12 古韵沧桑的矿坑七彩景观Colorful mine pit scenery of ancient rhyme

13 自然隐逸的昆山园茅草亭Naturally reclused Thatched Pavilion in Kunshan Garden

14 清新明快的墨影园镜影Fresh and bright mirror image of Ink Shadow Garden

15 随风摇曳的墨影园风铃Swaying wind chimes in Ink Shadow Garden

16 山水诗意的园林画卷Poetic picture of park landscape

4 余韵

3年的时光虽然短暂,但对每一个参与南宁园博园规划设计的人来说,每一天都不平凡。对比3年前荒夷的场地和眼前欣荣的美景,过程中的辛酸苦辣早已转化为由衷的欣喜。感叹自然的神奇和人工的精巧,在南宁共同铸就一届不一样的园博会。业主的全心投入、合作方的共同努力、参建单位的奋力拼搏,共同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山水园林。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情怀、共同的担当,最终为城市留下一笔宝贵的自然生态遗产,在美丽的邕城大地上绘制了一幅“三湖六桥十八岭、一阁四馆两中心、八十展园八大景”的山水园林画卷(图16)。

项目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蒲兴大道20号

项目面积:340hm2

业主单位:南宁园博园指挥部、南宁市林业和园林局、南宁园博园管理中心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总承包,总体规划、景观、建筑、水电等);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采石场花园景观设计);南宁市古今园林规划设计院(公共区种植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健康花园景观设计);北京宁之境照明设计有限公司(建筑泛光照明)

主要参与团队和主要设计师: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总指导:崔愷

总体规划及景观设计主持人:李存东、史丽秀、赵文斌

建筑设计主持人:崔愷、景泉、崔海东、黎靓、金海平、杨磊

项目经理:赵文斌、雷洪强、张军英

景观生态院:史丽秀、赵文斌、王洪涛、张景华、颜玉璞、巩磊、路璐、王丹琦、刘环、关午军、杨宛迪等

建筑院:景泉、黎靓、吴南伟、徐松月、关珲、李静威、娄莎莎、崔海东、金海平、张驰、苏冲、焦宇、张伟成、李晓琳、及晨、周舰、李腾、刘晨、方轲等

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王向荣、林箐、李倞、刘通、李洋、张铭然、韩宇等

南宁市古今园林规划设计院:曾祥杰、冯延锋、洪玫、韦护、周仕凡、陶云飞、黄琳、周军、黎晓毓、胡佩龙、李晓冰、杨小英、周小华等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李树华、邵丹锦、王晓、姚全中、翁许凤

北京宁之境照明设计有限公司:王东宁、滕昆、郭伟、王启明

设计时间:2016年3月—2017年4月

施工时间:2017年7月—2018年12月

竣工时间:2018年12月

图片来源:图1、6、8、9由李季摄;图2由张景华摄;图3、4由周士凡摄;图5、10~12由陈志豪摄;图7由高宇摄

猜你喜欢

展园博园南宁
城市公园光景观类型及评价研究——以邢台市园博园为例
数读南宁
南京园博园悦榕庄酒店
眷恋南宁
周菡菡 韦覃作品
山东展园展区双双斩获北京世园会特等奖
海绵城市理念在展园施工中的应用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参观园博园
第十二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室外展园风貌控制方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