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传真
2019-12-03
全省牛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平凉召开
9月5日,全省牛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平凉召开。会议分析了全省牛产业的发展新形势,交流发展牛产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推动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旺泽在讲话中强调,甘肃要以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主线,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加大承接国家畜牧产业梯次转移力度,突出龙头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产销衔接,强化科技服务和疫病防控,构建现代养牛业产业体系,全力开发绿色有机“甘味”畜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着力打造高附加值特色畜牧业,推动全省乡村振兴和绿色崛起,由养牛大省向养牛强省迈进。(一 得)
第十四届(2019)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平凉红牛节在甘肃平凉举办
由中国畜牧业协会、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和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2019)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平凉红牛节9月6日上午在甘肃平凉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牛业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业内知名人士齐聚全国肉牛优势发展区平凉,围绕“育良种、产好肉、强科技、助脱贫”主题开展系列论坛研讨、现场观摩交流和项目洽谈签约活动,共商中国牛业发展大计,加快产业助推脱贫攻坚进程。据悉,平凉市将以建设现代草畜产业体系为方向,以西部肉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为牵引,全力推进规模扩张、链条延伸和宣传推广,力争用3年时间,把平凉红牛产业打造成百亿级产业,用8到10年时间,将“平凉红牛”打造成中国自主品牌大动物第一品种,把平凉市建成全国农区绿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基地。(一 得)
我省农村“垃圾革命”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以来,我省全力推进农村“垃圾革命”。以清水县为代表的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实践,“垃圾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形成了多样化、可借鉴、可复制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清水县户内配备“三筐一桶”,发放垃圾分类投放指示牌,采用“户收集、村运转、乡处理”模式,有效降低了垃圾处理成本;兰州市采用无人机航拍取证,详细摸排垃圾点,清理整治垃圾顽疾8578批次;崇信县在县城和重点乡镇成立专业化的环卫保洁公司,招聘环卫工人170名,按每村2到3人配备村级保洁员,实行全时段、常态化清扫保洁。目前,我省“垃圾革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对垃圾进行收集、运输的行政村数量达14852个,覆盖率为92.7%;清理整治各类垃圾堆积点17205处,清理各类垃圾1340余万吨。(薛 砚)
酒泉市:着力打造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
园开工建设,构建了“育苗、栽培、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形成了“党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方式。目前,酒泉市建成的银达、总寨、玉门顺兴等10个戈壁农业产业园,先后被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确定为非耕地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示范基地。同时,还筛选出适合西北戈壁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的基质配方9个,适合戈壁亚逆境栽培的蔬菜新品种16个,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区1个,省级蔬菜标准园区7个。据了解,酒泉市将把戈壁蔬菜产业培育成促进农民增收的首位产业,将酒泉打造成戈壁生态农业示范区。(侯小宝)
静宁县:贫困果农增收有了“双保险”
日前,静宁苹果“保险+期货”县域(扶贫)全覆盖项目启动,标志着“保险+期货”县域(扶贫)全覆盖项目正式落户静宁,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苹果“保险+期货”县域(扶贫)全覆盖项目县之一。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打通静宁苹果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渠道,推进苹果产业深度开发,带动果农保收增收、脱贫致富。据了解,静宁是农业农村部划定的全国苹果优势产区之一,果品产业经过连续30多年的发展,果园总面积稳定在百万亩以上。今年,随着苹果“保险+期货”县域(扶贫)全覆盖项目正式落户静宁,将投入保费2300万元,承保苹果4.6万吨,实现全县8713户苹果种植贫困户全覆盖。(王 毅)
礼县:辣椒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今年,礼县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发展方式,在全县26乡镇157个行政村推广种植2.37万亩辣椒,直接带动贫困户473户2250人,产业扶贫效益十分明显。为确保辣椒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县里通过组建农业种植联合社,做好苗源衔接和调运、验收工作,组织农民合作社、农户栽植。同时加强与订单企业衔接,对接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对辣椒生产进行全程技术辅导。县政府积极督促订单辣椒种植户购买农业保险,将种植户的风险降到最低。两家订单企业还在当地投资建设了辣椒加工厂和保鲜冷库,确保辣椒采摘不积压、销售不发愁。今年,礼县种植的2.37万亩辣椒预计产量可达32000吨,可实现辣椒产值7100多万元,小辣椒将成为“脱贫椒”。(齐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