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体检60岁及以上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的追踪分析

2019-12-03陈学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前瞻性心脑血管颈动脉

陈学红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门诊部超声科,北京 100045

通过利用笔者单位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数据,选取2014 年度符合研究条件的被检对象,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局限的现有科研条件,了解60 岁及以上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现状及病情进度发展,相同研究对象每年相同颈动脉超声检查项目和方法前瞻性动态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以此作为被检对象所在社区健康管理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抽样,选取全部于2014 年1 月1 日~12月31 日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门诊部健康体检的60 岁及以上的人群200 例,随机不限男女,不限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等,随后连续4 年逐年同期追踪复查经超声检查无颈动脉硬化的人群。

表1 前瞻性研究6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度新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

表2 前瞻性研究60岁及以上人群累积新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

1.2 纳入标准

按排除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1]确定无颈动脉硬化,按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1]即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

1.3 研究方法

受检者受检当天早晨空腹,仰卧位,同一超声医师、同一台超声诊断仪,相同研究对象每年相同颈动脉超声检查项目和方法前瞻性动态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测量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后壁的内膜表面至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MT),同时,观察颈动脉内有无斑块。

1.4 执行标准

排除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IMT 1.0mm 及以下,颈动脉分叉处(BIF)1.2mm 及以下,以上2 个条件需同时满足即定义为无颈动脉硬化的标准[1]。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IMT 1.0mm 以上,或BIF 1.2mm 以上,或有斑块,满足一个或多个即定义为颈动脉粥样硬化。

1.5 超声检查

被检者取仰卧位,采用SIEMENS SCUSON 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10MHz,于双侧颈部垂直皮肤行双侧颈动脉扫查。

1.6 观察指标

颈动脉长轴断面以清晰显示颈总动脉全程(CCA)、BIF、颈内动脉(ICA)均测量IMT 值。

2 结果

2.1 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

在全部健康体检的60 岁及以上200 例中,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共60 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30.00%,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70.00%。

2.2 每年度新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

在全部健康体检的60 岁及以上200 例中,随后连续4 年逐年同期复查无颈动脉硬化的人,每年度新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依次为1.67%、3.39%、3.51%、5.45%。见表1。

2.3 每年度累积新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

在全部健康体检的60 岁及以上200 例中,随后连续4 年逐年同期复查无颈动脉硬化的人,每年度累积新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依次为1.67%、5.00%、8.33%、13.33%。见表2。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直接原因,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一个理想和敏感的窗口,早发现、早预防并为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依据[1-3]。

动脉粥样硬化是60 岁及以上人群的常见病,其危害涉及心、脑、血管等多个系统。早期检测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早期诊断冠心病能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前瞻性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预测方法之一。颈动脉位置表浅,易于筛查,观察颈动脉是了解动脉粥样硬化较简便的方法之一,且准确、快捷、直观。颈动脉超声检查在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具有安全无创、简便、重复性好、费用相对低廉的特点[4-7]。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现状,了解60 岁及以上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规律,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对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对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便更好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本研究选取健康体检的60 岁及以上200 例,超声检查未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共60 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30.00%,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70.00%,与文献报道的北京地区65 岁及以上发病率71%相吻合[8-13],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在60 岁及以上人群发病率很高,是普遍存在的。

本研究用前瞻性动态观察的方法,相同人群每年度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连续4 年逐年减少,呈递减趋势;每年度新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连续4 年逐年增加,呈递增趋势,即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逐年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逐年增加有诸多因素造成,比如人体衰老的自然过程,疾病的进展过程等。但1 年的时间以如此的病情进度发展值得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同人群每年持续保持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连续4 年逐年减少,呈递减趋势;每年度累积新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连续4年逐年增加,呈急剧递增趋势。同理说明该年龄段的老者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高危人群。与武阳丰文献报告的颈动脉平均斑块数目、平均斑块面积随年龄递增,在60 岁及以上人群出现陡增吻合。说明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状况较为严重。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吸烟、酗酒、精神因素、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动脉炎、抗凝血酶Ⅲ减少、缺铁性贫血、低维生素D 及低镁饮食、基因与遗传、种族、打鼾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饱和脂肪酸、C 反应蛋白、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增加[4]。通过了解诱使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诸多因素,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干预,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等的进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60岁及以上人群出现陡增,符合我国中老年自然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进展情况、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基线年龄和高血压等方面有其流行病学特点[14]。通过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预防、治疗和干预,可以大大降低医疗费用、提高防治效率。

动脉粥样硬化症缺乏自觉症状,致使不少冠心病患者发现较晚,引起突发心脑血管事件的绝非罕见。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以早期发现高危人群,给予控制血糖、血脂、血压以及禁烟、戒酒、减肥等干预措施,注重干预治疗,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手段。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乃至钙化进展比钙离子拮抗剂更加有效[15]。在进行有针对性地预防、治疗和干预时,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食养、食疗、药膳、中草药、西药的递进治疗强度方法来用,换句话来说,能用药膳治好的不用吃药,能用食疗治好的不用药膳,能用食养解决的不用食疗。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在60 岁及以上人群发病率很高的特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预防、治疗及进行干预、康复在该年龄段尤其重要,对疾病的分类管理、重点监控和随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前瞻性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预测方法之一,早发现、早预防并为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依据,对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便更好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同时对疾病的分类管理、重点监控和随访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前瞻性心脑血管颈动脉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维生素D及钙补充影响POP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临床调查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形式正义的前瞻性要求:麦考密克的后果推理
3D-ASL在TIA预后的前瞻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