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12-03龚世喜
龚世喜
广东省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广东茂名 525200
精神病是心理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患者发病后认知功能以及意识能力均会出现障碍情况[1-3],思维逻辑能力也有明显下降,且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行为异常情况,病情严重患者还会出现自残或者伤害他人的情况。药物治疗是精神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方法[4-5]。有关研究中指出相关护理工作的完善和配合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也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将我院2017 年12 月~2018年12 月收治的76 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语言沟通以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 年12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76 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8 例,男20 例,女18 例;年龄23 ~74 岁,平均(46.9±2.1)岁;患病时间1.3 ~8 年,平均(3.6±0.5)年;抑郁症患者1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9 例,躁狂症患者8 例,其他1 例;研究组38 例,男19 例,女19 例;年龄24 ~75 岁,平均(45.8±2.2)岁;患病时间1.5 ~8 年,平均(3.5±0.8)年;抑郁症患者9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8 例,躁狂症患者10例,其他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情况;患者均不存在恶性肿瘤情况;患者均无肢体残疾或障碍情况;患者均无脏器损伤情况;患者均无语言障碍情况;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家属拒绝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存在其他系统功能性疾病;患者存在残疾或肢体障碍;患者存在语言障碍。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均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药物使用方式,管理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安全,监测患者的病情状况,加强对患者的治疗管理,防止患者出现走失、暴力伤人以及自我损伤等情况。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语言沟通以及心理护理,(1)语言沟通: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语言沟通,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在各项护理操作以及药物应用过程中,需要通过语言的交流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以及紧张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各项护理及工作的配合程度,与患者沟通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选择得当,保持足够的耐心开展护理工作,不可使用过激语言,保持态度温和,确保沟通质量的提升。除护理及用药之外,平日中的护理工作也要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引导患者说出其内心的不良情绪,释放心内的压力和不快,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沟通其情感以及生活中的情况以及问题,根据患者的爱好找寻话题,激发患者的表达欲望,尽可能将患者的被动倾诉引导为主动沟通,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将传统的护患关系处理为朋友关系,确保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充分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为相关治疗及护理提供参照[6-7]。(2)心理护理:日常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患者沟通工程中注意对患者表情、行为以及意识的关注,通过患者的表现以及态度了解患者的心理环境,以此为基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加强对患者病情的掌握,以此为基础为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注意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调整矫正,通过正确的心理暗示以及生物反馈加强对患者的引导促进患者精神状态以及意识的恢复。通过心理暗示的方法,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状况,认可疾病的发生和存在,积极配合医生及护理人员的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提升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如患者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出现极端行为以及不良情绪意识时,需要通过心理干预的方式引导患者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情况,适当提醒患者停止错误行为,及时进行改正。同时需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家属全面认识疾病相关知识内容,掌握相关用药知识以及护理技巧,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积极配合完成各项治疗工作[8-9]。
1.3 观察指标
(1)使用HAMA 焦虑量表以及HAMD 抑郁症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以及抑郁情况进行评分,评分越高,则患者该项不良情绪越严重,分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以及抑郁评分,进行组间对比[10];(2)使用精神病患者治疗评价量表对患者护理后行为能力、意识能力以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分,评分越高,则患者该项功能越高,分组计算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情况[11-12];(3)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并调查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评分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精神病患者护理前HAMA、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精神病患者护理后HAMA、HAMD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行为、意识以及认知功能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行为能力、意识能力以及认知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情况比较,分)
表1 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行为、意识以及认知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行为、意识以及认知功能评分比较s,分)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精神病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3 讨论
精神病是各类心理障碍疾病的综合称呼,其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有癔症、抑郁症、妄想症以及狂躁症等,患者病发后最常见的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出现伤害别人或自残的情况,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社会安全,加上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及掌握情况不佳,也会增加其临床治疗难度[13-14]。造成精神病患者发病的原因主要与其心理压力、情感问题、环境以及遗传等均有一定关系,临床中针对精神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除此之外,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对于精神病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患者对药物服用的依从性,防止药物服用不规范导致出现疾病恶化情况[15]。护理中加强与患者之间的语言沟通能够有效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积极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的存在并积极面对。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在治疗中的焦虑、抑郁以及恐慌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保持放松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导致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情况,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行为能力、意识能力以及认知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科学合理的语言沟通以及心理护理对于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行为能力、意识能力以及认知功能,加快患者治疗速度,提升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综上可知,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